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研究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严 涵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支持下,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国家高职院校已达1100余所,且有很大的发展轨道。就福建而言,虽然福建高职教育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但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短短时间内,福建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自2000年以来,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办高职教育,新组建、整合升格了一大批高职院校,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福建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其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何围绕这些导向,让高职教育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中,如何突出职业教育,增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提高其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建设努力的根本和重点;如何在短暂的高职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努力方向。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定位认识尚不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5)。很多高职院校在政策的扶持下创立建校,但对其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其教育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以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上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其高职教育内涵的自身建设,也导致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欠佳。

2.高职内部发展的问题

虽然有政府扶持力度大小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高职院校院校方内部的问题,比如协作决策能力尚弱;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合作有待加强,没有具体的政策和运作机制来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高职内部发展的问题,影响其自身建设滞后,也影响了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质量的培养。

3.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又缺乏相关的培养建设体制

随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师资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不足,且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同时缺乏完整、科学的高职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这些都给高职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忧。

三、改善及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1.新理念的树立

高职教育的一大创新应是新理念的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高职院校是完成和实施这一纽带和桥梁的关键。其发展应与时俱进,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其被动的办学理念,主动关注最新教育前沿,调查研究企业需求的人才,以新的理念推动教,学、管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认知,学做事,学生存,学发展;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推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职业技能,同时发展职业道德,如敬业,合作等完善学生的人格;加强就业教育、竞争教育,力争创立一个“以能力为根本,以实用为基实,以创新为中心,兼顾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打造符合行业道德要求的新型职业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相关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要与时俱进,重在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特别是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专业的需求到其发展、完善,要有一套系列的设计,推动高职教育的教、学、研的相关发展。

首先,新的专业的设立要基于社会的调研,关注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高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首先应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的专业发展只有依托地方经济,才会有动力及发展生命力。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结构性匹配,以便服务并推动地方经济。

其次,以就业与实践需求为基点,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树立了新的教学培养人才的流程,适应了高职院校创建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它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以本校园为基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渠毕业生质量标准,联合合作企业实行总体把握人才质量监控,进行相关的理论教学。企业的职责是承担院校分配的部分实践教学,适当延伸院校的科研实践功能。简言之,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为基地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以企业为校外实践基地,培养职业人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替、综合与巩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高职要加强实践校企合作的探索,探索与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

其三,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的发展,要提高和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保障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个从教学到实践、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学的改革,重在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应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总体是起主导作用,在发展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能更好有效地促进新型高职人才的培养,它能指引学生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掌握相关职业素质,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工作任务,以提高相关的专业综合能力、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其四,整合资源,实践并推动资源共享。

整合资源,就高职本身而言,包括其校内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与本科院校对比,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在全院范围内推动资源共享是高职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比如专业内部的资源整合,跨专业教师资源的共享,跨专业间的科学研究合作,和其他硬件资源共享等。整合资源,不仅包括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整合,同时包括校外资源的共享与实践,如校企合作项目。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校企合作是整合这两个不同资源,促进双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互动、渗透,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实训基地,节约资本,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发展应用研究与技术等合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探索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如何有效的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发展校企合作项目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合作企业间的沟通,调动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引作用。校企合作,院校方既是组织者,策划者,也是主要问题的解决者。校方要考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组织相关活动完成工学的顺利进行。针对部分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或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院方要考虑如何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如加强学生规范操作的实践信念,加强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让其指引学生学习并实践,自主完成相关的实践或科研任务,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当然,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的专职人员,能否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跟岗学习,是发展校企合作深度的关键。在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方要探索分析怎么做才可以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技能。

3.以人为本,推动管理的改善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管理理念应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合理发展机制推动管理执行与发展。管理的创新应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在固有的高职校园文化中,加强教学研的结合,在教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发展并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创建和谐校园,发展和谐文化,推动教、学、管的统一和发展;同时可以考虑行业人才参与高职院校的管理,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并支持高职高专教育,以扩大高职院校融资的范围及力度,增强行业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以锻炼及加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的管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然,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让社会参与,使其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更好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发展重在创新,创新是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主题。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抓紧发展的良好时机,进行多种创新的尝试;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与加强校企合作,开拓产学研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社会竞争力与就业率,打造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及平衡,发展与其相匹配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同时保持办学特色,平衡特色专业的稳定性,推动高职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戴勇,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2).

[2]福建民盟.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调研报告.2007.

[3]高度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4-2005年高职高职教育文件资料汇编I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89.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Z.国发(2005)35号.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问题.Z.教高.(2006)16号.

[6]姚奇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2010(01).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