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樊哙闯帐”及其他的最新解读

2010-08-15 00:51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楚霸王樊哙项王

陈 刚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鸿门宴》“樊哙闯帐”及其他的最新解读

陈 刚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有人认为樊哙作为一名勇士,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除了他的忠勇之外,更多的是智慧,他是鸿门宴上的最大功臣。笔者认为,屠夫出身的樊哙,其在鸿门宴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善于度人、精于攻心、处事谨慎而周密的张良在其中穿针引线、精心导演的结果。张良应该是鸿门宴上最成功的幕后指挥者,最大的功臣。

鸿门宴;解读;细节;张良;樊哙

有史学家认为鸿门宴是刘邦、项羽二人争夺天下的转折点。自此,强大的楚军开始走向衰落,战略上逐渐由攻转为守,最后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也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有人说,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在这一出戏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嘉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胆大心细、能言善辩的智者,而刘邦在鸿门宴上之所以能取得空前胜利,首功当推樊哙。但笔者却不这样认为,理由如下。

1 恰当适时的出场,应是张良事先预置的砝码

在宴会开始之前,项羽的震怒,扬言要攻打刘邦以及项伯的连夜密告都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这表面上是为后文樊哙的出场蓄势,其实也隐藏了另外一条信息,那就是处事谨慎的大谋士张良必是有备而从。备在何处?在后文之中便可得知。鸿门宴上,波诡云谲,风浪迭起。范增亡刘心切,先“数目项王”,继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敦促项王清除心腹大患。然而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的西楚霸王“默然不应”。无奈之下,范增只得授计项庄,假以舞剑助酒兴,伺机击杀沛公于座。一时间,刀光剑影,风云突变,沛公性命危在旦夕,张良趋出告急。樊哙焦急之情冲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樊哙一句话又道出了另外一条信息,那就是樊哙一直处于待命状态,所以张良不用寒暄,不用招呼,樊哙已然读懂帐内危机四伏,待谁之命亦可想而知。

2 勇猛夸张的动作,应是张良选才激将的结果

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时,樊哙迫不及待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1]”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其性急、其情切、其忠诚,跃然字里行间,然而这都是由谁引发并许可的呢?张良适时外出见樊哙,正是因为樊哙是他事先选好的棋子,他匆匆而出,正是为了传递一条刺激樊哙请命的信息。“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瞠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这种状其怒则是显其威;显其威则是现其勇[2]。语言急迫,动作勇猛,活脱脱一莽夫形象。为何谨慎的张良会让这样一个莽夫贸然进入呢?一着不慎就可导致满盘皆输,这一点更加说明张良是有意而为的。

3 环环相扣的情节,应是张良攻心度人的布局

其实,根据楚汉的形势发展,出现鸿门宴这样的事件是迟早的事,大谋士张良又何尝不知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一直都在为事件的发生做着积极的准备工作。替沛公牵线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帐门外向樊哙通报情况,沛公仓皇出逃后收拾残局等情节无一不说明了这点。

再看看樊哙入帐后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使一向以“力拔山兮气盖世”而洋洋自诩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也不禁“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与惊慌。试想,如此无礼的举动一旦激怒项羽,后果又会如何呢?樊哙即使再神勇又怎能与西楚霸王抗衡?这只能解释为诸多举动皆隐藏着缜密的攻心之术,而这些却正是张良的强项。张良很好地抓住了项羽自视甚高和英雄惜英雄的心理,才导演出了“赐卮酒,赏彘肩,赞其壮举”的情节。

4 思维缜密的语言,应是张良暗授机宜的杰作

樊哙瞅准机会,借酒发挥,慷慨陈词,替刘邦说出了想说而又不便说抑或不敢说的话。他先数暴秦之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再夸刘邦之功,“先破秦入咸阳”;再表沛公之德,“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然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语,先硬后软,请君入瓮。既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的心理,也彻底浇灭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万丈怒火。其言辞周密,无懈可击。

这简直是一次准备得极为充分的演讲,区区樊哙,又怎能有如此见地!他只不过是刘邦的参乘(卫队长)罢了,他出身卑微,“屠狗为生”,打仗倒是勇猛异常。他能够做得不卑不亢,又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岂能是一莽夫所能为?他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让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生出英雄惜英雄的情结,再赐卮酒,如果不是一个熟谙他人内心的人又焉能如此?这篇审时度势、论据充分、说理有力的讲稿恐怕也只有张良可以为之。

5 润物无形的性格,应是张良幕后为之的佐证

司马迁笔下的张良面容清秀,“状貌如妇人好女”,但也不乏勇敢果决,他出山助刘氏灭秦,也无非是为报韩亡之仇。当刘邦击败项羽,南面称王之际,他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要选择悄然隐退!这种恬淡的心境是否决定了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不张扬,不显露,和风细雨,润物无形!鸿门宴的幕后为之正是其内敛果断性格的最真实写照。张良的谋略也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认同,后人赞誉他为“谋圣”,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并列为中国古代十四圣之一[3]。甚至现在人们还在流传着“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俗谚。

[1]司马迁.史记[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欧阳宇.《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J].语文天地,2000,7:6.

[3]洪波,焦成名.破解张良的智慧[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G420

A

1671-1246(2010)06-0073-02

猜你喜欢
楚霸王樊哙项王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猛人樊哙
谜语时间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浅析《史记》中樊哙之形象
亚父之死
遗貌取神品人生
西楚霸王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