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中“4+1”学员心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46张应二李桂玲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军校军训

张应二 张 伟 李桂玲

(工程兵指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4+1”学员是地方大学生学习四年后进入军校学习的学员,“4+1”学员入军校后,将面临着一个重要角色转变,这种转变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艰难的生理、心理适应过程。特别是刚入校的“4+1”学员有近十个月的强化军事训练,很多“4+1”学员会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学员的心理变化,找出症状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一、“4+1”学员军训中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4+1”学员在军训中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这种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参训“4+1”学员在保持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作自我调整的过程中,主动地或被动地改变自身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能力较差,以致在短时间内对军事与非军事环境的变化出现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在长达十个月的军事强化训练中,“4+1”学员常常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紧张心理。“4+1”学员大多来自地方大学,他们习惯于比较宽松环境,自由度很大,进入军校后,生活明显紧张、规范、要求严格,与原来的生活落差很大。他们开始感到新鲜,还能约束自己,时间一长便感觉过分紧张,压力过大,想到要这样度过更长的时间,心理就会产生厌烦、焦虑、烦躁等情绪,坐立不稳,心神不安,甚至会引起失眠、厌食等。除了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外,引起他们紧张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是“4+1”学员进入军校开展教育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具有针对性强、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复杂、目标要求严格等特点。“4+1”学员常常为紧张与艰苦的军训生活苦恼,不能适应这种训练环境,从而产生紧张心理。

厌倦心理。“4+1”学员开始进行军事训练时大多兴趣很浓,时间长了却兴趣难以持久,出现减退现象,注意力分散,练兵态度消极甚至抵触,训练中无精打采,动作拖踏,得过且过,有的消极应付,这就是产生了厌倦情绪。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训练活动受阻。训练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训练热情下降,或缺乏意志的坚韧性,碰到难题打退堂鼓。二是情绪受抑。训练内容单调重复,训练方法单调,导致兴趣下降;或者训练中受到不恰当的指责,会使他们训练热情受到打击等等。

心理疲劳。“4+1”学员因来自地方高校,大多习惯于课堂学习,安静舒适,但入军校后,进行室外军事训练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在以往的军事训练中,一些“4+1”学员出现思维迟钝、认知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减弱、反应缓慢、手脑协调性差等现象,尤其是情绪烦躁、焦虑厌倦、百无聊赖等等。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心理疲劳”症状。在军事训练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如训练安排不合理,科目过多,强度过大,难度过高,进度过快,训练时间过长等导致睡眠不好,对训练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产生厌倦情绪;“4+1”学员未形成合理的行为模式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注意力分散。在军事训练过程中,部分“4+1”学员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表现为:课堂学习时,总是分心走神,听了半天的课,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教员所讲的内容;政治教育时,常常心不在焉,一场教育下来,不知道指导员到底说了什么;操场训练时,往往东想西想,教练员所教的动作要领一个也记不住。由于注意力分散,所以训练成绩总是不理想,“4+1”学员之所以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可能在于缺乏强烈的训练动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挫折心理。“4+1”学员是怀着各种憧憬、各种理想来到军营的,然而现实可能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军人生活平凡而又单调,以默默奉献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即使瞬间的辉煌,也是以默默而单调的积累作代价的。所从事的职业与理想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如“4+1”学员有的被分配到基层当排长或当教员,才能得不到发挥等,有些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会感到失望、沮丧、后悔、怀才不遇,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

“4+1”学员的这些心理现象主要集中于入校军训到二、三个月之内或更长一些时间。由于大都年轻,处于心理过渡期,这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快速而不稳定,心理问题特别容易产生,故把这段时间称为“危险期”,不能忽视。当然,这种不适反应,一般随着时间的增加和适应性的增强得以缓解。但如果疏导不力,以致反应过度,持续时间延长,就会发展为精神或心理障碍,给军校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问题。因此,应对“4+1”学员的各种表象给予更多的关注,重视教育和引导,确保“4+1”学员入军校后健康成长而努力。

二、“4+1”学员军训中常见心理问题预防与调控

针对“4+1”学员在军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和调控。

1.建立“4+1”学员心理档案

对“4+1”学员个性的了解,莫过于其父母和老师。因此,在军训时,负责管理的队干部就要通过与家长和大学老师的联系,了解“4+1”学员在大学的表现及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在校期间与同学间的关系等,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归档。进入军校后,借鉴和利用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心理测验工具,再次对“4+1”学员的个性、气质、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对“4+1”学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归类、评价,整理成档案形式,建立较详细的心理档案。通过建立“4+1”学员心理档案,跟踪做好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4+1”学员的工作,采取集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的形式,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

2.开展各种教育

“4+1”学员主要来自地方大学,他们对部队情况了解不多,为尽快适应部队生活,自他们入军校后就必须加强教育,做好心理准备。

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吃苦准备。实践证明,人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某种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增强。因此要从“4+1”学员踏入军校的第一天起,就要营造一种气氛,适时地进行教育,使“4+1”学员知道,军校及未来部队的路边捡不到浪漫的故事,这里有的是艰苦的磨练,一言一行都受纪律和条令的约束。来部队是尽义务,而不是图享受,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部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集团,应该有自己的内在要求,它不同于一般群众团体之处就在于其艰苦性和严格的纪律性,这是由部队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使“4+1”学员从幻想走向现实,真正理解当兵的含义。当然教育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使“4+1”学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奉献精神。“4+1”学员对环境的不适应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和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进入军校后,对“4+1”学员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使他们把在地方大学中建立起来的那一套商品经济的人生观、价值观扭转过来,明确部队不是按劳付酬、等价交换,而是讲奉献。做到服从纪律,听从指挥;刻苦训练,作战勇敢;帮助他人,关心集体;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等。以建立起军人的价值观,理解并接受军人评判是非曲直、丑美荣辱的标准,并按这些标准来自觉要求自己,逐步达到从思想到行动上完全适应。

开展挫折教育,提高“摔打”能力。心理学指出,当人真正地摆脱对亲情心理上的依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断乳”,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独立生活,这也是走向成熟的开始。“4+1”学员从学校走向军营,正是这种“断乳”的开始,也是走向社会的开始,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同时,人进入社会以后,社会性就增强了,所谓社会性的增强也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制约性的增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个人的意愿不可能全部实现,一旦不能实现就会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和不适应感都交织于“4+1”学员心理上的时候,就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这些现象,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社会经历,能正视和克服挫折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回避、惧怕,就会永远走不出“家”的影子,完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当“4+1”学员明白这些人生道理后,就会自觉地磨练自己,摔打自己。

3.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训导的过程。对“4+1”学员而言,其目的是使“4+1”学员熟悉、适应某些不良的军事环境,提高其特殊能力,培养和发展“4+1”学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沉着、机警、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使其符合平时、战时心理需要。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专业心理训练和特殊心理训练三种。对“4+1”学员进行心理训练,要依托心理训练场、训练系统和就便器材,设置特定情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方法主要的:情境体验训练法,即利用各种手段和器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近似高技术战场作战的环境和条件,模拟实战情境,使“4+1”学员体验到一定强度的战斗因素的心理刺激,从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方法。挑战极限训练法,即设置险恶、危险的场景或条件,让“4+1”学员挑战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极限,激发潜能的心理训练方法。敢于挑战自我,进行合理的冒险,是“4+1”学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自我调控训练法,即引导“4+1”学员根据训练和战斗情境及自身心理变化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控制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训练方法。意念调整训练法,即通过转移注意、表象动作等手段,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的训练方法。包括注意转换法,表象动作法等。

4.提高训练干部心理指导能力

为防止“4+1”学员军训中不良心理的产生,训练干部有目的、有步骤的科学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努力提高他们训练中的心理指导能力。

善于培养和激发正确的训练动机。训练的目的、意义是确立、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训练的动机又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一般情况下,“4+1”学员的训练动机与训练效果基本上是成正比的。调查结果表明,训练动机水平越高,训练成绩越好。每一种技能的练习一开始就必须提出明确的目的、指标和要求。“4+1”学员有了明确的目的意识和严格的训练标准,就会形成强烈的训练动力,力图练出硬功夫、真本领。

培养浓厚的训练兴趣。要引起“4+1”学员的学习、训练兴趣,必须组织好教学活动。讲课要力求做到:第一,刺激清晰。讲课的重点要突出,主题要集中;讲授要富有逻辑性;讲课的段落层次要清晰。第二,刺激新颖。教练员在讲课中,要不断寻求刺激的新颖,激起“4+1”学员积极的思维活动。第三,创设悬念。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向学生的智力挑战,激发起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设置悬念能点燃“4+1”学员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动脑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心理规律的应用。军事训练涉及到许多心理规律的应用。要根据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调节。尤其要注意应用好注意律和迁移律两个心理规律,搞好训练的管理,提高训练效能。

正确地看待“4+1”学员对环境所产生的心理不适,理智地加以诱导和输通,调节各种矛盾,使他们真正地走好未来军营之路,是每一位带兵人的责任,也是保持部队稳定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军校军训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军训这件事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冀军校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