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安全带——论青铜弓形器的安全保护

2010-08-15 00:46王路清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弓形器形腰间

王路清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世界文明传承发展了几千年,到了今天,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而汽车正是这种文明的一个缩影,在人们的意识中,汽车上的安全带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可就在针对殷墟和周代墓葬的研究中,使我感到震惊的是,早在中国的商代,人们就有了“安全带”的意识。

一、青铜弓形器的器形

在商周墓葬和车马坑中出土过一种独特的器形,这种器形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墓葬以及车马坑中大量存在,其一般特征是,“器形呈扁长形,中部较宽,向上拱起,两端连有弧形的臂。臂端呈马头形,或呈蛇头形”[1]。因为其形状如弓,现今对其用途还存在诸多争论,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习惯上称其为弓形器。这种弓形器基本上以青铜制的为主,也发现极个别铅制的。

二、青铜弓形器的用途

关于青铜弓形器的用途,历来争论不一,“有的金石学家曾认为是拚铃、马铃、和铃…后来有人疑为弓箭袋上的东西……有人疑是盾面上物”[2],唐兰认为是“弓柲”[3],左骏和李荔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即所谓的弼”[4],秦建明则认为“商周弓形器为旂铃”[5]。在如此众多的推测中,以林沄先生、杨宝成先生的解释比较合理,应该是缚在腰间、钩挂缰绳之物,林沄先生将其定名为“挂缰钩”。但是,这个结论还是不够全面,弓形器除了“驾车御马”[6]之外,应该还具备一种固定保护的作用。

三、青铜弓形器产生的背景

“从目前已知材料来看,弓形器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东起山东中部,西抵甘肃东缘,南以淮河为界,北至河北北部,几乎包括了商和西周的全部疆域且涉及到周边方国”[7],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这就说明弓形器的产生必然有一个对其有巨大需求的背景。

商周时期,道路情况并没有今天这样便利,高低不平,甚至荆棘丛生,时常被雨水车冲刷的四分五裂。就是到了秦统一时期,经过始皇帝的超前改造,这种情况也依旧没有消除。而商周的车只有轮没有胎,人坐在这样颠簸的车里可想而知。

一般,商周的车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

民用车其实也就是贵族出门旅行和来往的车,可以想见,贵族们往来封地,穿梭奔驰在通往都城的坎坷不平的路上,旅途劳顿,而古代的车并没有机械动力,贵族所乘之车通常有几匹马来拉动,必须通过缰绳来控制,御者得处理类似转弯、“刹车”等情况,这就需要在缰绳与缰绳之间进行协调,而长时间坐在驾驶位上,双手一直挽着缰绳,这就至少出现了两个极大的不便:第一,御者在漫长的旅途中长时间挽着缰绳,手臂酸麻,或是很容易在寒风中冻僵,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很难及时的通过缰绳协调好马与马的步伐;第二,在坎坷不平的路面上,古人的车要比今天的车颠簸的多,如果遇到下坡路,车速飞快,不管小心与否,都有可能被甩出车子,如果是乘者,还可以紧抓车厢的扶手,要是御者的话,牵扯缰绳的同时,还得稳住自身,难以应对这种情况。

专用于战争的军用车,除了具有以上两种极大的不便之外,还有至少一种情况,那就是战争进入白热化之时,战车于战场之中,穿梭飞驰,往来厮杀,御者在战争存亡的危机时刻不得不操戈张弓,可是御者还得控制缰绳,不能空出手来,无法分身,这就成了俎上鱼肉,而他一旦身亡,整个战车便陷入甲士的包围之中,失去战斗力。

以上这些情况,在骑士的身上也同样存在,在战争中,骑士双手持矛,刺击才有力度,而现实情况却是,商周民族的骑术有可能稍逊于周边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小孩,在没有缰绳的快马上如履平地,但是如果商周民族在飞驰的马上放开缰绳,很有可能会做出坠马之举。

为解决以上这些不便,聪明的商民族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创造出了这种弓形器。

四、青铜弓形器的具体用途

青铜弓形器的用途可能有三点。

第一,弓形器应缚于御者腰间的正前方,在弓臂两侧缚上绳索,这样在出现转弯和突发情况,御者只要适当的牵拉缚于腰间的缰绳,就可以处理行车中的不同问题。在没有出现突发情况时,御者也可以腾出手来休息一下,还可以在寒风中,挫挫双手,扬扬马鞭,或是双手伸到袖筒里,而马车呢,在腰间缰绳的固定牵引下,一直向前行驶;

第二,在残酷的的战争中,当两军部众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御者可以将缰绳暂时缚于腰间的弓形器上,手持刀兵,与敌人厮杀,助大军一臂之力。与此相同,骑士们也可以将缰绳暂时缚于腰间的弓形器上,多出一只手来,更好的保护自身,增强整体的战斗力。

除以上两点之外,弓形器还可以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民用车中,人数不限,有可能是一人或多人,站车一般是甲士三人。不管是民用车还是战车,每个乘车之人都可以用弓形器将自己固定缚绑在车身之上,这样,不管车在行驶中如何颠簸,只要不翻车,人就不会被飞快的惯性力所甩出车身,也就不会有危险了。

五、青铜弓形器对贵族的固定保护

“一般说凡出弓形器的墓都是身份较高的贵族墓,墓中还出土成套的铜礼器和较多的兵器。”[8]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商周贵族很可能普遍使用弓形器,而这就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贵族有没有可能亲自驾车?难道没有御马的车夫吗?弓形器普遍随葬于贵族墓中,应是生前经常使用的,贵族应该有车夫供其使唤,那为什么贵族们出行还要必备弓形器呢?

原因就在于,当车马飞奔之时,在剧烈的震荡中,在车厢之内的贵族士大夫们往往难以掌握平衡,有时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在当时,很可能这种事故普遍存在。为了保护和固定自身,聪明的商代人发明了弓形器,用腰间的弓形器缚住车身,以正常情况而论,这样以腰为支点束缚在车扶手之上的姿势不可能出现险情,当然这样还可以适当的缓解旅途颠簸的疲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合理的解释出为什么弓形器能成为商贵族士大夫旅途出征的必备之物。也就是说,固定保护极有可能是弓形器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弓形器是商代人民驾车御马的工具,另外,也是一种保护安全的器具。在久远的殷商,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就已有了安全驾驶的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我们应该把这种优秀的创新精神继承下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扬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2年2月第1版,140页[1].

[2]唐兰:《“弓形器”(铜弓柲)用途考》,考古[J],1973年第03期.

[3]唐兰:《“弓形器”(铜弓柲)用途考》,考古[J],1973年第03期.

[4]左骏、李荔:《“弓形器”用途与来源再考》,华夏考古[J],2009年第01期.

[5]秦建明:《商周“弓形器”为“旂铃”说》,考古[J],1995年第03期.

[6]扬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2年2月第1版,143页.

[7]左骏、李荔:《“弓形器”用途与来源再考》,华夏考古[J],2009年第01期.

[8]扬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2年2月第1版,141页.

猜你喜欢
弓形器形腰间
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
背起你的“行李箱”
有关抛物线弓形面积的结论及其应用
忆儿时《地道战》观后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潇洒流苏
商周弓形器略说
藏在腰间的滑板车
非线性弓形弹簧的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