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造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2010-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智力创造力创造性

孙 伟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试论创造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孙 伟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创造的时代必然离不开创造的理论、理念及教育,必然需要多样化、整体化的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创造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一模式改变了当今学校教育的导向,它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现在,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理念.本文就创造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创造;创造性思维;创造教育

1 创造的概念

创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最高级过程,是包括像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意识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的反映.从本质上说,创造是“从无到有”的活动,是大盘旧框框,建立新路子,灵活多变地解决问题.广义的创造是指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前人是否提出过这个问题,是否用这种方法解决过,并不对该个体的首创性产生影响.不少国外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见性不在于这一解决是否曾经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因此,可以把创造定义为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都能创造性地解决不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它们不一定都有社会学意义,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行为仍然能体现出创造性.狭义的创造是相对于社会或人类来说的,即对全人类来说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伊斯坦创立相对论,它们的新颖性是具有全人类历史上首创特点的,它们的价值性也是极具有社会学意义的.

创造活动具有如下基本形式:发现.发现是指本来就存在的规律或事物,经过人的研究和探讨之后,才得以知晓,也就是说,经过研究探索等活动,找到已经存在的前人都没有知晓的规律或事物,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等等.发明.发明是指首创新颖独特的制作方法,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瓦特发明蒸汽机等等.任何发明都离不开发现,发明是在发现的基础上制作出的实际东西.创见.创见是指提出独到性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新理论等.如地理学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创作.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以及著作的智力活动.如高尔基创作《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可以说是创作.

对于青少年而言,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凡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和新方法的,都可以叫做创作.要把创造的范围看的广泛一些而不应搞得太神秘.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总之,创造与创造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创造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提供创造性产物,这种产物具有两个根本特征,即首创性和和社会意义.所有创造及创造活动,都应同时具有这些特征.

2 智力的概念

与创造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智力.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智力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西方心理学中,有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抽象思维能力.如比内把智力理解为正确判断.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桑代克认为,智力是从事实和真理方面着眼的适当反应的能力.布朗综合了以上几种意见,认为智力是学习能力、保持知识、推动力和应付新情境的能力.我国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不同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都有其合理的因素.我国心理学家在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智力的定义后所提出的观点应该是比较全面合理的,就是上述所说的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综合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有机综合.智力和创造力并非包含的关系.智力偏重于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正确的认识.创造力是生产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意义产品的能力,着重于创新、发明、发现.智力和创造力并非总是一致的.许多智力高的人,并没有在创造发明上表现出出类拔萃的地方;而许多创造性强的人,也并不具有比别人高的智商.创造力又离不开智力,智力发展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在其他诸如毅力、知识、技巧等因素齐全的情况下,智力越好,创造力就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

美国的创造学家吉尔福德曾对智商在70—140的学生进行创造力的测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创造力和智力有正向相关趋势,高创造力者都具有中等水平的智力,而智商水平低的都不可能拥有较高的创造了.智商在130以上者,其创造力分数极为分散,有的极高,有的极低.可见,智力是创造力高度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水平不一定高.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功能是在对头脑中原有的信息加工、改造、充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其中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正是智力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创造力包含着智力因素.创造力还受非智力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制约,因而智力水平高的人,并不见得会获得创造性的成果.用智商去推断创造力是不确切的.

3 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的生活中,具有新颖独特的智力活动应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前所述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的、首创性的具有社会价值产物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一般特点之外,又有别于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思维活动,从其新颖性和独创性方面的表现看是有差别的.在一种情况下,人们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程序或方案直接地解决了问题,如学生利用已掌握了解某种几何题的共识又用它解决了同一类型的其他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对旧知识没有什么突破,也不需要思维改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材料重新组合,对旧方案或程序既有效仿,又有革新.在科学研究中,对已有方案略加修改进行重复实验,并取得新成果,这是较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文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经过长期的反复探讨,潜心钻研,制定出新方案或程序,并通过实际操作,创造了新产品的思维活动.科学的发明发现、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是和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其特点是:(一)高度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思维能使人高度集中注意,沉迷于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中.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思考问题时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结婚时,宾客满座,却找不到新郎,后来一位朋友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这些人物都是在他们各自所爱好的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把一生中绝大部分和热情倾注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上,日积月累,最终成功.(二)灵活性.即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依据下面两个条件:1、思维的灵活性同对变化的外部条件能否迅速适应有关.为了检验适应速度,在试验中,要求被试者解决很简单的数值运算方程,但代数符号经常予以改变.在解决一组习题之前,先告知被试者用减号代替加号,用除号代替减号,做了这组习题之后,又采用一对新的变化,对新变化能迅速适应者,被认为是灵活性高的表现,而适应缓慢者则被认为是灵活性低者.可以此为指标训练思维的活动性.2、能否摆脱惯性,有成效地变换思维方向,也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用一笔画出4条直线把9个圈连结起来的实验足以证明,旧框框、思维僵化往往阻碍创造性.可见,考虑问题时,先入为主的经验使思维变窄,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考虑,以摆脱惯性,使思维加大灵活性.(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和独创性紧密相关.缺乏独创性,只能是一个平庸者.高斯能成为大数学家是和他的思维独创性分不开的.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许多学生都按传统的方法逐个相加,给出答案,而高斯一下子就给出55的答案.(四)辐合性.辐合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正确逻辑结论的思维特性.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辐合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适应.这种思维特性能使人们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五)分合性.运用分析把思维对象以崭新的方式捣成碎片,再进而综合这些碎片以崭新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创造物.如边缘学科、杂交作物等.(六)形象性.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表象的思维特性.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苯环结构的发现.此外,创造性思维还有敏捷性、深刻性等特性.

4 创造教育研究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刚刚迈进的21世纪既是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创造思想、创造精神的时代,因为创造永远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原动力.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越来越主要取决于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创造的时代必然离不开创造的理论、理念及教育,必然需要多样化、整体性的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创造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一模式改变了当今学校教育的导向,它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现在,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理念.

创造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创造学的有机结合,它是人类教育的集大成者,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本理论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为最终目的.从创造学的产生到创造教育的兴起,大约经历了四十年左右.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造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浪潮首先发生那些国家,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必须得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培养出大批具有非凡的创造性的人才.同时,随着人类社会在由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人类在面临各种巨大机遇的同时,更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是无法承担起这样一个历史重任的,唯有创造教育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21世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刚刚召开,“科技创新中国”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新世纪、新时代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必须要充分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种思想和理念就是创造教育.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正是在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一次继承和发扬,一次反思和总结,这种“扬弃”的本质就是课改中充实了创新精神和理念,也即把创造教育的本质渗透到了学校教育之中.

既然创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久,其理论体系也正处于飞速的发展之中,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创造学记们都在研究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我国,创造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也不是很多.同时,在我国因为种种原因应试教育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创造教育这颗小苗还需要更好的成长氛围,还需要更多的人来辛勤耕耘、灌溉和施肥.我们相信,经过时代的锻炼和众人的勤奋努力,这颗创造教育的“小苗”一定会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在祖国绿树成荫的大地上屹立起来.

〔1〕闫承利.教育最优化的艺术[M].教育出版社,1995.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G 647

A

1673-260X(2010)12-0178-02

猜你喜欢
智力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