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政策选择*

2010-08-15 00:52郭迎春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

高 升,郭迎春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政策选择*

高 升,郭迎春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绿色建筑”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几乎涵盖了一切旨在提高建筑利用效率并减少其对环境及健康负面影响的技术、措施和实践。国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做法及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们应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评估体系,加快技术开发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

绿色建筑;激励措施;政策选择

近些年来,随着对传统建筑模式缺陷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将更多的努力投入到规划和建造更加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建筑当中。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在法律法规、评价体系、技术创新、宣传推广、建筑实践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较为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无论是在政府管理方面,还是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方面都有很多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兴起及内涵

建筑物及其使用几乎占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仅电能的耗费就高达总使用量的四分之三。在供应建筑物所需能源的同时,能源的获取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就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建筑废弃物及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建筑耗能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的“主导者”的角色,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90%的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且这种建筑正以每年平均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在增长,[1]我国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业正在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具体而言,绿色建筑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引入生命周期的概念,也就是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装修、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环保、节能的理念;二是绿色建筑在实现环保、节能的过程中还是要实现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理想人居环境这一建筑的初衷或者是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否则绿色建筑就只能称之为纯粹的绿色,而不是建筑了;三是绿色建筑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也会有废物的排放,但是这是会在环境有效承载能力之内的,而不会是完全的杜绝有害物质的排放。

绿色建筑不仅要满足特定功能,而且还能改善或有助于提高本区域甚至全球的生态系统。绿色建筑应该能够在资源管理、使用性能上进行节能优化并且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2]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绿色建筑”几乎涵盖了一切旨在提高建筑利用效率并减少其对环境及健康负面影响的技术、措施和实践。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绿色建筑兴趣和关注度的不断高涨,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拓展之中。理想的绿色建筑不仅不会损害环境,还会致力于改善环境。

未来绿色建筑设计开发中应至少强调以下几个特点:与当地生态系统相融合,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协作关系;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建立材料和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系统,最大程度降低对能源和水的消耗需求;采取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其中包括通过综合的方法来对空气质量、噪音和声音、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质量进行控制的各项措施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解决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该建筑项目所处位置及其周边环境,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的便利型与可及性、开发密度、土地利用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国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主要激励政策

绿色建筑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就诞生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理论体系和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而其在促进绿色建筑开发和推广中采用的激励措施也为这一新兴建筑模式的实践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首先是在税收方面,主要包括税收减免和开征新税两个方面,税收减免是对绿色建筑的开发者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款减征,并且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免征税款;而开征新税则通过开征能源税或者环境税,加大高耗能建筑企业生产成本,促使其转换开发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其次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的使用者和开发商两个主体展开的。对绿色建筑的使用者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低息贷款、抵押贷款和现金回扣补贴三种方式。具体而言,低息贷款,即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或给予财政贴息;现金回扣补贴,即对购买使用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和设备的用户直接给予财政补贴;抵押贷款,即购买和使用符合一定认证标准的产品时,购买者可向有关机构申请抵押贷款服务。[3]而对绿色建筑的开发者的资金支持则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科技研发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充足研发资金,降低研发风险,以此来保障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绿色建筑项目,建立示范工程或者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由政府出面调控市场,积极主动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在绿色建筑的开发和推广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各级政府需要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政策。

三、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发与推广。

第一,制定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

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及其完备的实施机制,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和强制性征税政策。税收优惠有利于使开发建设绿色建筑的部分成本降低,使其因为环保节能功能增加的成本得到补偿,从而平抑绿色建筑的价格,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税收优惠不应仅仅是针对绿色建筑供应商的,它也应该给予绿色建筑的购买者一定幅度的优惠。同时,为达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目标的实现,政府能够给予绿色建筑的适当的补贴。补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补贴,政府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形式直接向节能项目提供财政援助。二是贴息补助,即政府用财政收入或发行债券等收入支付企业用于节能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从总体上说,补贴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和研发机构等,目的是利用政府的强大的财力推动和强化绿色建筑的发展。

第二,完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估体系。

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城市规划法》等法规对我国的建筑用地、建筑市场及管理等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是对绿色建筑的事项规定的却不够明确。我国的《节约能源法》虽然涉及到建筑的节能,但是其规定也较为笼统,没有强制性,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和倡导,其约束企业行为的效果较差。[4]绿色建筑在中国更多的还是在政府的倡导层次上或者是在意识层面上。所以,总体来说,成效不是很大,尤其是绿色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还有待继续完善。

我国颁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高的标准和较低的技术之间的脱节问题,因此就连带地造成了执法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这都给绿色建筑最终功效的发挥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根据2006年专项检查,符合最初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达到总项目的95.7%,到了施工阶段则降至53.8%,新建成项目达到设计标准的不足20%。[5]面对现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评估体系的执行现状,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其次,完善标准和评估的执行环节,例如对绿色建筑的认证时间问题,就应当将认证时间确定在工程结束后的验收阶段,否则只把规划为绿色建筑的建筑予以认证,而对于最终的绿色建筑的使用者而言,其要得到是一个符合绿色建筑功效的建筑,而不是一份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规划。

第三,加大技术开发,增强技术对绿色建筑的支持。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相对于普通建筑而言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因此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程度决定着绿色建筑的最终能效的发挥。与绿色建筑有关的节能材料、建筑工艺等的技术优化和革新,首先是依赖市场的调节,其次则需要政府对开发风险较高的技术予以经济支持,再次是需要政府为国外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先进产品的购买提供一个优质的平台,便于国内外双方在彼此互信的基础上顺利的展开交流与合作。另外,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要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第四,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

要使公众充分认识到传统建筑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性,认识到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的严酷现实,而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其中一个有效地方式就是发展绿色建筑。政府要实现信息的真实性、公开性和及时性,积极引导和树立公众对绿色建筑的信心。政府更应该率先垂范,积极推动公共领域建筑的“绿色化”,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增强公众环保和节能意识。

四、结语

目前,尽管绿色建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庞大的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占据的市场份额却不容乐观,有越来越多的批评者指出,目前的绿色建筑项目和评价标准对于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仍然过于“宽容”,现今过多的努力仍主要集中于减少建筑运行中所耗费的能源和资源总量及其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使用还面临法律、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诸多障碍,由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的转变并未从根本上实现。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要加强管理、规范和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实施经济激励政策,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并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立法促进措施并实施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经济扶持政策,建筑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各行业协会组织也要通过制定自愿遵守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及认定标准积极推动其发展。

[1]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基础优化,2007,(5):132.

[2]山泰璜,周志坤,李慧玲.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之辩——实现真正的绿色[J].新建筑,2008,(2):33.

[3]刘丽霞,郭旭.浅议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J].科技广场,2009,(6):253.

[4]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06:39.

[5]付毅刚.浅议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8):26.

The Policy Choice for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

GAO Sheng,GUO Ying-chun

(School ofLaw,Shand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510,China)

As a broad ter m,green building includes a range of techniques,measures,and practice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mpacts of buildings.Learning from the practices of other nationswill greatly benefit China.To further promote green building,we need to establish financial incentives, improve laws,regul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s,mak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access to infor mation on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incentive measures;policy choice

book=7,ebook=317

X 822

A

1673-2103(2010)04-0127-03

2010-05-24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开发和推广的激励机制研究》(编号:2009RKB148)阶段性成果。

高升(1976-),男,山东泗水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与环境法。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