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行动方案”全面实施

2010-08-15 00:45
浙江国土资源 2010年5期
关键词:集约红线土地利用

确保“行动方案”全面实施

翻开本期杂志,正文首页就是前不久我省国土资源厅出台的《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0年浙江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是我省国土资源系统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务必要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抓好组织实施;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破解矛盾的办法和措施,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性成果;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土地违规违法的新动向,研究加强监管的措施。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的生计,必须始终坚持把保护耕地红线作为“双保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夯实根基、提供保障,这也是最终检验“双保工程”成效的硬性指标。我国有13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绝不能在粮食供给问题上出现偏差。几年前的国际粮食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坚守红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我国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严格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信念绝不能动摇。

节约集约用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必然要求。在今年的“双保工程”中,要注重发挥土地政策的调控作用,规范执行土地供应和用地政策,引导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现有保有压,优先保障在建、续建的重点项目,保民生项目,严格限制低端及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项目上马,切实保障新型战略性产业发展用地。要把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作为运用土地利用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土地调控保障、节地示范、耕地建设性保护、监测预警和问责等专项工作的实施,着力构建“节约土地、集约建设、持续发展”的用地新机制。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准确把握“双保工程”定位,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做好三方面统筹。一是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旺盛需求与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长期矛盾。这对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对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土地调控政策要因势跟进,但保护耕地“红线”,维护土地管理的法治秩序则是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二是统筹好土地管理日常工作与改革创新。当前土地管理面临“两碰头、一忧虑”的复杂局面,一些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退不了,唯有积极改革才能破解。“双保工程”将致力于在稳步推进土地管理正常工作的同时,聚焦一批需要改革的重大问题,寻找改革路径,促进改革试点成果向制度性安排转变。三是统筹好重点任务与基础工作安排。“双保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回应每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重点任务;另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基础、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在“双保工程”推进中实现基础工作有效服务专项工作,专项工作促进基础工作并不断扩宽服务范围和领域,做到双到位、双促进。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充分把握“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的主题内涵,始终坚持把保护耕地“红线”作为“双保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坚持把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力争“双保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平稳、较快发展中,作出更大更新贡献。

猜你喜欢
集约红线土地利用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