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特殊功能与优势

2010-08-15 00:46周梅梅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价值体系新疆

周梅梅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2)

一、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区情与价值

文化具有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们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功能。特别是新的世纪,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意味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和理论创新。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使用和谐文化的新概念,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概念的使用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文化和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按照民族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六条的有机统一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并与和谐文化有共性本质诉求。同时,和谐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欲实现社会和谐,雄厚的经济基础、坚强的政治领导、完善的体制制度、科学的理论指导、先进的思想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必不可缺。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基础,而思想导向恰恰是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和重大建设内容均需要建设性文化为其提供正确的导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亦如此。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新疆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除具有一般意义之外,还具有其特定的特殊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典型地区,也是民族问题相对复杂和多发事端地区。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再次说明新疆地区稳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同时也说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文化的紧迫性。新疆的稳定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前提保证,也事关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发展、祖国统一等大事。由于国际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和强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断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在新疆地区积极策划和支持“东突”的分裂活动,妄图将所谓的“新疆问题”国际化。而新疆“东突”势力极愿同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充当旨在分裂新疆的外部势力的内应力量,不断杜撰新疆民族宗教史,散布反动言论,煽动宗教狂热,举行非法游行,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等,以此妄图达到自身的政治目标。相对恶劣的环境,类似乌鲁木齐“7·5”事件在新疆地区仍可能重复发生,仅是时间、地点、程度等不同。所以,新疆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确保新疆稳定、实现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凸显性的政治意义。

二、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内容与层次性

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种特性、一项内容、一种类型,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要构建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这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则是由和谐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和谐文化的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和谐文化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始终保持和谐文化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共同的社会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解决理想问题、明确追求目标、把握前进方向、提供动力源泉,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的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有效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激励我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开拓进取、成就伟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社会主义荣辱观能使我国各族人民具有鲜明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能使我国各族人民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是我国社会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为我国各族人民判断是非曲直、确立价值取向、作出行为选择提供基本准则。

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内容离不开共性的根本诉求,但其特殊性对和谐文化构建的内容与方法有特殊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其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是一个过程,故新疆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要有层次性,要做到有“面”有“点”。带有基础性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普遍建设。带有凸显性的应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优先建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疆地区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的确立;新疆各族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光荣传统的弘扬与培育,新疆各族人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和谐时代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加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建设,加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建设,加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建设;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文化认同进而确立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三、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音乐特殊功能与优势资源利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它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据考证:新疆地区是古代四大文明交汇区域,也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区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众多民族在此地生存,有的民族匆匆而过,有的民族长期停留,有的民族被同化而融合到其它民族之中,但历史赐予新疆地区丰厚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其中不乏优秀的民族文化。音乐,作为优秀民族文化,新疆地区多彩多姿,资源得天独厚。流行的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汉族的各地区名戏,哈萨克族的“六十二阔恩尔”,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安代舞,塔吉克族的鹰舞,乌孜别克族的手鼓舞,锡伯族的贝伦舞,塔塔尔族的阿吉奴其卡等。

音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意识形态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感情。音乐以独特的方式作用着人们,表达着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的生活,激发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贝多芬十分重视音乐的道德教育作用,他把音乐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

一个重要的观点:英国民族音乐学界泰斗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ing,1928-1990)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思想,认为世界音乐的教育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听赏范围,使他们乐于接受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防止民族狭隘心里。约翰·布莱金同时认为,不同族群的成员通过对音乐探索和体验的共同兴趣而能够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音乐能够成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大同的媒介。约翰·布莱金的思想对于我国新疆地区多元文化的整合、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乌鲁木齐“7·5”事件给新疆各族人民心理造成极大伤痛,事件过后的很长时间陌生的不同民族群众交往戒备心极强。但在各社区的音乐广场,不同民族群众依然边歌边舞,共聚休闲锻炼,被和谐气氛所笼罩,验证约翰·布莱金的“音乐能促进民族团结”观点的正确性。

乌鲁木齐“7·5”事件进一步说明新疆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的重要性、紧迫性。新疆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建设的工程,要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和可行性措施。政府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以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各类音乐活动,活动的形式应丰富而多样,要充分发挥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要认识到音乐的内容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认识到音乐的形式容易被群众普遍接受、认同。音乐不但有助于启发人的创造能力,其教育也与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所以,要将音乐文化的教育和发展上升到一个高度,做好以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发挥音乐的育人功用,构建和谐文化,增添一条营造新疆民族团结局面的新道路。

[1]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俞人豪.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民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价值体系新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探讨
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疆多怪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少年的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