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视野下我国农村消费力不足分析

2010-08-15 00:49刘晓音胡健稳吕进军
中国商论 2010年11期
关键词:消费农民消费者

刘晓音 胡健稳 吕进军/文

(作者:刘晓音,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胡健稳,石家庄经济学院副教授:吕进军,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市场需求不足更为突出。而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众多的农村消费疲软。《中国统计》中的数据显示,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但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量,要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的政策导向,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民的增收与消费并不是正相关,而是负相关。

农民增收不及城镇居民,但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增收在2.6%—7.5%。而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从1989年的0.89,降至到2006年的0.71。消费倾向是指在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重。以平均消费倾向的大幅下降为标志,中国农村消费需求呈疲软趋势。农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在1979年为15.9%,2006年仅为5.942%。与农民消费的低迷状态相对应,农民的储蓄率呈上升态势。1978年农民银行储蓄余额为55.7亿元,到2006年末为18177.68亿元,年均增长26.05%,呈超常增长的特征。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65%,农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是其2.06倍。制约农民消费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民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与理念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成为他们的消费不足的原因,要提高消费量,对发展生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先分析如下:

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花钱求消费,可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用钱购买实物以用来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精神消费“购满足”,先用钱得到一些权利,通过行使权利再得到心理的满足,例如花钱买球票获得看球的权利,通过行使看球的权利满足了对球赛的爱好、迷恋。在如今的农民当中,多数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物质消费不断提高,甚至趋于饱和但难上新台阶;而花钱“购满足”的精神消费虽在起步但步履维艰。据调查,相当多的农民认为,物质消费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值!而精神消费看不见,摸不着,太虚,不值。有些没有自来水的农民,宁愿花钱买个自动洗衣机放着,也不肯用其三分之一的钱去游玩一趟。其实,精神消费一样重要,正是它的无形性决定了它享用的永恒性,它是提高生活档次的重要标志。

重消费数量轻消费质量

改革开放后,人们首先是补足消费,进入了所谓“数量扩张” 阶段。城市居民进入了大规模的耐用消费品普及时期,农村居民出现住房建设热,全国居民消费倾向非常之高,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平均消费倾向开始逐步下降,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很多农村居民认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啥有啥”。但是在一项“你的消费品是大众用品还是名牌”的调查显示,88%的人选择了大众消费品。生活水平的提高既反映人们的消费数量,更重要的要反映人们的消费质量。消费质量从客观角度而言,是指居民总体的全面发展程度;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指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生活需要的档次。当你有了多余的钱,不妨由大众消费品过渡到名牌消费品,由生存消费品过渡到享受消费品,这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需求自然扩大。

重消费价格轻消费环保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我们生存的环境,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苏醒。72%的被调查对象能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真正消费时,做的和说的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价格问题,“环保商品”、“绿色商品”的价格通常比普通商品高出二到三成,就是这高出的二三成使许多消费者放弃了自己的消费原则。尤其是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当中,只求消费价格便宜,不求商品的真假伪劣,当他们用节约二三成的钱购买了一瓶劣质洗发液时,还要指责青年人消费“环保商品”为奢侈。这就纵容了农村市场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进而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使得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购买力还要大打折扣,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为此,一方面有必要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修养,遵守社会消费公德,增强“好货不便宜,便宜往往没好货”的观念,不给假冒伪劣产品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市场的管理与整顿,实现市场的商品环保。

重明天消费轻今天消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消费的方式正逐渐被国人所认可。但由于广大农民有着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加之长期的短缺经济养成的惜旧、恋旧等俭朴的消费习惯,虽然这一新型的消费方式在不长的时间内能够被一些消费者所接受,而更多人明确表示:“钱,是有一些,但不敢花,保不准明天会有什么事,多存点钱,心里会踏实些。”这种在消费动机上尚不敢大胆地去“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坚持几十年一贯制的“积蓄——购物——积蓄”的传统消费模式,不敢尝试“贷款——购物——攒钱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势必削弱现实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其实只有提前消费,才能够提前享受,提前过上好日子。例如像住房、买车此类需花巨款购置的商品,完全靠“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几十年也难以攒够买一套住房或一辆家庭轿车的资金。如果靠消费信贷和分期付款,人们在提前享用的几年间即可基本还清所贷款额,而且也圆了自己的住房或轿车梦,何乐而不为呢。

重感性消费轻理性消费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消费领域也不例外,丰富的消费知识可以赋予消费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然而在调查中近半数的农民消费者表示消费知识匮乏,常常是消费跟着感觉走,感觉跟着广告走,促使许多企业不惜血本,不遗余力地大做、特做广告,其费用自然会间接地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需要特别一提的是46%的被调查对象在购买商品时并不完全了解商品的属性,有的仅凭自我感觉和人云亦云来做决定,极易踏入消费的陷阱,在农村89%的家庭在过去两年中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从而形成怕上当抑制消费的心理阴影。所以消费者应具备基本的消费常识,增强理性购物,这样不仅可以指导自己的消费活动,更重要的是少花冤枉钱。

重产品消费轻服务消费

在农村一项“自行车坏了让谁修”的调查中,86%的人回答自己修或找人帮忙,所以农村没有专业修自行车的。像专业缝纫、专业理发都很少,多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表明农民重产品消费轻服务消费。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会有服务业的存在,这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为消费市场的发展增加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服务消费包括物业、教育、休闲、旅游、通信、计算机查询、金融、保险、卫生保健等等。服务消费又可细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需的服务,如教育,这是自己做不了的事;另一类是有利的服务,例如修自行车,自己也能做,但请人修可省出自己的时间做别的事,最终还是有利;再一类是享受的服务,如美容、按摩等。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功能提高,物质产品消费应当越来越减少,从追求物质产品向同时追求服务消费转变成为消费者花钱的新渠道。因此,消费者要树立新的消费理念,保证必需的服务消费,根据经济能力和时间双重因素选择有利的服务消费,适当地增加享受的服务消费。这无疑是提高了消费的档次。在农村,专业的服务行业也会兴起,与服务消费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重储蓄轻支出

银行储蓄利率一降再降,为了鼓励百姓消费,可许多人家反而乐此不疲地把钞票往银行里送。如前所述,农民的纯收入在增加,消费倾向在降低,自然往银行里存的钱就越来越多。他们的观念是把“存钱”看作投资,利率虽低也会越存越多。与存钱相比,花钱是“支出”会花一个少一个。这种消费理念与盲目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一样,也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究其原因,还是不善于理财的缘故,这种“存一个多一个,花一个少一个”对家庭生活最大的影响是人为地降低了生活水准。判别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不只是看存款增加了多少,更重要的是看生活质量是否真正提高,而生活质量的高低,又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每个家庭都要把握好储蓄与消费之间合理的一个“度”。既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进行超前消费或铺张浪费,也不要一味地推迟消费或削减消费支出。

猜你喜欢
消费农民消费者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饸饹面“贷”富农民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40年消费流变
知识付费消费者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