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探索系统优化新途径

2010-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点办学服务

施 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探索系统优化新途径

施 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电大是一个多级办学系统,可以运用系统思想、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电大系统问题。要以系统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系统意识,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积极从系统理念、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服务等层面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优化系统的新途径,推进系统的科学发展。

系统论;科学发展观;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电大办学体系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是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办学,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电大系统问题可以运用系统思想、采用系统论的方法。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思想是系统论的认识基础,其核心是如何根据系统的特征调整系统结构,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一、以系统思想看电大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够高

多年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相关制度缺失,加之地方政府对电大教育资源随意进行整合,系统“条块纵横”的完整性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就我省来说,在“条条”上,改变了大多数县级电大的独立建制(或不以电大为主业),即使是现在单独设置的县级电大,也随时存在被合并的危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大系统的完整性,使原来较为完整的系统结构出现了缺损。个别市级电大、县级电大甚至已经消亡,还有一些市级电大也存在被合并的风险,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明显破坏。

(二)系统关联性不够紧

总体表现为结构松散、各自为政。电大管理体制的“二元结构”特点决定了电大系统的松散性。在教学业务上归上级电大指导,人财物则归地方政府管理,人财物与办学业务无法统一指挥,难以形成系统内的紧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形成谁好招生就跟谁走的“有奶就是娘”的现象。同时,异化、弱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合并后的县级电大,虽然名义上还挂着电大的牌子,但有的已丧失了法人地位和事业发展的决策权,电大教育变成了边缘化的副业;有的变成事实上的二级机构,人财物投入长期得不到保障,电大教育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三)系统协同性不够强

由于是多级办学,电大系统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相比,办学环节较多、成本偏高、管理难度较大,师资队伍、软硬件设施等办学基本条件缺乏优势,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断暴露出成本高、反应慢、效率低等致命缺陷。同时,随着各级电大的业务管理关系调整为各自独立的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系统的离心倾向。上级电大对基层电大的制约能力和手段有限,而许多基层电大在利益驱动下,对办电大觉得可有可无,对上级电大的严格管理也时有抵制或态度消极,以至发挥不出系统办学的协同效应。加之上级电大对基层电大的指导服务不到位;基层电大发展又极不平衡,许多造血功能不强,从下到上被“债务链”缠绕,等等,都严重削弱了电大系统的凝聚力,造成系统办学的协同性不强。

(四)系统开放性不够大

动态平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即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其前提是系统的开放性。电大系统作为人造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系统应该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和动态有序发展,能够修复缺损以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自我稳定的能力。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大系统对外而言相对封闭,缺乏灵活应变机制,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需要,教学内容盲目参照普通高校,考试形式不够灵活,竞争力不强,系统外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各级电大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和相应的协调机制)对电大的办学情况大多不了解,未能得到社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支持;对内来说,重大原则问题的决策权过分集中,发展定位、办学自主权、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管理优化、教学点设置等重大问题并未认真审视与反思,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依然存在着系统内部的优越感和对政府的期望欲,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观念仍教浓厚,总是期望政府出台对电大的优惠政策,自我封闭,开放意识不够强,等等,都直接弱化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动态优化。

二、用系统理论探索系统优化新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以系统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系统意识,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积极从系统理念、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服务等层面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优化系统的新途径,推进系统的科学发展。

(一)创新理念,引导系统整体发展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性,这是系统最本质的属性。要牢固树立整体发展理念,强化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电大系统的一切办学活动,都是通过系统内各个层面的协作统合完成的。各级电大都要把维护和完善系统的整体性作为事业发展的关键,树立系统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系统中的任何重大决策都要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层级单位都没有权力为摄取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为此:

一要在中央电大争取修订《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在《终身学习促进法》立法条文中反映电大教育法律诉求的基础上,省电大要积极争取省政府、省教育厅把满足人们的终身教育需求作为出发点,制定我省各级电大及教学点建设标准,为系统建设确定目标、设定标准,提供长效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要按远程办学规律和市场规律合理调整和分配系统内各级电大的职责、权力和利益,重新认识和定位系统内各级电大(教学点)的关系。要深入探索从单一教学管理模式向教育成本分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转变,从单一的业务指导关系切实向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转变,各级电大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增强系统凝聚力。

三要统筹安排系统整体发展规划,上级电大要将下级电大(教学点)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战略规划,同步发展、协调推进,并进一步明确系统整体发展方向,增强系统整体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要固本培源,苦练内功,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整体协同,优化管理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整体品牌;绝不允许为了个别利益、短期利益而牺牲系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五要高度重视与全面推进电大文化建设,创建进步、开放、包容的电大文化,凝聚系统共识,塑造整体形象,引领系统的共同发展。

(二)创新结构,焕发系统运行活力

系统论认为,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结构功能相关律)。同时,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动态有序发展的条件(开放性原理)。为此,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扩大开放,积极引入、整合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改造不合理的结构,剔除损害系统利益的部位,在动态开放中完善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保持系统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一是坚决贯彻执行现行的“警示与退出机制”,真正建立起系统吐故纳新的机制。

二是完善灵活的教学点“动态准入机制”,不断优化系统办学结构。具体措施是:在“条条”上,(1)对于目前存在的县(市、区)电大办学空白地区,督促辖区市州电大积极采取措施,与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成立县级电大,或市州电大在当地设立直属教学点;(2)对于被撤销教学点的县域地区,市州电大应另外确定合作单位或设立直属教学点;(3)对于市州电大没有设立意愿的空白地区,周边市州电大可在该地区设立直属教学点;(4)对于市州电大没有履行指导和管理职责的县级电大、教学点,省电大经研究将其转为直接管理。

在“块块”上,重视与行业、企业、学校、社区等的合作办学,要根据当地人才需求和办学特点,按精简管理层次的原则,灵活设立行业、企业、学校、社区教学点或学习中心。

三是减少重复设置,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办学效益。省电大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传输和管理手段方面的优势,按照保证效能和提高效率的目标,稳步探索发展“块块”教学点的途径。

(三)创新机制,增强系统协同效应

1. 建立和完善系统协商研讨机制。如,建立省、市(州)、县电大部分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发展咨询委员会,共同协商研讨系统发展的重大问题,使系统运行始终维持良好状态,提高系统协同运作水平。

2. 建立和完善加大基层电大建设的机制。如,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推进全省电大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全省系统建设规范及办学能力硬指标,为各级电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基层电大“激励扶持”机制。如,我省电大建立了“四个基金”:针对我省开放教育规模较小的实际,设立的“规模奖励基金”;为了保证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设立的“质量奖励基金”;为了促进系统发展,设立的“系统扶持基金”和“系统慰问基金”。各市州电大也应在本系统内建立相应的“激励扶持”机制。

4. 建立和完善系统运行监控机制。如,通过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基层电大调整合并的申报审批制度、电大主要负责人调整事前征求意见制度、各级电大新任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制度、重大失误问责制度等,形成系统办学的监控机制。

5. 建立和完善业绩考评和信息反馈机制。如,建立基层电大年度工作考核及主要负责人电大年度业绩考评制度,及时将客观评价反馈给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对考核的程序、条件、要求、奖惩处理与信息反馈等,做出明确规定,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有力度的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四)创新管理,提高系统服务水平

1. 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要把控制变成支持,把监督变成指导,把各个管理环节变成为基层、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在管理服务中,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删繁就简、优化流程(透明公开)、化难为易、提高效率,切实缓解基层人员反映强烈的环节多、手续烦琐、资料重复等问题。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切实解决基层人员办事难的问题。

2. 完善系统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要在教学指导和管理服务上建立“手段现代化”原则,更多地通过网络实现对全省电大系统的指导和服务,降低系统成本和内耗。省电大除了与全省系统互联互通外,在教学上建设和开通基于网络的双向视频远程会议系统,实现全省实时播课和网上开会。在教学管理上,除安装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系统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外,进一步在“电大在线”上开发起用“教研论坛”、“专业论坛”、“教务论坛”、“辅导员论坛”、“技术论坛”和各类“学生论坛”。此外,教学、教务部门各教研室(及所负责专业)及各科室都要建立和使用QQ群,学校要为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开通手机上网,实现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拓展现代化服务空间。

3. 通过强化监督,提升管理服务的实效。通过岗位公示、公开承诺、群众评价、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强服务作风建设,切实提高系统服务整体效能。

4. 要着眼于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探索和完善电大系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系统建设历来都是各级电大最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事关电大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电大的内涵建设和规模发展都要依托于系统、都要以系统建设为前提和保证。加强系统建设、不断优化系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方针。要通过全省系统的共同努力,形成电大教学网络覆盖全省城乡、整体联动、体系完整、高效运行、和谐发展的富有整体活力的新系统。

Exploring Ways of System Optimization Based on System Theory

SHI Bin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is of a multilevel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Therefore, the internal system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applying system theory and 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 and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suggests us to strenthen our system consciousness, stick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make innovations in system theory, structur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ervice, explore new ways of optimizing systems to achieve the outcome of a scientific system development.

system theor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G72

A

1008-7427(2010)11-0005-02

2010-06-13

作者系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教务处处长。

猜你喜欢
教学点办学服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