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有效性的要素分析与实施策略

2010-08-15 00:44苏岐芳李希文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有效性教材

苏岐芳,李希文

(台州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教学过程有效性的要素分析与实施策略

苏岐芳,李希文

(台州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实施有效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目前高校教学现状,给出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含义及衡量标准,提出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条件,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性教学;衡量指标;实施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三个典型现象是: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规范趋细,管理环节趋繁,教学文件趋多,这使得教师疲于应付面上的事务而真正投向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在教师方面,高职称者过多地倾向科研,青年教师大比例地考学历,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刚上岗教师教学经验偏少,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在学生方面,学习水平高下不一,贪多、求全、急功近利的不良学风,浅尝辄止、懒惰的学习品质,使得相当比例的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下降。

上述这种无效教学的现象,在应用型高校表现尤其显著,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学过计算机基础课但只会打字不会电子文档编排,只会聊天不会网上信息检索;通过外语四级考试但不能通顺翻译外文文献;高等数学的理论掌握多多但不懂具体的数学方法……等等,造成如此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各方对教学的有效性重视不够,缺乏对教学有效性的检测与评估。

1 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性教学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有效果的教与学,有效率的教与学,有效益的教与学。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逐渐脱离了对教师的依赖。

寻求教学过程的有效,即是寻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时间流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学校办学与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注重和坚持有效的教学过程对形成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1 有效性学习的衡量指标

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为时间、结果和体验。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1.2 有效性教学的衡量指标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直接促进与间接促进两个方面。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2 实现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条件创设

2.1 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用同一个教学评估体系来衡量具有不同方式的教学,未免过于机械,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对教学产生人为干扰。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构建与学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估与管理体系。

办学特色的形成往往是从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开始的。任何一所高校,都存在一个逐渐形成的教学管理框架,然而,教学管理者往注重的是如何使教师、学生在这个框架下开展趋同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研究和评估这个框架是否会对教学活动带来障碍,进而导致教学过程的低效化。

教学评估应该全方位进行,至少应包括学习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不是单方面的,三者缺一不可。就教学管理质量评估而言,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应该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减轻师生教学活动的额外负担的科学管理体系。

2.2 改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刀切”式地粗放要求与管理,只能造成一方面无效使用或闲置教学设备,另一方面缺乏教学设备的结果,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软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体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同教材一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应该投入相当比例的经费进行配备,尤其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使用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

教师要将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有效使用教学软件作为自己备课的组成部分,形成一定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2.3 教学研究要制度化

教学研究也是一个时间流程,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国内有的学者甚至将上课也看作是教学研究的组成部分,足见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经常性的布置各种繁杂的所谓与教学相关的事务、进行各种名目的验收与检查、报送各种走形式的材料等等,来代替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是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只能干扰有效性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要纠正教研活动中的走形式现象,教研也要体现有效性。

3 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教学目标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无论是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体系,还是新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仍然是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越来越趋向具体描述和量化,就一门课程而言,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从知识领域到知识模块再到知识点的三级构建知识点树的理论。

坚持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这个三维目标虽然是初等教育中的明确提法,但如果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提出并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由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变。

3.2 教材使用与建设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如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白皮书),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教师去体会和领悟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探索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材的使用前提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单纯地追求所谓的“规划”、“原版”、“精品”等头衔的教材,是削足适履的做法。面对这些所谓完善的、精品的教材,教师上课只好“照本宣科”。

因此,实施有效性教学应注重教材建设。编写既适合学情,又能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达到教学目标的教材,是顺利实施有效性教学的一个保障,另一方面,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也会变为水到渠成之事。教师总结教学与教改经验,针对本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学情,编写适用的教材,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质量,最终成为经典教材,无疑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一个良好手段,在这个持续的实施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可以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品质,形成双赢的局面。

3.3 学法指导策略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和策略。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易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客观的思维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师要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起,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发挥专业特长,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教学容量,大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微格教学、开放式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实施有效性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要领;要将课程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设计研究性问题,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和创造的欲望。

3.4 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有效性教学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师的锻炼和培养。首先,要由梯次配备的教师组成课组,一般不能少于三人,以保证持续开课和教学主导思想的延续和继承;其次,要有经过论证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不同的课程应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三,要以单科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5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策略

实施有效性教学应注重管理机制的同步跟进。首先,教学管理部门要主动帮助教师克服来自多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在起步期,容易产生起伏,甚至导致教学失败,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扶助机制、优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营造和培育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其次,区别对待诸如共同课、双语课、理论课、实训课等不同性质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服务到位,管理到位。

[2]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多样性[M].大学教育科学,2005(2):38-41.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辛志英,王升.主体教学的矛盾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48-48.

[6]王传金,谢利民.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基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1):28-32.

Factor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ing Process Effectiveness

SU Qi-fang,LI Xi-we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gives the specific meanings and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and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and conditions of implementing effective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measure indexes;implementing strategies

耿继祥)

G424.1

A

1672-3708(2010)03-0065-04

2010-03-26;

2010-05-31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08072)。

苏岐芳(1964- ),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有效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