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2010-08-15 00:54艾政文
关键词:根本利益利益科学

艾政文

(开封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南开封475004)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艾政文

(开封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南开封475004)

科学发展观;邓小平;人学思想

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目的”和“人民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的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学思想,主要包括人才观、人权观、人本观以及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等,其中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在实践基础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又创造性地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的人学思想。新时期研究邓小平人民本位思想对我们进一步把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科学发展观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目的”的重要思想

把人民当目的是邓小平人民本位思想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了什么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这一点规定着一个政党活动的性质和方向。把人民作为我们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和根本要求,正如毛泽东曾经所指出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对“人民是目的”的思想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论述。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2]现阶段,我们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就是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曾经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3]不管是解放生产力还是发展生产力;不管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管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就是最好的明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具体手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我们党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说明“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是一个首要的问题,也是居第一位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政治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4]这就明确地阐明了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不仅要实现全面性,而且还要实现协调性与可持续性。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因素和问题,我们党又提出要充分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来加以解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善于从社会各个方面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问题,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一切发展、发展的一切成果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贯彻到落实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从而创造性地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目的”的重要思想。

二 科学发展观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主体”的重要思想

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一个政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说邓小平“人民是目的”的思想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话,那么,“人民是主体”的思想则着重说明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目的讲的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的是立场和方向问题;人民是主体讲的是立足点,解决的是目的的实现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体。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过去干革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路钱和群众观点的传家宝决不能丢。人民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邓小平还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和无穷的。“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3]因此,我们“办什么事也得走群众路线。”[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充分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2]可见,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群众问题,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的观点。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还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好;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强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就是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要求广大党员时刻把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奋斗。正如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6]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者。

三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的思想

对人的活动内容进行具体有效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学思想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的活动。对这一实践活动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先后提出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助于”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这些标准在理论上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那就是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如邓小平在谈到生产力问题时就明确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2]又如当他在谈到人们对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总是争论不休时,邓小平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这三个有利于都是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的,而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具体实现。邓小平还曾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衡量党的政策对不对、工作好不好的根本依据。一句话,就是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为何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还创造性地回答了判断发展效果的根本标准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的特征,如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还只是处于低水平的小康,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明显,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等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去化解和解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党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根本途径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努力实现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发展的成果是否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领导人民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得失与成败的根本标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6]“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6]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判断的唯一标准是人民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和维护。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判断的唯一标准也只能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1毛泽东选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

[2] 邓小平1邓小平文选(第2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

[3] 邓小平1邓小平文选(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

[4] 胡锦涛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

[5]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1

[6]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

By Sc ien tific Developm en t Concept to Deng Xiaop ing Person Study ThoughtOn Rich and Developm en t

A IZheng2wen
(DepartmentofMarxism2Lenin ism,Kaifeng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4,China)

scientific developmentconcep t;dengxiaop ing;person study thought

The peop le’s standard thought isDeng Xiaop ing person study thoughtcore and the soul,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concep tfurther enriched and has developed Deng Xiaop ing about“the peop le are the goal”and“the peop le were the main body”the important thoughts,simultaneously also fully hasmanifested Deng Xiaop ing about“the peop le’s benefit is the mostbasic standard of value”important thoughts1

D 26111

A

167322804(2010)0420019203

2009208220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利益科学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点击科学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科学大爆炸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与狐谋皮
科学拔牙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