浅谈先秦秦汉不死药、神话和女人的关系

2010-08-15 00:46李世林陶超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秦穆公西王母山海经

李世林 陶超

(1.广西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自古以来,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追求长生不死之道,因此不死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然而不死药的这种说法到底缘起何时?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的存在?与不死药关系密切的因素是什么呢?世上到底有没有不死药,人们能不能长生不死呢?下面就具体谈一下先秦不死药和神话以及女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一、先秦文献中不死药的相关文献记载

根据从远古到现在遗留下来的史料来看,有关不死药的记载是极多的,如《山海经》、《九歌》、《天问》等。

《山海经》中多处记载了不死药或者是与不死相关的内容:如《海内经》中著有“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郭璞注:“即员丘也”);《大荒南经》中记载:“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海内西经》著有“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拿窥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郭璞注:“为距却死气,求更生”),此当如《天问》言“死则又育”也。《山海经·海外南经》载有“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郭璞注:“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不死树又见《山海经·海内西经》。《山海经·海外南经》:“不死民……寿,不死”;《大荒西经》:“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有轩辕之国,……不寿者乃八百岁”;郭璞在《山海经图赞》说:“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乌得如羿”。此外《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引《括地象》:“有不死之国”;《淮南子·时则篇》:“三危之国,石室金城,饮气之民,不死之野”;《淮南子·地形篇》:“南方有不死之草”、“丹水,饮之不死。凡四水(河水、赤水、弱水、洋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吕氏春秋·求人篇》“有不死之乡……”;《括地图》:“禹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禹哀之,瘞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天问》:“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即指防风氏不死;《列子·汤问篇》:“珠玕之树皆从之,华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战国策·楚策四》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王逸注:“疏麻,神麻也;瑶华,玉华也”,洪兴祖《补注》:“瑶华,麻花也,其白色,……服食可致长寿”。)

有关不死药或与不死药相关的资料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不死药之所以被人们记载了无数次,不只是因为人们都追求长生不死,更多的是因为它在产生之初就富有神秘色彩,大部分的不死药的史料都是神话故事,也正因为是神话,才得以被广泛的传播和记录。

二、不死药的相关神话故事

关于不死药的故事,除了众所周知的秦始皇派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求不死药的故事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很多关于不死药的神话故事,可见,不死药的传播之广泛。下面就列举几个和不死药有关的神话故事。

《淮南子·览冥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奔月或作弅肉,药弅肉以为死,畜之,肉可复生也。”这则故事就是众所周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曾经向西王母拜求长生不死之药,西王母给了后羿两颗,本意是让他和他的妻子嫦娥一人一颗,但是,嫦娥自己偷偷的吃了,然后飘然成仙,奔向月亮,成了广寒宫里的月亮仙子。

还有一则神话故事,是关于“乘龙快婿”的来历的。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有着绝世的容颜,尤其擅长吹笙,其声如凤鸣。待弄玉15岁的时候,秦穆公开始考虑为她找个佳婿。弄玉说必须得找个擅长吹箫的人,能与其唱和,否则,一概不嫁。后来有一天,弄玉做了个梦,在梦中有个仙人和她笙箫合奏,那仙人自称是华山之主。弄玉梦醒后,当即去找秦穆公,秦穆公就派人去华山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个异人,名叫萧史,羽冠鹤衣,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脱俗之姿。使者将萧史接回来以后,秦穆公命其吹箫,一时间百鸟合鸣,穆公大喜,遂将弄玉许配给了萧史。后一日,夫妇二人在月下吹箫,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箫史跨龙,弄玉成凤,翔云而去。这则故事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到“不死药”这几个字,但是,这和不死药确是息息相关的,就像嫦娥偷吃不死药成仙一样。弄玉梦见了自己和仙人合奏,而后来自己的夫君就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当二人月下合奏时,龙凤分别来载二人,二人羽化登仙。

最有趣的神话是哈尼族的《嵯摩麻西那七》(意为“人老不死药”)的故事,它与秦始皇求仙求长生的故事几乎是一样的,传说古代有一位乌木(最高统治者),年迈体衰已近寿终,但他还想无休止地活下去,于是派大臣西耶去寻找使人长生不死的药。西耶找了许多年,打听到这种药是这样几种东西组成:一是月亮九节肠子中最毒的一节,二是石头九个胆中最苦的那一个,三是蚂蚁的九碗眼泪中最辣的一碗,四是螃蟹的软肝,五是芭蕉的骨盆,这些药物就在大海之中的岛上(岛和药物的种数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三种药,三个岛,一说五种药,五个岛)。西耶征得乌木同意,带领三千对男女,携带着种子、工具去到海边,果然在海岛上找到这些神奇的药,但是他却把暗中跟随而来的乌木杀死,自己吃下不死药,并在海岛上居住下来,自然他从此长生不死了。

关于不死药的传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里只列举几个典型的神话传说。其实,在文献和神话故事中,与不死药息息相关的是女人。人们为什么会把不死药和女人联系在一起呢?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三、不死药和女人的密切联系及其原因浅析

自古以来,不死药和女人的关系都很密切,如上文中提到的许多文献中都指出早期的不死药都是来自于西王母,而西王母的原型就是早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首领。而早期的主管祭祀等与天沟通之类事物的重要官职“巫”也是由女人担当的。西南少数民族的不死药神话大部分也和女性有关,至今西南少数族中还存在着女性始祖的称号,如哈尼族的“俄玛”,佤族的神话《天上是怎样有月蚀的》中的主人公也是女性,至今在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萨满地区,男性想要进行祭祀或者参加比较重要的活动,如庆典等也必须扮成“女巫”的形式。可见,女性在不死药中扮演的角色之重。

女性和不死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使二者息息相关的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这和当时不死药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着深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们对很多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常识都不清楚。初民智识未开,人们对女人身上许多事情感到迷茫。譬如,成熟女性的定期行经,而且和月亮的盈亏规律相若;母亲诞产婴儿,妇女胸乳隆起之类,先民均大惑不解。再加上原始社会时先进入的是母系氏族公社,这时,女人就是巨人,随着众多问题的迷惑不解,女人也就成为了先民心目中的神。女人们天然具有神性,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和偏远的地区,他们对女性的崇拜一直有增无减。如一些地区称便奉下神的巫婆为“仙姑”。

不死药神话是在原始社会的完整背景下产生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它反映的不单单是人类死亡、自然变异的事像,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原始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人们对这一环境的态度。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根据原始资料和相关文献的记载可以推知,原始社会中的不死药实质上就是一些足以致幻的药物。原始的人们通过寻求这种虚幻的事物来平衡自己面对死亡的恐惧,寻求心理的安慰。然而,不死药毕竟只是传说,从史料考证和辨伪的角度来说,所有有关不死药记载的文字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因为世界上真的没有不死药。人们与其苦苦寻找不死药不如学会好好养生,学会生活。

[1]刘辉豪/阿罗编.《哈尼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2]龚维英.《从历史发展考察妇女与不死药的关系》[J].载《民间文学论坛》,1996 年( 4).

[3]蔡大成.《楚巫的致幻方术》[J].载《社会科学评论》,1988(5).

[4]吕薇《 昆仑神话与萨满神话》[J].载《 民间文学论坛》,1989( 3).

[5]龚维英《女神的失落》[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6]毛艳、王骏《西南少数民族的“不死药”神话内涵探析》[J].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 6).

[7]李道、韩光兰《生命树、不死药与巫的关系》[J].载《楚雄师专学报》,2001( 1) .

猜你喜欢
秦穆公西王母山海经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爱马说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