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池塘云斑鮰养殖技术

2010-08-15 00:44乔之怡
天津农林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投饵盐碱鱼种

张 凯,乔之怡

(1.大港区水务局 渔苇管理所,天津 大港 300270;2.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云斑鮰(Ictalurus nebulosus)也称褐首鲶、黄鮰,原产于北美洲。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易饲养等优点。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该鱼体重0.5 kg,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是养殖户愿意饲养的品种。

由于云斑鮰的适应性较强,对水质的要求较低,具备盐碱水体养殖的天然条件,因此,大港渔苇管理所,于2009年引进云斑鮰苗种,进行养殖试验,探讨在大港盐碱水体大规模养殖的可能性。经过半年的试验,获得了667 m2平均利润704元的良好效果。同时摸索出适合盐碱池塘的养殖模式及管理方法,在天津地区盐碱池塘养殖尚属首次。

1 生物学特性

云斑鮰无鳞,体型粗壮,丰满。体高为全长的17.7%~26.3%。头部粗大而长,头长为全长的22.6%~26.3%。眼小,须四对,其中生长在上颌的长须末端可达胸鳍基部。它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类微量元素以及多种必须氨基酸,经常食用对预防人类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栖息习性

云斑鮰属于底栖性鱼类,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物、水生植物丛生和底部为泥沙的池塘、湖泊的分支、河流和溪流等。云斑鮰生性贪食,喜欢在弱光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它能忍受溶氧量低的环境。在溶氧量(1.5~2)mg/L的水体中能正常生长,当溶氧只有0.3 mg/L时,才出现浮头现象。

1.2 食性

云斑鮰为肉食性鱼类,经长期驯化,已转为杂食性。通常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有机碎屑和藻类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花生麸、豆饼等。

1.3 生长与繁殖

云斑鮰属中型鱼类,一般个体长20.3~35.6 cm,最长可达53 cm,最大个体重达3 kg左右。当温度在18~30℃时,云斑鮰生长速度较快。产卵季节为5~8月,产卵水温20~30℃,最适水温23~28℃。

2 池塘准备及鱼种放养

2.1 池塘选择及前期准备

选择渔苇所四号房养殖场面积为3.33 hm2的池塘,三角形,池深2~3 m,池底基本平坦,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渗漏。放养前10 d,每667 m2用生石灰100 kg稀释泼洒消毒,进水口用60目的纱绢布过滤,加注池水至1m深。

2.2 鱼种放养

2009年4月26日,投放5 cm左右云斑鮰苗种,投放密度6 000尾/667 m2。苗种下池前用食盐水浸泡3~5 min。10 d后搭配放养尾重75~100 g的白鲢鱼种300尾、尾重100 g的鳙鱼种100尾。

2.3 饲养管理

2.3.1 饲料投喂

在鱼池东端沿池边居中设置一个2 m的饵料台,距离池底30~40 cm。投饵时“四定、四看”,即看天气、看水质、看水温、看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并做好生产记录。全程投喂全价鲤鱼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6%、33%、32%,粒径为2 mm、3 mm、4 mm。鱼种下塘第二天,用投饵机驯食,4次/d,2 d后鱼即集群摄食,之后按“四定”投饲,投饵率为2%~5%。具体为:5月日投喂2次,粗蛋白含量36%,粒径2 mm,投饵率2%;6月日投喂3次,粗蛋白含量 36%,投饵率3%;7~8月日投喂3次,粗蛋白含量33%,粒径3 mm,投饵率4%~5%;9月日投喂3次,粗蛋白含量32%,粒径4 mm,投饵率3%~3.5%;10月日投喂2次,投饵率2%。每次投喂以鱼吃“八成”饱为宜。

2.3.2 水质调节

每天勤巡池,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鱼种入池后勤补水,逐步使水深达到1.8 m。夏季每隔20 d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新、活、爽”。

2.3.3 鱼病防治

病害控制坚持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及时诊治的原则,采取内服为主,外用为辅,草药预防,西药治疗的办法。常见危害严重的鱼病及治疗方法:

水霉病:流行季节为春季,受伤或虫咬过后的鱼体长出白色棉毛状。防治方法为水霉净浸泡,外用二氧化氯泼洒,连续3 d。

腐皮病:流行季节为2~4月份,症状为鱼体两侧出现斑点状白斑、脱皮、溃烂。防治方法为内服盐酸多西环素+护肝药+维C,外用二氧化氯泼洒。

出血病:流行季节为2~5月份,症状为鱼下颚部充血,肝脏、肠道充血,鱼游动无力,头向上,死亡率高。治疗方法为内服盐酸多西环素+护肝药+维C,外用二氧化氯泼洒。

3 养殖效果

4月26日云斑鮰下池,10月29日起捕干池,共获云斑鮰 5 425 kg,尾重 45~100 g,以 65 g左右个体居多,共用去饲料5 325 kg。本试验总产值92 300元。其中云斑鮰84 240元,苗种成本为6 600元,饲料成本32 800元,水电费、鱼药、人工工资等9 600元,纯利35 240,667 m2平均利润704元,投入产出比 1∶1.88,饲料系数 1.82。

4 小结与讨论

4.1 盐碱池塘云斑鮰养殖技术可行 效益高

天津大港的盐碱池塘适宜云斑鮰的养殖,盐碱池中与鲢混养模式也是可行的。云斑鮰生长速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体长以5~6月和8月两个阶段增长最快,月增长分别为4.6 cm和3.8 cm,9月为1.8 cm,而7月仅为0.8 cm。体重以9月增加最快,日增重为 3.0 g,8 月为 0.85 g,而 6~7 月仅为0.51 g。

4.2 盐碱池塘云斑鮰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4.2.1 养殖密度

养殖中应注意密度不宜过大。特别是7月底天气持续闷热高温,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缺氧死亡。故应减小放养密度,667 m2放4 000尾左右为宜。

4.2.2 控制水体营养

试验的中后期,云斑鮰出现两次体色变浅现象,鱼体开始部分变浅白,呈花斑状,体表粘膜脱落,由轻到重,最后全身皆成浅白色,两次间隔10~15 d,每次恢复本色约10 d左右。根据观察,一是与水质过肥有关;二是云斑鮰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

4.2.3 合理选择饲料

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低决定饲料用量以及鱼类的生长速度。建议今后使用蛋白质含量在36%以上的全价饲料,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增重倍数。

[1]兰祖荣.云斑鮰生物学特性与繁养技术[J].内陆水产,2005,30(2):20.

[2]胡忠民,吕贻民,蒋学武.云斑鮰的繁殖饲养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1988,2:19-21.

[3]廖国璋.云斑鮰生物学[J].水产科技,1992,(5):35-36.

[4]毛国栋,姚斌,王水怒.黔北山区云斑鮰的稻田养殖试验[J].内陆水产,2009,(1):23-24.

[5]于书珍,蔡灵.云斑鮰鱼苗种的培育技术[J].河北渔业,2008,(7):36.

[6]毛国栋,姚斌,王水怒.黔北山区云斑鮰的稻田养殖试验[J].内陆水产,2009,(1):23-24.

猜你喜欢
投饵盐碱鱼种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冬放鱼种技术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