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2010-08-15 00:47管白楠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论课新疆

梁 蓉 管白楠

(1,2.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梁 蓉1管白楠2

(1,2.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加强新疆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提出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策略和要求。

核心价值体系;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促进新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高校,一直是“三股势力”破坏、渗透的重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真正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完成好,才能把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发挥好,才能促进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这一目标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事之地,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由来已久,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看,还是从国际和国内看,新疆地区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都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就是在教育新疆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增强家、国一体意识,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地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该课程性质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套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决“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等问题,提高大学生政治上的是非判断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和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确保课程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二、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其中进课堂是手段和关键,因此,要重视发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这门课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一是为大学生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特别是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高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新疆高校一直是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西化”、“分化”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保大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理想。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压力、求职压力、个人经济状况的三大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一是帮助大学生弄清楚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二是从理论的高度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认识到这个共同理想就是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使大学生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新疆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新疆高校各民族学生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希望和理想,但只有把各民族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每个民族的理想才能实现,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三是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繁荣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新疆的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扶贫攻坚、抗震安居、防病改水、牧民定居、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会保障、喀什老城区改造、天山南麓新型石油天然气产业带建设、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等等,都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终将得到实现。

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贯穿了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这门课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一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创新、团结、发展的意识。三是始终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改革与创新精神,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思想理论课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告诉大学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大学生荣辱观的最主要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和法律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这门课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一是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人生本质,树立理想信念,创造人生价值,明辨荣辱是非,锤炼个人品质,自觉守法护法;二是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是引导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外化为实际的行动。这门课讲的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要求人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在诚信方面、社会公德、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在大学生中形成诚实守信、信誉至上、人格至上的良好风气。

5.在政治理论课地方课程中渗透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方特设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这门课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学习研究新疆历史,理清新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历史地、客观地评价新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驳斥民族分裂分子对新疆历史的歪曲、杜撰。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新疆各民族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关系,新疆历史上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文明和统一大业做出过历史的贡献。包括汉民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通过教学,强化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2]。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策略和要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而且要结合新疆具体区情和新疆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保证在新疆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首先,教师不仅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要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对新疆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吃透新教材基本精神和内容的基础上,使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主权与安全、国情与区情、反分裂斗争、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等,突出新疆地方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中。

2.以人为本,转变教学理念,联系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首先,要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实际,找准切入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培育。要紧密结合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宗教演变发展史,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 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现在党中央又举全国之力支援建设新疆,新疆的经济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的实际,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认清“三股势力”的险恶用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第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首先应表现为作为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知感、对国家和宪法的认同、对国家的忠诚与信念,并自觉地把保卫国家、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义务。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既无贵贱之分,也无优劣之别,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完全实现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平等并得到保护。同时,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权,通过突出公民权来淡化民族差异性以构成对国家的认同。[3]第三,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育引导,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问题,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其困惑,切实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分析社会,引导他们一起守护共同理想,坚定信念,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成为其自觉实践者。

3.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运用新疆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成就的资源,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先进人物事迹展览以及到乡村、社区、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等方式;充分利用新疆丰厚的历史和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熏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情、区情,更好地感受祖国特别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学生不断地增强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

[2]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30.

[3]桂银才,徐袛朋.关于增强各民族国家认同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6,(12).

G411

A

1671-6469(2010)06-0091-04

2010-10-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08SZJY001)研究成果之一。

梁蓉(1964-),女,河南扶沟人,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海燕)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理论课新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新疆多怪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