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苔丝的命运看基督教的影响

2010-08-15 00:49
关键词:基督哈代苔丝

龚 频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从苔丝的命运看基督教的影响

龚 频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德伯家的苔丝》可以看作是作家审视生活在后达尔文时代社会里人们宗教思想状况的一种尝试。从以苔丝为代表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受进步思想影响、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作家本人以隐讳的方式宣扬基督精神两个方面,可以揭示基督教在遭受质疑的工业革命时期对人们的影响。

基督精神;哈代;苔丝;宗教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教

19世纪的英国弥漫着残酷僵化的宗教思想及其衍生出来的虚伪的道德观念和世俗成见,同时,也步入工业革命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和宗教的争斗与冲突充斥着这个时期的英国。受进步思想影响的托马斯·哈代对基督教呆板僵硬的教义和对人性的摧残,特别是宗教的清规戒律在贞操问题上对妇女的迫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然而,作品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主人公们不信教却又处处受教义和陈规的束缚,如同哈代本人,儿时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挣扎背叛敢于向基督教发起攻击和挑战,但一生受基督精神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基督教为人们提供了一些现成而权威的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它们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标准。“顺从、忍让、博爱”和“牺牲”的教义和传统妇女贞操观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很少独立思考和寻求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大多信徒成了宗教的俘虏。日益重外在仪式和善功的基督教注重的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及其效果,这也给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伪君子留下了极佳的生存空间。披着善良的宗教外衣,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种种无耻的欺骗行为和愚昧活动比比皆是。博爱、宽恕和自我牺牲的纯洁精神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教中隐没了。诚如哈代所言:“基督教……与基督精神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二、苔丝的女性形象

苔丝正是经历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改变的农民无产者,生活极其悲惨的雇佣工人的典型代表。聪明伶俐、美丽善良的苔丝出身在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念完小学便辍学回家帮助打理家务。同样由于经济原因,在其母亲的要求下,她来到一个农场做工。在那里她变成一个失去贞洁的女人。经历丧子之痛后,她又来到一家牛奶厂做工,在这里她遇到了真爱成婚,但因为曾经失贞的经历,她很快又变成了一个弃妇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又来到了另一个农场打工她家中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父死母病,弟妹辍学,家人无家可归。迫于生存的压力,苔丝在威逼利诱下又沦为仇人的情妇。当她一直苦苦等待的丈夫返回家园与她重归于好时,百感交集的苔丝选择了对丈夫的忠诚,手刃仇人,从而又变成了一个凶手,以谋杀罪名处以极刑。基督教呆板僵硬的教义和妇女贞洁观的影响贯穿了苔丝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三、基督教对苔丝的影响

无疑,苔丝是哈代笔下历经生活的磨难,有着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但同时,也被塑造成具备美丽、纯朴、仁慈、聪明、能干、坦诚、坚贞、宽容、无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等一切美好品德的完美女性。早期接受的宗教教育使她所有的行为都完全符合基督精神——顺从、忍让、博爱和牺牲,完全是善的化身。她对那些受伤的动物表现出了真实的宗教热情,“连一只苍蝇、一条小虫都不忍伤害”,连关在笼子里的小鸟都时时能让苔丝落泪。她对弟妹们则体现了无限的温馨和关爱,生活贫困,却心存希望,相信虔诚能得到上帝的眷顾,为了家人甘愿四处奔波做苦工,甚至委身于人。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善良纯洁的女性却承受了偏执的宗教带给她的一连串打击和迫害。

基督教对主人公的影响表现在苔丝对于宗教意识、社会习俗无条件的顺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道德与贞节观念在苔丝的思想里固化。因此,在被强暴后,她首先意识到的不是恨,而是自身的不洁,甚至觉得自己丧失了生存的权利。她开始无奈地战栗和不知所措的愤恨,漆匠在她面前刷下圣经中的警句“THY,DAMNA TION,SLUMBERETH, NOT”,使她感到恐惧和打击,甚至潜意识中半信半疑地认为自己是“妖女”。在丧子之后,她陷入深深的自责,本能地认为是自己的缘故让孩子得不到上帝的眷顾。更有甚者,在获得安琪尔的爱情后,她最深切的感受是负罪感,其次才是归属感。《圣经》中传递的信息——女人是从命中注定的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一部分,以及夏娃诱使亚当吃了伊甸园禁果的圣经典故,让苔丝具备更深沉的原罪意识,从而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严厉谴责和对男人的宽容。她对曾经失去贞洁的经历感到悲伤和悔恨,把自己看成渴望得到赦免的罪犯。在安琪尔不能接受她的过去时,怀着自卑感的她不断向安琪尔解释和请求。她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建立在安琪尔的爱情基础上。她渴望的仅仅是不平等基础上的婚姻,渴望让自己有隶属于男权社会的机会。她把自己与安琪尔的关系比作“主人”与“奴隶”,表示愿意做他的奴隶,只要他愿意和她生活在一起。她希望通过这些磨难来赎回自己的“罪过”。当安琪尔离她而去后,她觉得也许这真的是自己的作为应受到的相应惩罚。在苔丝固化的思想里,已没有了自我,作为妻子的她只是丈夫的附属品。因为上帝命令女人们遵循教义,也为证明自己始终是属于并忠于安琪尔,强烈的赎罪感助她手刃了阿历克,背负了大半生的沉重心灵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坦然与轻松。可见,苔丝是当时宗教与社会最理想的“杰作”。

四、对基督精神的宣扬

哈代通过对苔丝的形象塑造让人们记住她身上闪烁着基督精神的美德。这一串美德正是阿历克缺乏的克制、忍耐和善良,以及安吉尔所缺乏的宽容奉献和牺牲。正如P.N.Furbank所言,她“就是耶稣的门徒所教的那种爱的化身,又回到这种自私自利的现代世界里来了”。

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哈代使《苔丝》中充斥着基督教的种种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圣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阿历克最终被苔丝所杀,正如《马太福音》提到的:“凡要救自己灵魂的,必丧掉生命。”苔丝用一腔热诚对待安琪尔的狭隘和偏见。被遗弃的日子里,苔丝所展现出来的宽容、忍让、贞洁和牺牲,使安吉尔最终从“成见习俗”中走出来。在他重新接受苔丝的同时,也使自己重新获得了应具有的宽容和奉献的品质。当安琪尔恳求警察“让她睡完觉吧”的时候,哈代让他成为了“像比他伟大的人物一样”(原文指耶稣)。就此,他拾回了丢失的男性的宽广胸怀。苔丝走上死刑台的同时,安琪尔跟丽莎露“手牵手”步入新生,如同耶稣以死换取了人类的拯救。丽莎露被哈代描绘成“身材高挑,含苞欲放,一半是少女,一半是妇女,一个活脱脱的苔丝的化身”,这和耶稣的复活又何其相似。幼时在神学方面有较深研究的哈代精心设计着人物的命运,弘扬了基督救赎精神,同时也追寻了惩恶扬善的道义。

苔丝的悲惨遭遇可折射出19世纪基督教对底层劳动妇女的人性摧残,而对于受进步思想影响的哈代来说,基督教的影响同样深远。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人格完美的苔丝,并精心设计着她的救赎命运,以隐讳的方式弘扬了基督精神。

[1]刘剑.托马斯·哈代:徘徊于信徒与叛逆之间——从《苔丝》小说看哈代的宗教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 (2).

[2]育桂.试论哈代的宗教观及其创作的深层意义[J].皖西学院学报,2007(6).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On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in Tess’Destiny

GONG P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3)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ess’destiny and Christian spirit approved by Thomas Hardy,the thesis intends to explore how Christianity influenced the groups of people,laboring women in the lowest rung and those influenced by progressive thoughts with skeptical attitudes to religion,during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ristian spirit;Hardy;Tess;religion

book=5,ebook=109

I106.4

A

1673-1395(2010)05-0158-02

2010-06-10

龚频(1976—),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督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蜂鸟——致苔丝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