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

2010-08-15 00:44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建设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新世纪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新世纪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上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一是把握了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纲”;二是从时代出发,注重丰富和发展有关基本问题的理论范式并解决了它们的统一性问题;提出并阐明了富于时代特征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谐世界”精神;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特点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仅就新世纪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特点谈点体会。

一、把握了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纲”

世纪之初,世界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地反映在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推动下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上。如何把握机遇、赢得挑战,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同时,中国社会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变迁更为深刻。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使我们党面临着20世纪没有出现,或还不甚明显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党认识到:“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②在这种时候,党强调与时俱进,把它作为思想路线的内容之一,并在认识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论范式进行了丰富、发展,得出了一些新结论。

1、富于时代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它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它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及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它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依靠谁发展”的问题。

2、富于时代性的执政理念。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是逻辑发展的必然。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要素、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认识到,要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明确了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④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方面更加鲜明;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认识上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上更符合时代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3、富于时代性的和谐社会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其逻辑的要求就是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⑤

4、富于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概括。党高度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充满了时代气息,如道路中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有强烈的时代感。富强,包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时代要求;文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它还包括了信息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必须把握时代性,党是非常自觉的。党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⑥党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提出并阐明了富于时代特征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谐世界”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求和平、谋发展,特别是合作的愿望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种形势下,党对国际社会、国际形势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

1、充分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⑦。这个认识是十分清醒的。虽然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的难题和挑战。但是,这些并非当前的主流。这些年来,我们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都有矛盾和斗争,但这与合作相比,的确是非主流的。

2、认识到合作已成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⑨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以及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是例证。

3、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科学理念、基本原则和精神。“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⑩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人类世界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永恒性。它表明,我们不再把别国当做中国发展的手段,中国和别国的发展都是目的,只有这样,中国才是国际社会的真正的一员,才能真正发展好中国,也才能发展好世界,世界也才会有真正的和谐。这个认识极为深刻和重要。

4、表达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的坚定决心。“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加强合作,我们积极学习、坚决遵守世贸组织的原则和各种规定,并下决心转变政府职能,在立法等方面做了巨大努力。

5、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⑫这些年来,我们同美国、欧盟、日本等多边贸易都是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进行的。

6、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作用”⑬这些年,我们支援了东南亚海啸中的难民、支援了海地地震中的难民、参与打击海盗的维和行动等。在应付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也积极承担了不少困难,有力支援了国际社会。

三、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走向深入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精神枷锁,破除思想僵化,坚持思想的开放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体现。解放思想,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思想的创新性。“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⑭党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善于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新世纪以来,党“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识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⑮因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⑯以发展为判断取舍的标准,符合党的宗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的需要。这就给解放思想提供了明确、可靠、易记、便于判断、统一的正确的标准。当然,对于发展,党的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完整、正确和准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它不等于发展。

2、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对他们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对待他们,这是一个关系到是教条地照搬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其实质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大家思想有顾虑,认识不统一。对此,党中央果断而又明确地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⑰他们对祖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对他们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表彰”。这样,广大党员群众就明确了。

3、善于把解放思想统一到“三大规律”的认识上来。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执好政。新世纪以来,党对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全面,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⑱“三大规律”分别处在人类实践的不同层面而又有联系。只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才有可能揭示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比较充分地被揭示,才能揭示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了要求。“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于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⑲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②⑥⑧⑨⑩⑪⑫⑬⑱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11、45、47、45、45-46、46、47、49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④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⑤⑦《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⑭⑮⑯⑰《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2、13、14页。

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责任编辑:陈文兴

A81

A

1671-2994(2010)03-0008-03

2010-04-10

蒋光贵(1963- ),男,四川达州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建设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