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2010-08-15 00:43李雪芳刘燕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李雪芳,刘燕清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 福清 350300)

福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李雪芳,刘燕清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 福清 350300)

本文明确了地方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对福建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从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对福建地方高校实施创业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福建地方高校为“海西”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福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1引言

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继续加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将超过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2010年的应届大学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大学生共有700万人,对社会产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继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后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凸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本科高校至今仍未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为提升大学生毕业生创业与就业能力,地方本科高校迫切需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新途径,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业人才.地方经济和地方高校是互动发展的,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作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创造型、应用型人才.其次,创业教育在引导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起到积极作用,为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培养下的毕业生大多开拓性、创新精神不足.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指明了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和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更具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地方高校应该本着面向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养大批应用型创业人才,服务于地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地方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这既满足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可持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

3 福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1]开始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许多高校开始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还显得十分薄弱.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目前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为20-30%.[2]多数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没有及时打下基础;创业教学仍在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徘徊,创业教育并不普及,大多数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尤其在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进程尤为缓慢.[3]

以福建省为例,地方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高校底子较薄,基础弱.许多地方高校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如武夷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等等.经过几年的发展,福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有的地方院校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资金筹措渠道多样,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人才引进,专业建设,学科管理,科研水平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较好,例如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学院等等.反之,一些地方高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和自身在科研或社会服务方面的经费筹措能力有限,发展就较为缓慢.除此之外,一些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问题上还出现了攀高、求大、求全等不良倾向.于是便造成了地方高校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等.基于以上原因,地方高校把大量人力财力投人到应对以上诸多问题,即使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创业教育这一新兴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也无力重视.

4 关于福建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4.1 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生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4]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是以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为目的.从人才培养的维度上,可以认为创业人才可以分为自主就业、岗位创业和个人创业等类型.教育者应该从狭隘的创业教育的框框中走出来,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而并非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企业老板”,这不可能也不切合实际,而是要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潜能.

4.2 构建合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且集中在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还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人对诸多创业教育模式按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三个维度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想.[5]据报道,清华大学等94所高校开设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课程广受高校师生追捧.[6]根据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构成关系,各个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除了传统的主导式教学之外,可以将创业教育的运作嵌入或者渗透到现行的学科课程中,结合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创业教育,这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福建地方高校来说,不失为一种较合理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与相关课程整合,采用“复合式”的创业课程模式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地方高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加快课程的开发,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之中,可以在教务处或学生就业指导部门领导下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研究小组,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编写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教学指导校本课程,安排创业设计实训环节,保证教学质量.以全校性公选课为起点,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4.3 齐心合力,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是关键,也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基础.就目前福建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际而言,要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市场运作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地方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下思路:一是有计划分批次选派有潜力的青年开展创业实践培训,例如参加团中央举办的KAB创业师资培训班进行学习;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以及聘请既有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等形式,弥补教学一线教师理论有余而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通过与大学生互动,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及相关政策,现场解答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引发学生创业激情.三是建立理论教师和创业实践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4.4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以“实践”促创业

首先,邀请创业者系列讲座,开设企业家论坛.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开展对话,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这种与成功人士或专家人士的“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增加学生的创业信心,提升学生的创业热情.

其次,加大创业计划书指导力度,扩大创业计划大赛范围.创业计划大赛是以应用技术为背景,跨学科团队间综合实力的角逐.与其称之为比赛,不如把其当作一门最好的创业实践课程来对待.扩大创业计划大赛的范围,邀请企业资深人士参与大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比赛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团队精神,进而建立创业关系网,为未来创业建立商业网络的雏形.

第三,建设校园创业园,开展创业项目实训.地方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创业项目团队,从寻找商机,制订创业计划到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实行全过程模拟.学校可以建立“创业爱心基金”,聘请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训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第四,建立创业社会实践基地,依托地方经济结构和经济特色,开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式创业实践项目.建立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基地等,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在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管理和运营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此外,由于大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内容广泛,参与面广,活动开放性等特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高校应该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把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锻炼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营造出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1〕熊飞,邱菀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73-76.

〔2〕赵彩瑞.“以创业带动就业”如何实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6).

〔3〕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47-50.

〔4〕杨立安.简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8—04—09(11).

〔6〕梁杰.创业教育在高校走俏改变就业观提高创业成功率[N].中国教育报,2009—03—08(2).

G 642.0

A

1673-260X(2010)12-0203-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