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2010-08-15 00:52赵方方
关键词:通俗化大众化普及

赵方方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探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赵方方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十七大报告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当前的任务就是选择何种途径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并指导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的理论命题。这实际上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即在不同的实践基础上、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环境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深奥抽象转化为生动具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获得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拥护,并在实践过程中升华、内化为广大群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群众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这不仅是一项崭新的时代命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对于学习和宣传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活动,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本文尝试从不同路径对其进行探析。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深入民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只能通过人民群众把它应用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来得以确证。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使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就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这一名言科学地阐述了理论掌握群众、理论大众化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提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3]P858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严谨而深奥的科学体系,要想让其由少数人所理解掌握转变为由多数人所理解掌握并运用,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到人民群众上来。也就是说,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贴近群众的思维方式、贴近群众的语言特点,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实实在在地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并逐步缩小甚至消解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感,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在情感上接纳马克思主义,衷心拥护马克思主义,并在自觉不自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一)群体对象的区分化

大众化所面对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所受的教育程度都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必须正确区分群众对象,并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才会受到群众欢迎,才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党员干部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者,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宣传对象。这个群体里的成员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扎实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科学的理论真正掌握群众,必须先从武装党员干部入手。党员干部不仅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还要在引导方向上实事求是,牢牢把握“大众”的方向,做好“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示范作用和积极影响,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这个群体的成员文化水平有限,认知水平较低,宣传普及难度大。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从他们的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实际生活需要入手,切实反映他们的心声,真切关心他们的疾苦,清楚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变化特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开展活动,使之深入生活、深入人心,以通俗化的方式向他们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观点,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农民获得切切实实的利益,从而不断增强他们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青年学生这个重要群体。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这足以说明,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让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青年的人生导航。大学校园是向青年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则对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要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各种丰富多姿的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自觉行动和相互宣传鼓动,从中获得思想教育方面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真正进入到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

(二)注重理论的创新化

从根本上说,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得到丰富,时代性得到增强,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得到强化,指导地位得到巩固,使之更加具备走近大众、贴近大众、掌握大众的智慧和力量。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P15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5]P104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一种理论,不管它是如何先进,如何高高在上,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里、印刷在报刊上、收藏在书橱里,仅供理论家争辩、领导者践行,而忽略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普及的实践力量,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任何以教条式和一成不变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理论创新的源泉来自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创新理论。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在理论建构上,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活动提供学理支撑,把握科学性,避免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误入庸俗化之途,还要在理论宣传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工作,多著一些图文结合的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读物。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以增强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够更广泛而深入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入脑入心,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而又更加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三)传播语言的通俗化

语言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只有语言相通才有可能更好地去理解对方。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同样离不开语言的沟通,这就要求传播语言要浅显直白、生动感人,要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用语,要通俗化。

通俗化不等同于简单化、庸俗化、肤浅化。列宁曾经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和简单明了。”[6]P467这充分说明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群众性语言的重要性。这里的通俗化是指“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易懂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要把理论专业术语转换为大众话语,把政治性的文件语言转换为日常用语,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话语来回答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群众易于理解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现实生活的实例,采用群众熟悉的俗语、典故、警句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例如,“三座大山”、“纸老虎”、“三大法宝”、“糖衣炮弹”、“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等话语,不仅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直指问题要害,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用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老百姓只有看得明、听得懂,才能听得进、学得进,才能喜欢听,才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通俗化是大众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只有通俗化才有可能达到大众化。

(四)宣传手段的多样化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意宣传手段的灵活多样,搞好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增强宣传效果,使理论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做到在虚与实的结合中讲清道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真正达到“理论下基层”的目的;还要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技术的发展,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克服过去单纯文本传播的局限,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有效的手段进行艺术性地宣传,把抽象的“词句讲解”变为直观的“声情并茂”,把“背靠背”灌输变为“面对面”交流,使党的政策理论能够迅速深入干部群众心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实际生活中,创办大众化刊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报纸、期刊、广播等媒体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座谈会、报告会、读书会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动漫、诗歌、朗诵、征文、广告等形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开展适合其自身特征的宣传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人人皆知。同时发挥民间形式的自主作用,如乡村对歌会,社区居民的文娱活动等。将统一的组织行为与百姓的自主行为相结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的社会强势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通俗化大众化普及
与秦志存先生《让传统诗词通俗化》一文之商榷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