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探析*

2010-08-15 00:52王理金易启洪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素质农民

王理金,易启洪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探析*

王理金,易启洪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决定着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程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应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认真分析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新农村;农民;科技素质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键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特别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决定着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尤其是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民的科技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

一、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历史、现实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农民科技素质呈现以下特点:农民科技素质总体偏低,不符合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科技素质结构不合理,对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一些地方甚至迷信盛行;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不足,农民科技素质持续支撑动力缺乏;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强,致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据近来对江西省9县18个乡镇定点调查资料显示:在抽样调查的45280个劳动力中,获实用技术或一技之长的人数只有7563人,仅占调查劳动力总数的16.7%,而缺乏实用技术和一技之长及未经培训的人数比例高达81.6%;获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为2445人,仅占调查劳动力总数的5.4%。另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调查显示,城市市民科学素养水平达到4%左右,而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仅达到0.7%。[1]这极大地削弱了农民接受科技、运用科技的能力,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

(一)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极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其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0%;男性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女性劳动力为7.5年,其中男性劳动力文盲率为2.9%,女性劳动力文盲率达10.4%。[2]尤其在农村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以农村妇女为主的劳动力大军的较低文化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延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我国农民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狭隘性。农村在家庭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的影响下,在稳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维护了传统的小农思想。[3]他们安于现状,思想较为保守。此外,条块分割的小户经营模式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民承担风险能力弱,害怕采用新技术一旦失败后可能导致“颗粒无收”众人耻笑的尴尬境地。

(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职责的缺失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技术推广人员能力严重偏低。[4]据调查,截止2008年底江西省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8.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2.1%,其中拥有中级、高级职称的占22.9%。不仅如此,而且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少,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统计,江西省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644个,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9454人,农技机构从业人员远低于全国平均数。[5]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现在是3~5年增加1倍。然而科技人员却不能及时“充电”,科学技术知识老化,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的需要。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工资不高,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大量优秀人才流失,科技队伍人员不稳定。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运作模式基本停留在“行政发动+有偿技术服务”阶段,是在把技术“推给”农民,没有真正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推广。技术推广往往导致技术与农民需求之间的脱节。[6]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农民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技术推广部门对现阶段的新问题研究不够,其注意力多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对农产品的储藏技术、加工技术和市场信息的研究不够,不能满足农民多样性的需要,这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服务功能。

(四)科技培训体系薄弱

由于历史因素,科技培训主要由国家来承担,社会各界力量不能广泛参与。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严重,缺少沟通和配合,互相推诿,运行机制欠灵活,效率低。作为欠发达的地区,江西各地因财力、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县乡培训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

三、提高我国农民科技素质的基本对策

(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青少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将成为农民队伍的主体。农村教育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因此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致使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农村教育落后。为此,要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相配套的其他法律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现有职业高中、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资源,学校应结合本地区的农业特色设置实用课程,强化教育必须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扩大就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服务的意识,尽量使学生掌握与农村生产技术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加大对实践能力、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大批推广型和普及型农业科技人才。让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在毕业进入农村后成为科技致富的能手。

(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发展村级”的整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各地区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库。以最快的速度把最适合农村发展的技术推广下去,及时解决农民存在的技术问题。

尽快形成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与激励机制,提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的待遇,改善其工作、科研和生活条件;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开创服务新模式,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和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多元化机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技术人员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先进实用的高新技术,为农民带去新观念、新信息,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管理和社会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农民举办各种科技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差距大,文化层次悬殊,因此,培训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按照"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业"的思路,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把普通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村干部组织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短期或中长期技术培训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农业特色,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训应以农村实用技术和进城务工技能为主,并结合发展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新农村计算机基础,果、菜、药、兽等实用技术和新农村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农民科技协会和龙头企业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作用,积极鼓励各类农民科技培训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科技培训机制。

(四)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拓宽农民科技信息来源渠道

我国广大农民、尤其是在西部偏远山区生活的农民对科技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国家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更新农民落后的传统观念,消除小农意识,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科教兴农的先进理念,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民的科学技术主要来源于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周边的科技致富能手或亲戚、朋友,对作为“外人”的农业科技人员的信任度不高。而现阶段,广播、电视、VCD、DVD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在农村也有一定的发展,网民资源相当大,因此要尽可能利用好各种媒介增加农民科技信息的来源渠道,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1]黄尚峰,张海燕.当前农民创业素质分析[J].经贸导刊,2009,(13):29.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6.

[3]杨小霞.论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新型农民的培养[J].南方农村,2009,(4):28

[4]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基层农业推广体系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J].农业技术经济,2009, (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村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92.

[6]苑鹏.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5.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bout 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armers from Build ing New Countryside

WANGLi-jin,YIQi-ho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JAU,Nanchang Jiangxi 330045,China)

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armers decideswhether the agricultural sci-tech achievementswill be transferred into real production force,whether the new technology and achievementswill be accepted by far mers,and i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sprocessof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low quality of far mers’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gives some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sci-tech quality of farmers

new countryside;far mers;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6,ebook=304

G77

A

2010-04-26

王理金(1980-),男,山东巨野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1673-2103(2010)04-0006-03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素质农民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