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应处理好七个关系

2010-08-15 00:50关鸿军
大庆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庆城市化国际化

关鸿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应处理好七个关系

关鸿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反映,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推进城市现代化应注意处理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城市现代化与市场化、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特色文化、城市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等七个方面的关系,以推进大庆市城市现代化的科学进程。

城市现代化;城市化;关系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自身运动的高级阶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级形式,一般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反映,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大力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事关大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笔者认为,大庆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着力处理好以下七个关系:

一、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一个过程,也是一定阶段的目标。一般的说,表明城市化推进一定过程和目标的城市化率的高低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城市化作为一个宏观概念,以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人口集中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生产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现代化是以反映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由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所构成。笔者认为,要把握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把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等同起来,而是要分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一方面,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城市现代化,城市化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催化剂,而且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化的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根本在于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文明生活的演变过程,而城市现代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科学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生态环境园林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居民生活社会化、资源利用集约化、视野创新国际化、人文精神普及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等十个方面,需要围绕这些方面做大文章。

二、城市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的主体是人,没有人形成不了城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充满智慧的人的创新。城市现代化的基石是人的现代化、人性化,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城市现代化的主题是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的需要以及交流、学习、文化、娱乐等社会需求。因此,评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必须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这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城市、美化城市,根本目的也在于造福人民,为人民提供良好、舒适的人文环境,不能搞形式主义。例如,城市修建广场,不是作为城市的摆设,而是为居民提供活动的场所。现在许多广场除了刨光的花岗岩、水泥板外,就是大草坪,没有树,没有座椅,人很难亲近,也不便休闲。所以,大庆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人性化的尺度来设计城市,打造城市,关心城市与人相关的每个细微之处,创造优美、舒适、安静、配套设施齐备的居住生活环境,满足人们交通、购物、交往以及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才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体现。

三、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现代化的动力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现代化实质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信息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现代化的过程,不局限于社会现实的一个领域,而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科技、文化、人民生活等一切基本方面。城市现代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提高工业化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知识创新、科学技术进步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信息化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进程,高新科技成果的传播和应用,城乡现代化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手段。我国的国情客观上要求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与统一。大庆作为石油石化之都,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能源技术上加大科技攻关,鼓励石油石化大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技术开发的主体,提高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实现物质装备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由大庆制造向大庆创造的转变,实现主要由依靠资金和石油资源支撑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支撑经济发展转变。

四、城市现代化与市场化的关系

市场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现代化城市必然是高度市场化的城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作为基础性配置资源手段的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企业做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其自主权不断扩大,政府行政性手段不断减少。从发达国家城市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引导、产业政策的激励和系列服务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应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府在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制定市场准入规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和调节投资方向等方面的职能转变。同时,城市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在于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从大庆的实际来看,关键在于大力发展非油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非油产业的发展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新建项目应该努力提高技术起点,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建设一批能带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项目,参照昆山模式确立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的接续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国际上跨国资本向中国产业转移的一个新领域,而且是扩大“内源性”需求、保持大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发展点。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式使用、产业的循环式组合,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努力建设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五、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国际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必然是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城市必然有很多国际化因素。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商品、服务等广泛领域与国际接轨和融合。建设国际化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城市是国际机构与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它因具有较强的国际资源调配、增值和创造功能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产生较大国际影响力。国际化城市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均GDP一般在2万美元左右,是区域内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物流枢纽和信息服务中心,具有较强的地区国际影响力、控制力和聚会辐射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放的理念,大力推动外源性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经济活动国际化、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国际化;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尽量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各种资料的口径、范围和国际常用的指标体系对口,实现国际经济指标体系国际化;在城市配套建设中,能源、智能化管理的立体城市建设,机场、铁路、公路、医院、学校、金融等机构都要健全,实现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要加强城市的管理,依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突出城市的优势特点吸引外来投资,持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国际化。

六、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关系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一个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追求高雅的文化品位,是城市现代文明的象征。现代化城市在文化方面更加强调“开放、多元、多样”的观念,具有文化聚合功能、文化创造功能、文化放大功能,能够成为各种文化聚合交流和展示中心、创意文化和创新文化中心、传播本土文化价值中心。同时,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其特色美,城市特色实际就是城市文化特色在一个城市的社会精神面貌和物质环境面貌上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上,要避免只重视物质环境改善而忽视文化内涵,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间应有的文化含量,只注重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的现象。在城市文化品位上突出文化含量高、精品意识强,打造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色的品牌文化,提高公众对品牌的文化认同感,使城市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普适性;建设具有代表城市特色文化、文明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形象;关注文化生态的平衡,在继续发展市民文化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大师文化,在继续发展石油企业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学术文化;在对市民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记载和理性构建中,进一步积淀大庆城市的人文精神。

七、城市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城市现代化发展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城市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发展建立在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基础之上。因此,制定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必须把环境质量指标摆在重要位置,处理好人口集聚、人的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同时,在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中,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亦应把城市的环保作为城市现代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环境效益上,通过区域生态系统体系建立,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和城乡居住质量,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居住舒适水平。要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与资源的关系进行再认识,牢固树立效益型、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观念,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

〔责任编辑:陈 海〕

F291.1

A

1002-2341(2010)05-0074-03

2010-08-30

关鸿军(1973-),男,黑龙江五常人,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城市化国际化
李大庆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