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提高的动力和源泉——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2010-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人格课堂教育

李 慧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一、引言

人一生的成长要受到三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种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所以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在良好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一文中,作者指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无形而最有力的教育。

二、教师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论教师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对学生起作用,产生影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极为重要。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力。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人格魅力是教学提高的活的动力和源泉。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与时俱进、言行得体、专业精深,要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高尚的师德。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对教学有热情,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热心。有强烈的责任心,抱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讲授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的使命,因此教导学生成为社会所认可的有用之人也是教师的重任。

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必须为人师表。因此,只有教师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美国语言学家Douglas Brown说:“情感因素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情绪倾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效应,学生从情感上就愿意学习,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交朋友,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在教育工作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平易近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对学生应该公正公平,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学生,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注意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在生活中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宽容,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学生的错误及问题。

2.学识渊博,思维敏捷。

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观念,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努力跟踪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学而不厌,有丰富的智力生活,向他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教师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知,力求业务精湛。“教过”不等于“教会”,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教过”,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受益,苦练基本功,研究学生,因材施教,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养成思考、探索、研究的习惯,学生看问题就能深入底层,有创见卓识、能力。

3.言行得体。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每个人一生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角色有着相应的期望,只有我们达到了这个期望才能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师也不例外,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规范,穿着打扮要端庄大方;恰当使用课堂用语,尽可能地把复杂的知识明了化,简单化,讲解要准确;对课堂的操纵应该适度,呆板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就要使用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课堂上恰当的幽默已经是大家认可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教师应该学会“幽默”。教师能否巧妙地处理课堂活动中的突发情况也是对教师本人示范素质和思维及能力等方面的检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有示范性,要力求准确、到位,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正所谓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破的、一语激情。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丰富的营养、智慧的启迪。当然,人无完人,教师也会犯错误,应该勇敢面对,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作自我批评,但是要尽量避免知识性错误。

4.专业精湛。

传授知识是教师最起码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熟练精通。专业知识扎实,师范素质过硬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比如,英语教师就应该语音标准,口语流利准确,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时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把这些最新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既然为人师,知识渊博是必备的素质,在渊博的基础之上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活”。有的教师学识渊博,可登上讲台却讲不出;有的登上讲台滔滔不绝,可学生昏昏欲睡;有的照本宣科,十分卖力,可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就是这部分教师的知识老化,与现实相脱节,即缺乏“灵活性”。反之,如果这部分教师能很好地与当前形势联系,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今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能仅仅只会讲课,还应该在教学或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特别是高校教师。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科研水平现已经成为衡量教师的标准之一,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和反思教学过程,善于总结先进的理论及方法,并把它们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四、结语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使教学效果良好,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师德、知识、才能、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努力,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有方法。教师的人格不是本来就具有的,需要教师自身点滴地积累。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学习提高,善于归纳总结,紧跟时代的步伐。

[1]王荣德.教师的人格魅力[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2]王杰.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3]吴丽萍.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等职业教育,2005.

[4]张万详.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国民族教育,2000.

猜你喜欢
人格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美在课堂花开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