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情资料库建设的智力资源充实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工作部门资料库史志

张 晨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地方史志办公室 山东 枣庄 277200)

建立地情资料库是史志系统传统工作的转折,是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浪潮要求而搭建的一个运作模式新颖、操作便捷、传播效果好、受众收益大的平台。然而,地情资料库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因势利导,巧借各方优势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才能主动克服地情资料库建设和发展中的障碍,逾越地情资料库功能发挥的瓶颈。

智力资源不足是地情资料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上得不到保证,地情资料收集与制作工作便无法完成。推进地情资料库建设工作走向阶段性胜利,必须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革、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变化,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地情资料库建设的重大意义

地情资料库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地情资料库(地情资料库网站、工作室、史志工作部门图书室和展室)同公共图书馆同样是保存、积累、传递人类智慧及文化成果的重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大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战略性意义。

地情资料库建设不仅是工作形式的一次革新,更是今后史志工作的新方向。作为一个反映新时代特征的平台,地情资料库与传统印刷版志书相比,极大促进了人民大众史志信息资源获取的有效性和方便性。数亿字的文字资料和数不胜数的图片资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电子信息化使得受众能够及时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获取足够的知识和信息;特别是为领导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二、地情资料库建设中智力资源短缺现状

地情资料库建设在一些史志工作部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智力资源保障跟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从事史志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成绩斐然、工作有力的老同志们面对电脑软件使用及外设扫描仪、多功能打印机等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望而却步,有的前辈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电子设备操作,但也只能进行极其简单的操作,对于地情资料库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新招录的大学生有能力操作电子设备,却严重缺乏史志工作经验,不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史志工作的重要性和地情资料库建设的紧迫性,他们的网站编辑经验与史志工作实际缺少一个必要的结合。这种现象在基层单位体现的比较明显。

如何建立一个连接点,使得史志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和拥有掌握电子信息资源、有能力操作电子设备的年轻同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协作等方面达成一致,逐步弥合新老同志对工作认知的差异,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当前史志工作任务和要求,前辈们应该摒弃“一本志书多年耕”的思想,凭借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改变从前低效率的工作状态,加大史志工作成果产出,积极提高史志工作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新招录的年轻同志,对史志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应当知不足,努力加强史志专业基础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和总结经验,在思想上重视史志工作的重要内涵,在工作上密切把握史志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切不可将史志与新闻等近似工作混为一谈,把史志编撰异化为消息、简讯、传记的编写。

史志系统的新老同志,只有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秉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在客观条件拘束的情况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地情资料库建设工作。地情资料库建设不是简单的图文上传,而是一项集结思考、蕴含精神的劳动;不是简单组织完成500万字以上的数据库,而是在收集材料后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按照科学规范编排目录体例,体现出资料编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地情资料库建设不全是一个网站建设问题,需要体现出建库的基本思想、基本功能定位、基本服务范围,在地方信息资料传播过程中集中体现出建库的优越性——及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只有加紧组织内部力量的聚合,畅通工作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新老工作人员的联结,才能实现“集合之力”到“聚合之力”的跨越。

三、充实智力资源的思路

地情资料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的工程。不能在获得“县级地情资料库建设合格证书”后,就将地情资料库建设工作搁置一旁,安逸享受前期工作成就带来的快乐。吸收更多的史志工作人才,拉拢集合一个精良的史志工作队伍,充实智力资源到史志工作前线,是新时期史志工作新方向的根本要求,高素质、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是史志工作取得辉煌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拥有最大数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高等学校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宝藏。如果能够探索出地方史志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部分院系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以地方史志工作部门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高校中与史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图书馆、档案、计算机、新闻、动画等专业师生研究队伍为依托,地方史志工作部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课外实习、实践等机会的同时,共享高校人才智力资源,高校师生充分参与地方史志部门的业务工作,获得第一手的体验经验,实现教学相长式的优化发展。

合作机制的建立,要以双方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组织间需求平衡,防止任何一方命令性的强加工作任务、劳动义务。经过调研发现,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需要联系接洽单位,比如,团中央号召的高校学生每年如期举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史志工作部门可以提前联系邀请,或者争取设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巧借资源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发合作方式框架下的工作内容,比如事先培训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史志工作专家指导下参与到部门村镇志的资料收集、编辑工作当中,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人生体验、增强了社会感知,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史志工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合作机制使双方互益共成长。

合作机制的建立、实践基地的设立,将是学生充实认知社会、实践自身价值的另一个有效平台,也是地方史志工作部门吸纳人才智力资源的一个平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地方史志工作人员和高校师生优势组合,必将促进双方的更大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部门资料库史志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促进大学生就业可行性研究
黄浦区召开2021年节能减排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门推进会
红嘴蓝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机构改革后县政府哪些工作部门的局长(主任)需要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实现科学教材中资料库的教育价值
大学生自建口译资料库初探
省直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暂行办法出台
出土文献数字化整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