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后缀huo(he)例说及huo(he)的语源考察

2010-08-15 00:48徐治堂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礼县庆阳词缀

徐治堂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汉语方言后缀huo(he)例说及huo(he)的语源考察

徐治堂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各地方言的大量的例证证明,读音为huo或he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虚化。在A+huo(he)和V+huo(he)式言语结构中,huo或he只有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在对“温和”等词语中“和”的意义演变的历时考察中可以看出“和”由词到词根再到词缀演变的历史轨迹。

huo或he;“和”、“活”、“火”等;后缀

赵元任指出:“汉语里的后缀是虚语素,多数读轻音,出现在词的末了,表示这个词的语法功能。”他举到的相关例子是“温和”、“暖和”和“软和”。[1]之后,钱曾怡也认为“和”在济南方言中有词缀的用法:“和①形容词后缀,有的可以重叠为AA和和的:温和|忙和|软和|忙忙和和的|软软和和的。②动词后缀,连用式为v和v和,重叠式为vv和和的:凑合|对和|凑合凑合|对和对和|凑凑合合的|对对和和的”。[2]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学专家都将“和”排除在词缀之外。本文参照各地方言词典,并结合甘肃庆阳、平凉和礼县的语料,对“和”等的词缀性质进行具体分析,以求方家指正。

一、方言语料

(一)形容词(A+huo)

1.差huo儿(哈尔滨、柳州、贵阳、庆阳)

(1)(弄)错:他把日子记~了。(2)不好,不够标准,用“差”时含义相同:字写得太~喽!|那个售货员的态度好~的,老同顾客吵架。|质量太~。

2.谗huo(西安、庆阳)

过分;要价或砍价太狠:你也太~了吧。

3.廛huo(庆阳、平凉)

舒服、舒心:这摩托骑上~得很!

4.长huo(北京)

略长:他是个~脸儿。

5.爨huo(庆阳、平凉)

香:(烹饪时)饭菜诱人的气味。做的啥饭?咋这么~?

6.脆huo(乌鲁木齐、兰州、庆阳、平凉)

容易、美好:你想得咋这么~来?《乌鲁木齐方言词典》:“脆话声音清脆;她的两口京戏唱得好,嗓子也~。”《兰州市方言志》:“脆豁①脆,不柔:花麻枣儿(青枣)吃起来~②声音响亮:歌儿唱的特别~。”

7.倩huo(庆阳)

轻松:老王力大如牛,背个一二百斤都~着哩!

8.结huo(庆阳、平凉、陕北)

(饭等)过量:满满一大碗(饭),太~了。

9.紧huo(庆阳)

匆忙的样子:你~得做啥去呀?

10.乐huo、乐he(广东梅县、北京、河北井陉、福建永定、天津)

(1)乐观;(2)轻松,不紧张;(3)快乐、高兴、美满:退休后几个老人常凑一块儿~。(4)快活:1934年《井陉县志料》:“邑人有名快活为~者。如云某人的日子非常~。”(5)高兴:鹿桥《未央歌》:“~一下给你那个何仙姑瞧瞧,对不对?”又写作“乐喝”。杨大群《关东传奇(上)》“我的这个杂化凑,只是到一块堆~。”

11.面huo(庆阳)

容易:你说的~的萨!

12.嫩huo(庆阳)

(1)鲜嫩:这么~的白菜!(2)年轻、不成熟:跟我较劲,你娃还~得很着哩!

(3)肤色鲜亮水灵:天水的姑娘~得很!

13..禳huo(庆阳)

柔软:这么~的皮子,还嫌不好!

14.松huo(成都、洛阳、兰州、陇西、庆阳)

轻松、疾病或痛苦减轻:打了一针,一下~多了。

15.奢huo(海口)

生活过得好:伊过去负担重,现旦~好多。

16.熟huo(北京)

与人熟识:刚来,记不清谁是谁了,过几天~了就好了。

17.顺huo(庆阳、礼县)

顺利:这事儿~得很。

18.瘫huo(庆阳、礼县)

缓慢:你二大(二叔)干啥开了~着,实把人能急死。

19.通huo(山西万荣、庆阳、礼县)

(1)(肚子)憋胀的感觉消失、顺畅;血脉通畅:放唠两外屁肚子才~啦!

(2)(肢体)灵活:着(叫)一天的重活实把人给干硬了,到早上拾着起来时还木(麻木、僵硬)着哩,可是干着干着慢慢就~了。

20.稀huo(庆阳、平凉)

稀:把稀饭熬~些儿。

21.洋huo(礼县)

经济宽裕、心情舒畅:房子大大的,衣裳新新的,王老汉一天~得很。

22.圆huo(北京)

圆:小英子双眼皮儿大眼睛,~脸儿,长得真漂亮。

23.行huo(礼县)

能忍受、可以,多用于否定句中:赶紧做点饭吃,人都饿得不~了。

(二)动词(V+huo)

1.把huo(北京)

独揽、独占:这孩子什么玩意儿都自己~着。

2.毕huo儿(庆阳、平凉)

完蛋、终结、结束:张三~了,李小伟当了村长。

3.吵huo(庆阳、平凉)

找是由凑热闹:村上的人~着要村长请客。

4.岔huo(北京)

排遣:心里不痛快,~~就过去了。——你陪陪她,给他~~。

5.颤huo(山东牟平)

颤动:沙发一坐上去乱~。

6.吃huo(庆阳、平凉)施展本领:在外边~不开,跑到家里耍啥威风哩?

7.掂huo(北京)

①用手估量:你~一下,看这块银子又多重。②酌情办事:这事全靠您了,您就~着办吧。

8.浪huo(庆阳、平凉)

浪费:一年的粮食,叫她这么着,不出半年就~光了。

9.遛huo(北京)

反复练习:说评书的得常~。

10.闹huo(武汉、平凉、庆阳、礼县)

(1)闹:可以指玩:再不要~了,快做作业。(2)可以指闹事、吵架等:他们~了大半天,谁劝也不听。(3)可以指代“做”、“学习”、“练习”等:这个工作我~不了。——老头~了几天,也学会电脑上网了。

闹huo子

凑热闹:都是来~的。

11.揭huo(山西忻州)

揭(锅盖):你自己~开锅吃饭哇。

12.怯huo(兰州、庆阳、平凉、礼县)

害怕、畏惧、怯场:一上场就~开了。——年轻人,你不要~。

13.嚷huo(庆阳、平凉)

吵嚷、大声说话:~得叫人休息不成。

14.试huo(兰州、庆阳、平凉、礼县)

试(口语味较重,一般不在严肃的场合用):你要是不信的话,咱~给下!

把你新买的摩托让我也~给下!

15.说huo(庆阳)

劝说(使化解矛盾):给小两口~嘎子,叫好好过日子去。

16.摇huo(银川)

不稳当、摇晃:地不平,桌子搁上还~呢。

17.漾huo(忻州、庆阳)

(摇晃)使倾洒:你把饭尽~光了。

18.谢huo(北京)

谢:你也不~人家两句?——应该~~。

19.葬huo(庆阳)

葬送、便宜变卖:老先人留下的一点儿家当叫这个败家子~光了。

以上语料,甘肃方言为笔者调查所得。凡北京方言,都在括号中统用“北京”说明,主要引自陈刚《北京方言词典》、陈刚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徐世荣《北京土语词典》。一部分用例是从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中搜集的,只在括号中注地名,免去书名、编纂者等交代。方言中用文字写成“和”等的类似的后接成分,为避免字形带来不必要的歧义和争议,均用huo(e)来记录。例句中的例词均用~代替。

二、“温和”等词演变的历时考察

上面列举的形容词(A+huo)和动词(V+huo)词例,其中的“huo”,在早期大多为词根,在某些特定结构中,其意义逐渐虚化,最终演化为词缀。下面以“温和”等词中的“和”在不同历史层面的意义表现为例作一分析,以说明词缀“huo”虚化的历史轨迹。

“温和”一词产生于汉班固的《汉书·王莽传下》:“后谊明,母道得,温和慈惠之化也。”班固《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以上话语中“和”在“温和”中的意义仍然是“平和的事理”。即“温和”是联合结构,其中的“和”当看作实词。可是,在同时期的“国家”一词中,语义已经偏向于“国”,“家”成为语义上不起作用的音节上的陪衬。[3]

至迟在唐代,“快活”一词出现。《北齐书·恩倖传·和士开》:“一日快活敌千年。”在我们搜集到的A+huo(he)式复合词中,“快活”从历时上使用时间最久,从共时上使用范围最广。在该言语结构中,“快”的语素义与“快活”的词义相等,因为“快”和“快活”都是“快乐;喜悦”的意思,“快活”既不是“快快乐乐地生活”,也不是“需要尽快做的活”。宋元明时期,这种A+huo(he)式词语仍然不多,只出现了大量A+huohuo(hehe)式形容词。前蜀韦庄《天仙子》词:“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儿也!咱两个义绝恩断在这垛,闹呵呵,无个收罗。”元曾瑞《留鞋记》:“背着这闹火火亲身向莲台拜,只见他静悄悄月明千里人何在。”《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又道:‘冷合合的,睡了罢,怎的只顾端详我的脚?’”《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七回:“伯爵道:‘傻孩子,冷呵呵的,你爹赏你不吃,你哥他怎的吃来?’”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此类词语的数量逐渐增加,如“温和”、“柔和”、“暖和”、“就和”等。与汉代“温和”不同的是,这批词语的语义结构明显与“快活”趋同。当然,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是在漫长的量变后发生的质变,在元人胡祇遹《一半儿·四景曲》“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中,“温和”与“冷”相对,“冷”是“冰冷、冰凉、凉冰冰”的意思,“温和”是“温暖、暖和、暖融融”的意思,“温暖;暖和”的词义完全由“温”承担,“和”似乎只反映了“使人愉悦”的主体感受。“柔和”、“暖和”的演变情况与“温和”相似。

在明清才出现的“柔和”、“暖和”二词中,第二个语素只有语法意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他那里比这里暖和,你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来和你说话儿。”《红楼梦》(程乙本)第六回“当初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和他,才疏远起来”,其中的“就和”在庚辰本中作“亲近”。[4]“接近;靠拢”的意思完全由“就”承担,“和”成为地地道道的动词后缀。北京话仍有此词。陈刚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就合=就和①弯曲:小孩子写字不能~着身子,这样对身体发育不利。②筋骨由于病变而收缩,不能舒展:筋骨有毛病,最好的办法是按摩。不然筋骨一~就不好了。③迁就,将就:讲课不能光~学习差的,放下大多数学生不管。”北京也有近义同构词“栖和”。《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欺和=栖和向某处靠近或聚集到一起:你别老往前~,往后站站。”

《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温和”分成两个词条来解释:当“温和”用于人,表示“(性情、言语、态度)不严厉、不粗暴、不猛烈”,或气候,表示“(气候)不冷不热”时,“和”读he,阳平35调;当“温和”用于物体,表示“(温度)不高不低”时,“和”读huo,轻声。其内在原因是:前一种用法早起,“温和”属于近义语素并举;后一用法晚出,“温和”属于A+huo(he)式派生词,其中的huo(he)不管写成“和”,还是“活”等,并不影响词义的表达,也不会改变此成分的后缀性质。人们已经感觉到两种用法的明显不同,所以将后一种用法中的“和”变读为轻声的huo.受后一用法的影响,前一种用法至少是用于气候的“温和”已经偏义于“温”。

“软和”一词出现于晚清《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杠头上拴一根挺厚挺宽的皮条,比那轿车上驾骡子的皮条稍为软和些”中。受此影响,后来的小说等书面作品多这样书写,以致于此词已进入到普通话的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软和<口>柔软;柔和。软和的羊毛|软和话儿。”“和”在“软和”词中读huo,轻声。

“忙和”为汉语许多方言所共有。例如,《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忙合=忙乎=忙活①忙碌地做事:这仨人足这么一~。(庆阳、平凉等地也有这种说法)②给人增添麻烦:家里事儿越多,孩子就越~人。”

在《汉语大词典》收列的语料中,表“忙碌”义的除“忙活”,还有“忙火”、“忙合”、“忙乎”等多种异写同义结构。依《汉语大词典》的体例,其中的“活”、“火”、“合”、“乎”分别读成h(ó、úhuǒ、hé和hū.ū《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忙活mánghuo(动)忙碌”。“忙活”既不是“急急忙忙地生活”,也不是“需要尽快做的活”。我们认为,上列词语中,“忙”为动词性语素,指“急迫不停地做”,“和”、“活”、“火”、“合”、“乎”未透露人的任何主体感受,属于典型的陪衬音节,只能认定为动词词缀。《济南方言词典》在对“忙和”做类似解释后,进一步用“你忙和忙和给我修修这个表”说明连动式“忙和忙和”的用法,用“你忙忙和和干么去”说明重叠式“忙忙和和”的用法。据我们调查,当派生词V+huo(he)连用成“v和v和”后多表示祈使和尝试,重叠成“vv和和的”后多用于摹状,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凑合”一词产生于宋代,例如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六:“恐人说物自物,道自道,所以指物以见道,其实这许多物事凑合起来,便都是道之体。”其中的“合”仍是“聚集;拼凑”的事理。即“凑合”是联合结构。但同时的个别例句中,“凑合”的“合”的语义已经明显削弱,例如,在张载《经学理窟·周礼》“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中,“凑合”就表示“委屈;将就”的意思,词义重于“凑”而轻于“合”。假如张载例中“凑和”尚有“聚集、拼凑”等意义嫌疑的话,那么瞿秋白《乱弹·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甚至有人说:不能把艺术降低了去凑合大众的程度,只有提高大众的程度,来高攀艺术”中,“凑合”与“高攀”相对,明显表示“屈就”的意思,“凑”已经单独表示词义,第二个语素“合”的语义完全虚化。“凑”应是词根性质,第二个语素应是后缀性质。《济南方言词典》“凑和=凑么向近处靠:我们商量事,你凑和么?”给“和”注音为轻声huo,可看作对其后缀性质的进一步认定。正因为两种用法彼此不同,济南话中将前一种“和”读轻声he,后一种“和”读轻声huo.

三、对方言后缀huo(he)相关问题的讨论

考察中,我们发现:

(1)词缀“huo(he)”与词根结合可以构成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总量大于动词),词缀“huo(he)”在从北到南汉语各方言中都有所表现,但在数量上,北方方言“词根+huo(he)”的总量远远大于南方方言,“词根+huo(he)”类方言词语数量多于普通话词语;“词根+huo(he)”类结构的具体词语有的只出现于某一种方言,有的则在多种方言中出现。

(2)在“面huo”等词中,“面”等词虽然在方言中可以单说单用,但笔者暂时还无法将它们单说单用时的意义与“面huo”等词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说这类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意义关联度不高;“结huo”、“操huo”、“倩huo”等词中“结”、“操”、“倩”不能单说单用;“huo”是构词词缀。

(3)“差huo”和“差”;“毕huo儿”和“毕”;“爨huo”和“爨”;“紧huo”和“紧”;“松huo”和“松”;“禳huo”和“禳”;“顺huo”和“顺”;“浪huo”和“浪”;“嫩huo”和“嫩”;“瘫huo”和“瘫”;“熟huo”和“熟”;“长huo”和“长”;“怯huo”和“怯”;“圆huo”和“圆”;“岔huo”和“岔”;“吃huo”和“吃”;“闹huo”和“闹”;“漾huo”和“漾”;“谢huo”和“谢”;“葬huo”和“葬”;“嚷huo”和“嚷”;“试huo”和“试”;“说huo”和“说”等两种说法在当地方言中并存,并且两种说法或者语义相同,或者有着紧密的语义联系。其中的“huo”应该是构形词缀。例如庆阳话“老先人留下的一点儿家当叫这个败家子葬huo光了。”其中的“葬huo”一词换成“葬”,意义基本不变;陇东方言“在外边吃huo不开,跑到家里耍啥威风哩?”其中的“吃huo”换成“吃”,意义基本不变。庆阳话“你做的啥饭?咋这么爨huo?”可以说成“你做的啥饭?咋这么爨?”两种说法意义基本相同。

(4)“huo”作为第二个语素往往书写“和”“火”“豁”“霍”“合”“呵”“可”等字,说明“huo”,只是记音符号,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应该是后缀。

四、词缀huo(he)的判定依据

如何给汉语词缀定性和定量,目前还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学术问题。学术界目前判定汉语词缀的依据是:(1)意义虚化,没有词汇意义;(2)有时表示附加意义;(3)作为构成新词的语素,成为词类标志,改变词性;(4)构词位置固定。其中(1)、(3)、(4)是决定条件,(2)是参考条件。[5]汉语方言中作为词根后接的第二语素“huo(he)”意义明显虚化(尽管对虚化的认识各家看法不一,但从词的语法功能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根词一旦变成了不自由语素,并且具有越来越强的组合能力,也就意味着它开始了其“虚化”的过程,即逐渐“词缀化”了。依据是:“huo(he)”语音上读为轻声;在各方言中写成“和”、“火”、“豁”、“霍”、“合”、“呵”、“可”等不同形体;加“huo(he)”的双音节词和不加“huo(he)”的单音节词在当地方言中共存共生,双音节词与单音节词在意义上互有联系。“huo(he)”是形容词和动词后缀,构词位置固定,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据此,可以认为:“huo(he)”是汉语方言后缀。

[1]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钱曾怡.济南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52.

[4]郭芹纳.《汉语大词典》评略[J].古汉语研究,1996,(4):77.

[5]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J].中国语言学报,1995,(6).

〔责任编辑 王小风〕

Elaboration of the Suffix Feature of"Huo"、"He"and Others

Xu Zhit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Gansu 745000,China)

Instances in the respective dialects eloquently prove that themorphemes,which are often pronounced as"huo"、"he"and so forth,and often symboliz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和"、"活"、"火"、"豁"、"霍"、"合"and so forth,have completely lost its lexicalmeanings in a portion ofwords;in the language structures"A+huo(he)"and"V+huo(he)","huo"and"he"exclusivelyhavegrammarmeaning,and possessapparentsuffix feature.

"huo"、"he";"和"、"活"、"火"、"豁"、"霍"、"合";suffix

H17

A

1671-1351(2010)06-0064-05

2010-05-06

徐治堂(1963-),男,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礼县庆阳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力助“礼县苹果”进京推广
Our Best Friend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驰援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庆阳开展2015年市直国有林区森林保险理赔工作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