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点 写好院志

2010-08-15 00:46尚明娟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牡丹江我院学院

郑 才 尚明娟 王 博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作为我们学院的院志也是如此,要和其他高校志相比较它们之间必然有它们的共性,如都必须写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政治思想教育、党派群团和行政工作等等。

我们知道“一母生九子,每子都个别”,“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我们写院志更主要的是要写出我们学院的特点来。写院志最忌照人家其他高校校志机械模仿,要写出我们自己的特点来。那么我们学院院志编写要突出哪些特点呢?

一、突出学院环境特点

从地理位置看,它处于牡丹江市和宁安市之间。牡丹江市21路公共汽车直通学院院内,每天有100次班车通向牡丹江。温春火车站、牡丹江飞机场就在学院附近,可谓学院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

从自然条件来看,它三面临山,环水,南有帽儿山、东有东山、北有鼠山。牡丹江(松花江第二大支流),从它的源头吉林省敦化市西南的牡丹江岭流经敦化市、镜泊湖、宁安市。从学院南、东、北三面流向牡丹江市经海林、林口在佳木斯的依兰县而注入松花江。

校园区域内山上林木茂密,野生植物品种繁多,而到每年五月江对岸山上的达子香盛开,真是满山遍野,山水相依再加上那花和江中打渔的小船,加之蓝天白云,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从校园绿化美化看,从1958年建校到2009年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特别从2002年以来,农经学院更加大了校园绿化美化的力度。

现在校区内有缘梦湖(人工湖)公园、鉴心湖(第二人工湖)公园、街心公园、江滨自然公园四座。改革开放后学院多次被省市政府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绿色学校、牡丹江绿化先进单位。1990年国家对其评估中,把学校称为牡丹江畔一颗明珠。学院温室每年生产出几万株鲜花加上直接种植鲜花,每到夏天,这里简直是花的海洋。由于绿化美化校区文化建设的开展,环境的改变,进而每年都引来野鸟在此做巢。2008年五十周年校庆期间学院对路、湖都命了名,并把石刻文化引进校园,使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从物产来说,它夹在宁安镇、温春镇两个鱼米之乡中间,这里物产丰富。

从历史来看,在学院周围文物古迹甚多,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校区范围内一直流传着古老而美丽动人的传说。

总之,这里确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对这一切院志都有详细的记载。

二、突出艰苦建校,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特点

我院的校史是从艰苦建校开始的。1958年10月,在牡丹江远郊温春镇南温春大桥东南角我院开始建校。它是在原佳木斯农业经济学校基础上,由北安农校部分农学教师、佳木斯农校部分农学、园艺师生和齐齐哈尔畜牧兽医学校部分畜牧兽医师生共同组建而成的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1958年当时我院现址非常荒凉,那时在这里只能见到原宁安养殖场在这里,由于养鱼苗因渗水而搬迁留下的遗址,剩下的是残破的水泥池子和大片荒草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由于是深秋蒿草足有一人多高。由于这里人烟稀少,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深夜还能听见野狼的嚎叫声。1958年10月第一批建校师生来到这里,就是在这样环境条件下,开始了他们的建校生活。没有住的地方就住在牡丹江农业实验站的一座帐篷内,以后随着人员的增多,师生又住到东温春大队一个破碾房内和江北岸的一座庙中。食堂就利用农研所办公室打个偏厦子。师生吃的是高粱米饭和苞米面大饼子。为了把第一栋房抢在上冻前建完,师生起早贪黑的干。早晨天刚朦朦亮就上工,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才收工。大家满手都是泥浆,在仅有一位木工和一位瓦工指导下建设了学院建院史上的第一栋平房。师生用冻僵了的双手在房正面用水泥刻上《光辉的起点》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如星星之火燃起今天燎原之势。这光辉的起点照亮了学院五十二年勤工俭学艰苦奋斗的历程,成为我们农经人的传家宝。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经人。我们学院毕业的几万名毕业生为什么在省内外较普遍受到欢迎呢?除了他们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外,很大程度上他们能够吃苦耐劳。2008年学院迎来了五十周年大庆,为了把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传下去,特立《光辉的起点》纪念碑一座,那上刻有:《光辉的起点》公元一九五八年十月温春桥南荒原倾力农经人披星戴月,筚路蓝缕,于此兴文昌业,名曰“光辉的起点”的字句。

改革开放后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从1981年全校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2年把每年3月定为文明礼貌月,好人好事在全校尉然成风。1984年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活动。1991年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学校制定了10个部门,21个方面人员道德规范;此年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标兵单位。1998年学校被省农牧渔业厅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学院于2003年4月19日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从此学院党委制定建设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方案,全院上下一条心为此目标而努力,2008年学院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他们教育永恒的主题。但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对父母、对家乡,对母校的感情。对父母、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是他们爱国的具体体现。现在很多毕业生虽然毕业多年,但他们始终不忘母校培育之恩,1991年、2008年两次校庆许多同学为母校捐款捐物。2009年6月,1962年毕业的本科生农学班的学生李家先把80本自己保存多年的有收藏价值的图书送给学院图书馆,以表他对母校的一片爱心。院志作为学院艰苦奋斗精神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把上述一切均详细记载在史册之中。

三、突出学院高校—中专—高校发展历程的特点

我院是省1958年批准建立的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本科建制带中专。1962年根据中央调整精神摘掉大学帽子,改办为中专,名为黑龙江省温春农校。1968年7月“文革”期间学校下放到牡丹江地区,并和牡丹江农研所等单位组建成为牡丹江地区农业“五七”公社。1970年牡丹江地区农业“五七”公社解体。学校改名为牡丹江农校。1979年省农业局把学校上收。1995年2月改名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学校。2002年2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专科同时办中专。

从上述经历看我院建院五十二年所走过的道路是经历了高校—中专—高校的途程。这正是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否定之否定的路线。从表面看第一次的高校和第二次高校是重复,但它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今日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1958年的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相比,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简单数字看出这种巨大的变化。1958年年末仅有房舍400平方米而到2009年末房舍已达270.000平方米。1958年全院教职工152人,其中教师79人;而2009年全校教职工577人,其中教师434人。1958年在校生447人,其中本科生285人;2009年在校生8414人,其中专科生7315人。从教师职称上看,1958年分院建立时教师尚没进行职称评定,只有到1960年才开始教师职称评定,当时评出讲师15人,助教20人,而到2009年全院教授已达25人、副教授134人、(含高级讲师)讲师185人、助教157人。

在院志中我们比较详细记叙了学院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种比较重大事件,教职工、学生、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卫生体育、党政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但我们又不是把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平铺直叙加以记载,而是本着厚今薄古的原则,突出学院改革开放三十年,学院所发生巨变,特别突出记叙了2002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立以来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本志书,必须反映它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指志书要突出时代特点,改革开放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突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学院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突出它的时代性。改革开放后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两次校庆,经历两次评估,每次都取得优异的业绩。自198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重点学校、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中专A等一级学校、2004年学院被评为中国百家名校、2005年学院被全国高职高专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一流高职院校、2008年7月18日学院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2008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猜你喜欢
牡丹江我院学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西行学院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