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权二代”与“贫二代”现象分析与研究

2010-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教育

郑 艳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大学生中“权二代”与“贫二代”现象分析与研究

郑 艳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不平等代际的出现,是封闭化的社会结构,引起的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隔阂的加深,并最终引发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的人际,生活,学习等方面已经通过某些方式开始映射出来.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权二代”与“贫二代”的产生背景等一系列组成的因素进行对比,以提供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新的启示,最终达到缓解校园矛盾,促进优良学生风貌的形成,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指导学生言行中的实效性.

代际差异;学生工作;矛盾;启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对历史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描述,是一种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历史的治乱周期未必不会在今天重演.我们不禁要问“不平等”在代际之间“准世袭”的现象是否可以避免呢?

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生来是不平等,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不平等也不会消失.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天然不平等,既来源于自然赋予每个人的外表相貌、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上的天生差异,从社会层面来讲这种不平等还直接来源于私有制基础上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不仅使财富的“遗传”合情合理,而且为每一个人创造了不同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知识文化、生活环境、社会资源都通过家庭,“遗传”给了下一代.这也是“二代”差异产生的原因与最基本的条件.文章主要将从“权二代”与“贫二代”产生的背景,心理影响、价值取向与个人发展四个方面来综合阐述,并通过以上分析,指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做出适当调整,使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 “权二代”与“贫二代”差异性分析

1.1 “权二代”与“贫二代”内涵及产生背景的对比

贫二代,最近新起的概念,又称“穷二代”.由于改革开放而引起的社会贫富差异,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没有致富的产业工人或者农民,他们的子女广泛地分布于城市和农村之中,如今有很多仍属于弱势群体.其不但家庭贫困,而且在现有体制下改变自身穷苦命运的机会依旧很少.

权二代,常指因为血缘关系,从而优先获得父辈权势资源(或者是其他的便利)的一代.概念上与“富二代”类似.权二代是权利的次生品,从中国传统看,看重仕途总还是摆脱不了封妻荫子的封建观念.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似乎也难逃这样的个人主义窠臼.

从社会静力学角度看,“权二代”与“富二代”一样,因为血缘而优先享有父辈的社会资源,因此,其首要人格特征就是:附生性.而从社会动力学角度看,“权二代”是社会权力结构失衡以及权力崇拜的结果.

1.2 “权二代”与“贫二代”心理影响分析

据一份针对滇南边疆地区的红河学院的贫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状态上有90%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学习动机方面大多数是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数还是渴望友谊,但还是有43.5%处于被动状态.这些数据为我们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贫困大学生存在着自卑与自尊的矛盾,贫困生多数认为在文化知识方面付出就有收获,但是综合素质和权二代比起来明显缺乏优势,在集体生活中难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久,而久之因为心理的不平衡而产生自卑.他们的自立和吃苦能力很强,希望得到付出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但往往事与愿违.社交渴望与现实中对社交的退却,究其原因还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的不够自信.集体生活中一些相对富裕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很不容易被贫困生接受,甚至形成一些个人的偏激看法,进而对集体生活冷淡失望,对人际社交消极被动,再加上现实与个人理想的落差,家庭经济窘况,最终导致了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而权二代从出生就决定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物质生活,无需考虑经济的压力,更从未体验过生活的艰难,因此在生活中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个人主义强烈,他们享受着父母亲优势构建生活圈,很难去理解和感受贫困生的想法和理解贫困生的行为,这也是代际差异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1.3 权二代”与“贫二代”价值取向对比

对于“贫二代”来说,经济困难对于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使得较之于其他大学生来说更加复杂,不少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心理负担较重.部分表现为抑郁自卑、人际交往被动,诚信意识淡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权二代”部分表现为缺乏自立与吃苦耐劳精神,进取意识淡薄,安于现状,自视甚高.两者的价值取向也有相同点如(1)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事业追求、事物判断、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另外对社会、对人生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并愿保持自己的“棱角”而不被“圆化”.(2)有较强的表现欲.这在“权二代”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在生活方式上注重独立性.在这方面“贫二代”比较自卑,表现捉襟见肘(3)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是“权二代”大学生群体意识比较淡薄,个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以个人利益为重等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

1.4 权二代”与“贫二代”的个人发展问题

有媒体报道:海南三亚市银行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前四名,其中三名是各地人社局局长子女.三亚人社局长子女笔试成绩99分.权二代又一次在全国各大媒体曝光.从来都不能否认,干部家庭由于父辈智力,学历,和努力获得功成名就,家庭教育严格,子女成绩优异,在各种社会考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并没有排除平民子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只是他们获取的成功有可能是“权二代”的双倍努力,甚至还要多.“权二代”是人类社会现象,特权阶层,特权利益只能加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不公,引发社会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是任何时期社会稳定的前提.

这些在社会中占据着优势地位的父母想法设法尽可能将自己的优势地位传递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世袭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加剧了社会贫困,两级分化越走越远.而没有权势的贫二代只能在招聘中屡次碰壁,贫困非但指示着经济生活的相对缺乏,还表示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异,包括物质生活外的各种社会次级需求的不平等,贫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它“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没有权力,没有发言权,脆弱性和恐惧感.”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面临最严肃的问题,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对于这种问题没有合理的处理和教育方式,必将加剧校园矛盾,最后是加剧社会矛盾,这也是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将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包括这两种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未来的理性思考,对职业的合理规划.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引导之.

2 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权二代”与“贫二代”问题上的对策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高校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既区别对待又取得平衡呢?文章将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1.1 引导“权二代”和“贫二代”正确认识社会与自身现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树立远大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突破对自身因素的限制和束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1.2 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意识,这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任何阶层的产生都是社会的产物,不应该有仇视的情绪,感恩是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主要的途径,是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精神指南,是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思想动力.

2.2 重视心理健康的辅导

2.2.1 对待“贫二代”遵循要“三心四力”的培养方式:三心主要是指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贫二代培养自尊心使他们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凸显并不是由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还包括精神价值的塑造,这样就拥有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树立自信心主要是先要认识自我,利用他们的特长就行诱导,并及时肯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进而积极的对待学习与生活.强化责任心就是要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积极进取,培养他们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负责.其次就是四力的培养.培养自立,自强,关爱,奉献的能力.要相信自己的命运靠自己把握,坚定意志,明确目标并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能力与思想的养成一方面需要学生的配合,当然更离不开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锻造学生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2.2.2 心理辅导教育的到位,首先要建立各学生的档案,针对“权二代”和“贫二代”的不同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这样有利于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再次是根据“权二代”和“贫二代”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切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后可成立心理咨询室,随时可以一对一的辅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2.2.3 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心理沟通方式和渠道,即高校“权二代”和“贫二代”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各种现代化方法、定量化管理方法和先进性技术手段.目前高校“权二代”和“贫二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现代技术性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非常薄弱.如在网络管理法方面,部分教师对网络管理缺乏研究,不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所以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及时通信(QQ),甚至可以运用微博客这种新型的网络便捷实效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增加对“权二代”和“贫二代”的交流途径和方法.

2.3 社会、学校、家庭合力教育

代际矛盾与差异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改革进程中社会政治环境和制度的滞后,社会要负较大的责任.家庭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心理和精神上的教育,没有解决二代问题深层次的困惑和疑惑.二代的成长和这三者密切相关,所以社会要给予他们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包容.学校要为他们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家庭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关工作.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生来源于家庭,家庭又组成了社会,学校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每一个环节的相连与努力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代际矛盾有效缓解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是“权二代”,还是“贫二代”,沟通和理解必须是相互的.虽然贫富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但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信念是共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达到缓解社会阶级矛盾,构建和谐校园的努力尝试.对比“权二代”和“贫二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将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甘敏思.大学贫困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9).

〔2〕李秀,孙留涛.高校新生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

〔3〕许小荣,宋蓉霞.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科教文江,2009(19).

B 844.2

A

1673-260X(2010)12-0214-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