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2010-08-15 00:52黄鸿娜黄晶晶毛德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疫毒德文灌肠

黄鸿娜,黄晶晶,毛德文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南宁 530023)

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黄鸿娜,黄晶晶,毛德文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南宁 530023)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急危重型,是肝病领域临床上最为凶险的综合征,死亡率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虽无重型肝炎这一病名,但类似有关本病的记载不少,中医所谓的“急黄”、“瘟黄”即指重型肝炎。“湿热疫毒”猖獗是本病的主要外因。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重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重型肝炎主要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是一种因急剧而广泛的肝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所致的一种危重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口中臭秽、出血、身热、烦躁、谵语、昏迷、腹水等症。由于本病以黄疸为突出的主症,而临床表现又显示其病重势急,故中医历来多将其归属于“急黄”范畴。并因认识到具有传染特点而称之为“瘟黄”、“天行发黄”,合并出血、腹水时,则与“血证”、“臌胀”等病证有关。现将本病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有关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的论述散见于 “臌胀”、“疫黄”、“急黄”、“黄疸”、“瘟黄”、“天行发黄”等病证之中。查阅近15年的文献,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关幼波[1]、谌宁生等[2]认为,重型肝炎多因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湿热弥漫三焦,毒火攻心以致内闭;或因气血虚,阴阳俱损,湿热未清,痰湿蒙闭清窍所致。湿热毒盛,弥漫三焦,侵犯脾胃,损伤肝胆,致胆汁排泄,不循常道,浸渍于肌肤,而症见发热,身目俱黄,尿黄赤;因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故神疲乏力,胸闷不饥,腹胀满,甚则水湿内停而现腹水。如邪热侵犯营血,迫血妄行,则兼见齿鼻衄血、便血,或皮肤出现赤疹瘀斑。若瘟毒内陷,侵犯心包,轻者烦躁不安或倦困嗜睡,甚则抽搐躁动、神志不清;昏迷不醒而死亡。刘友章等[3]认为:除外感湿热之毒,经口直犯中焦外;还可因饮食不节(洁),恣食肥甘,嗜酒太过,困遏脾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所致。此外亦有因肝病久延失治,或复加药毒损肝所致。而输血感染,邪毒直入血分致病,亦并非罕见。其病机特点为湿热在盛,内蕴中焦,熏蒸肝胆,疫毒炽盛者,迅即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使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导致邪闭正脱。毛德文[4]认为:重型肝炎发病多为感染疫疠之毒。疫疠之毒其性火热炽盛,其气秽浊,其毒极重,一旦感受此毒邪则造成气机壅闭,难以宣发,郁闭于内,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浊内生,胶凝成痰,痰火蕴结过盛又可化为痰毒,从而造成痰毒、火毒交攻之势,上扰心神则引起窍机失利,病者或嗜睡,或烦躁;内蕴肝胆胃肠则腑气不通,胆汁郁滞,黄疸久羁不退。张秋云等[5]认为:除湿热、疫毒外,本病在发病初期,由于湿热疫毒稽,煎熬津液,阻碍气机,血行不畅,就有瘀血内停,已有“瘀血阻滞”的病理基础,毒邪壅盛,气机严重不畅,脏腑气血败坏瘀滞,若再逢湿热疫毒深入营血,则毒热依附于有形之瘀血,形成毒瘀搏结难解,脏腑气血败坏的局面,促使病势急剧加重。加上肝体与肝用受损,疏泄功能严重不及,血瘀日益加重,毒邪又可依附于瘀血形成毒瘀胶着的局面,毒瘀胶着,又进一步加重脏腑气血的损害,使病情不断恶化、演变。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毒与瘀又可互为因果,毒盛则必导致瘀甚,而瘀甚则必定生毒,从而加重肝脏血瘀病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毒瘀胶结难解的局面[2]。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

重型肝炎根据病变之湿热、腑实、血瘀等的不同,分别采取清热祛湿、通腑泄热、凉血化瘀等法,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截断病势[3]。谌宁生等[2]认为:重型肝炎由于病情凶险,传变极快,因此治疗不必按照一般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应遵照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内经》“治病必求于本”、“审证求因”和“审因施治”的根本原则,对重型肝炎必须采取“快速截断”治疗,以阻断瘟邪热毒侵入营血,扭转病机。喻洪伟等[6]认为: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是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基本大法,并应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中药为主治疗重型肝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周仲瑛[7]认为:就重型肝炎而言,一般多为阳黄之重型,但仍有热重、湿重之异,治疗上当分清主次,必须兼顾,湿去则热孤,热清则湿化,应针对湿与热的主次及动态转化,选药组方。热重于湿者,当用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方;湿重于热者,可用茵陈胃苓汤、加减藿香正气散合方;湿热并重者则用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汤合方。诸伯呈等[8]亦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散邪法凉血散邪,自拟大黄解毒汤治疗重型肝炎10例,取得较好疗效。李奕鑫等[9]以利湿清热为主法,自拟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60例,与常规西医治疗的6O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卢卫强[10]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凉血利湿中药治疗重型肝炎,结果有效率明显高于仅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毛德文等[11]使用解毒化瘀颗粒及解毒化瘀汤治疗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张俊富等[12]根据关幼波教授的经验“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的看法,自拟解毒益肝汤,以茵陈蒿汤为主,重用解毒凉血之品,治疗重型肝炎黄疸急剧加深者,退黄效果显著。

2.2 中医外治法

灌肠治疗亦是重型肝炎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近年研究显示中药灌肠伴或不伴结肠灌洗疗效确切,为消化道症状明显的重型肝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张振纲等[13]以大黄、茵陈、虎杖、苦参、黄柏、黄芩、赤芍等药组方,经结肠行高位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104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和血氨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病程缩短,存活率提高。王萍[14]以茵陈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36例重型肝炎效果也同样显著。廖树琪等[15]采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各30 g)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28例,与乳果糖保留灌肠的27例作对照观察,结果3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44%)。

3 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在临床显示出一定优势,但中医方药的选择思路过于狭窄,多年来一直徘徊在活血、清热、解毒、利湿上,而中药也无非赤芍、大黄、栀子、茵陈等,盲目的标新立异不应鼓励,但使用以上方法的临床疗效已很难进一步提高,所以选药思路亟待拓宽,深入整理中医典籍以及借鉴其他急症研究可能会有一定帮助。而重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疗上应采用综合措施。所以亦不可忽视西医的应用,如常规支持疗法、血制品、人工肝支持疗法、抗感染、处理并发症、卧床休息等措施。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将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1]赵伯智.关幼波肝病杂病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4:107.

[2]谌宁生,孙克伟.重型肝炎从快速截断论治[J].新中医,2001,33(l):3-4.

[3]刘友章,王昌俊.重型肝炎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通报,2005,4(4):17-21.

[4]毛德文.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辨析[J].中医药导报,2007,13(1):8-10.

[5]张秋云,刘绍能,李秀惠,等.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46-1248.

[6]喻洪伟,杨志超.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为主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65.

[7]周仲瑛.重型肝炎辨治述要[J].新中医,2002,34(3):3-6.

[8]诸伯呈,卢惠荣.大黄解毒汤治疗重型肝炎10例[J].新中医,2006,38(5):50.

[9]李奕鑫,王崇国.自拟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6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9(增刊1):149-150.

[10]卢卫强.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3例[J].江苏中医药,2004,25(11):25-26.

[11]毛德文,邱华,李雅,等.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4,27(4):4-6.

[12]张俊富,崔丽安.解毒益肝汤为主治疗重型肝炎20例疗效分析[J].天津中医,1994,11(5):4-5.

[13]张振纲,田德英,严先英.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1):8-10.

[14]王萍.茵陈承气汤保留灌肠参与抢救重型肝炎的护理[J].湖北中医药杂志,2003,25(5):55-56.

[15]廖树琪,毛德文.大黄煎荆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2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3):34.

R575.1

A

1674-4721(2010)10(a)-012-02

2010-07-12)

猜你喜欢
疫毒德文灌肠
惊闻疫毒(新韵)
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两手
徐德文
吴德文国画作品选
我们的树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野性的面目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