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专业教学管理

2010-08-15 00:51苏盛通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检验科教学管理分层

苏盛通

(玉林市卫生学校检验教研室,广西 玉林 53700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专业教学管理

苏盛通

(玉林市卫生学校检验教研室,广西 玉林 537000)

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从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人员的培养、教学分层的实施、教学设施的调配等方面,指导检验专业的教学管理。

科学发展观;检验专业;教学管理

科学发展观不仅适用于国家管理、区域管理、单位管理,也适用于专业学科管理。因此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专业的教学管理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1 教学体系的切实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求真务实,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教学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改革。对中职检验专业的改革,应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1 增加实用课程

细菌检验、药敏试验是微检学科的重要内容。但中职学校的检验专业普遍没有开设有关课程,学生在做药敏试验时缺乏药物方面的有关知识,影响他们在试验中正确选择药物。为此,我校开设了对检验专业更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抗微生物药物与细菌耐药性,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并对检验专业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进行教学尝试,经问卷调查,该门课程颇受学生欢迎。

1.2 合理安排课时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差,专业课学时又少,故不少实习单位向学校反映近几年来检验专业实习生的专业能力明显不如以往的学生。因此,我们以实用、能用、够用为原则,减缩了部分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了检验专业课学时。根据目前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和临床的应用实际,增加了各专业学科的授课内容和实验项目,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1.3 改革实习方式

一直以来,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都是在县级以上医院,常规检验项目多数使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学生的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而中职生的就业单位多数是乡镇卫生院或私营机构,多数检验项目需要手工操作。为此,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应该统筹兼顾。先让学生到县级以上医院实习,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然后到中心卫生院实习,以培养学生手工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满足其就业的需要。

1.4 强化准入考试

检验技士职称考试相当于检验专业的准入考试,是用人单位聘用人员的基本条件,是检测学生水平的硬性指标。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始终贯彻检验技士职称考试的内容,把职称考试中的模拟题和真题融入各专业课的课堂检测中,并在课堂、课后和实习中,反复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尽快通过检验技士职称考试。

2 教学人员的全面培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发展中的主要地位。实现发展的关键是人,享受发展成果的也是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教师提高了,教学才能得到发展。教师渴望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应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尽量给教师提供和谐的发展平台,创造一种人人愿做事,人人能做事,人人做成事的优良环境。

2.1 专任教师的培养

检验专业的专任教师,除了应进一步提高学历并参加有关的业务培训班之外,也应定期参与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实践,不断更新知识,授课时才能更切合临床实际和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尤其是非检验专业毕业的教师更应如此,否则授课只是纸上谈兵,甚至与临床实际相差甚远。比如,没有经历过医院检验科实践的教师在对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课程进行授课时,就会对医院检验科“标本采集→标本管理→检验方法的选择→意外事件的应对→废物处理→报告发出”这一过程无感性认识,授课时心中无数。若专任教师授课任务较重,也应利用假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实践,才能全方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2.2 实验教师的培养

对实验教师的培养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实验教师除了要在实验教学中准备实验外,还需要参与实践带教,若学校成立检验实验中心,实验教师还要担任实验课主讲教师。故实验教师也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对于高年资、低学历的实验教师,也要让其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有关学术会议、培训班、读片会、教学方法研究等活动,以便其更新专业知识与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

2.3 兼任教师的培养

附属医院检验科中负责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兼任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娴熟,但其教学经验还相对欠缺。因此其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还需进一步学习。应让他们参加学校本部的教学方法讲座与观摩听课,才能逐步提高其教学水平。

3 教学分层的合理实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部门期望学生能平衡、和谐地发展。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考虑分层教学。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分层教学。

3.1 设立优秀生班,可尝试

把优秀生聚集起来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易成才。在班级多的专业不妨尝试这种方法,如在10个护理班中设立1个优生班,余下的班级较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就会相对小一些。

尝试设立优生班,应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教材、教案、教法、实训、考核等都应与之相适应,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2 设立后进生班,不可取

设立后进生班或者在班级少的专业中设立优生班,如在2个检验班中设立1个优生班,实际是变相设立后进生班,早已有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不可取的。设立后进生班相当于给学生贴了劣等标签,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把问题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强化了不良风气,给班级管理和教师上课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相反我们应当把后进生或问题生分散,才更有利于管理。我们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利益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让优者更优,差者更差,这不是统筹兼顾,而是顾此失彼。

3.3 班内分层教学,应提倡

在原班级进行分层教学,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使各类学生均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模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3.3.1 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中间,兼顾两头”的原则,即一般性知识针对中等生,对较难的问题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内容留给差生。

3.3.2 课外辅导分层 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的主要对象是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教师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以悉心指导。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生和差生,对他们进行个别点拨或帮助。

3.3.3 作业设计分层 作业和实验报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否则,优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差生觉得压力大,容易失去学习信心。为此,应采取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等级作业法。

3.3.4 技能训练分层 对差生应尽量开放实验室,让其用课余时间多做多练,使之熟练操作。对优生可增加一些课余实验,如协助教师做科研,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掌握更高技能,获得满足感。

上述这些分层教学,需要专业课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技巧,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和策略。

3.3.5 合理编排小组 检验专业通常以4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把优、中、差生均匀地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位学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以优带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对学生的分层应由教师掌握,不宜公开,以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

4 教学设施的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检验专业的教学,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统筹调配各种教学资源,才能使其更好更快发展。

4.1 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利用

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将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演示、传统手工操作与现代自动设备使用、在实验室操作与到医院见习等方式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通常是在大教室使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但投影仪的耗材贵,更换一个投影灯泡就需几千元。而在实验室,空间相对小,采用大荧屏的等离子电视,图像更清晰,且不需更换灯泡,相对成本低。如能在教学中配合使用高像素的摄像头即时拍摄并播放细微操作的示教动态过程,或者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并播放显微镜下的图像,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采用。若资金有限,不能在所有实验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则应先照顾形态学占突出地位的如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等学科的实验室。

4.2 校部与附院的资源共享

可购买一些昂贵的自动化仪器,如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仪、酶标仪等,安放在附属医院检验科,让其创造利润。同时,也可供学生见习时使用,检验科提供学生临床见习的场地、仪器以及带教教师,可谓一举两得。

4.3 学科与学科的统筹调配

各检验学科实验室有不少设施是重复配置的,如恒温箱、烤箱、高压灭菌器、电冰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这些设备都可统一调配使用。实验中心的设立,在医学院校早已有成功的经验,中职学校可以借鉴。由实验中心统一调配检验专业的实验室人员与实验设施,更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开展,并且给实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专业的教学管理,能全面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检验专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获得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G40-03

A

1671-1246(2010)06-0038-02

本文系广西卫生厅立项课题“中等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Z2007373)的论文之一

猜你喜欢
检验科教学管理分层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Exce12007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