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 24例临床分析

2010-08-15 00:47刘淑敏刘宁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低血糖症磺脲降糖药

刘淑敏,刘宁州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视,低血糖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我科 2008年 1月—2009年 11月收治的 16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症 2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年 1月—2009年 11月我科共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 160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住院期间共有 2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占15%。低血糖症诊断标准为血糖≤3.9mmo/L。对 24例低血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8例,女 16例,年龄 32~84岁,平均 60.3岁。60岁以下 10例,60岁以上 14例,占58.3%。病程初发 ~25年,平均 8.3年。合并高血压 14例,糖尿病肾病 10例,冠心病 8例,曾患脑梗死 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7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肾功能不全 3例,糖尿病酮症 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1.2 用药情况 住院期间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 13例,占54.2%;胰岛素加阿卡波糖 3例,占 12.5%;二甲双胍加格列喹酮 3例,占 12.5%;胰岛素加吡格列酮 1例,占 4.2%;达美康 1例,占4.2%;二甲双胍 1例,占 4.2%;阿卡波糖 1例,占 4.2%;单纯饮食控制加运动 1例,占 4.2%。

1.3 临床特点 以心慌、出汗、饥饿感、全身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为首发症状 17例,占 70.8%。以脑功能障碍症状为首发症状 2例,占 8.3%,其中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1例,烦躁1例,无昏迷患者。无症状患者 5例,占 20.8%。

2 结果

无意识障碍者经口服葡萄糖或进食饼干、点心后症状缓解。有意识障碍者给予 25%葡萄糖 20ml静脉注射,而后给予5%葡萄糖 500ml静点,2h监测血糖 1次,维持血糖在 7.0~11.1mmol/L,患者症状缓解后观察 1d,无低血糖症发作。所有患者均治愈。

3 讨论

低血糖症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也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血糖控制达标率愈高,低血糖症发生率愈高。本研究住院糖尿病患者中 24例出现低血糖症,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1)与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本组占 10例,占41.7%;包括降糖药物调整不及时,对病情估计不足,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次晨出现高血糖,由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全面系统知识掌握不足,继续加大药物剂量,导致低血糖症。本组占 3例。本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多,常多种药物同服,阿司匹林及 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较多,磺脲类降糖药可与 β受体阻滞剂竞争血浆蛋白受体,使降血糖作用增强,低血糖所致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易被 β受体阻滞剂掩盖,出现不易察觉的严重低血糖[1]。阿司匹林可将血浆白蛋白结合的磺脲类降糖药置换下来,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2],导致低血糖症。本组患者占 2例。另外由于本组患者合并症较多,部分患者需要限盐治疗,静脉输液多选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加相应药物。据文献报道[3],输液装置对胰岛素有吸附和洗脱的作用。在胰岛素液体输入的全过程中,输液装置对胰岛素吸附和洗脱是同时存在的,并持续不断进行着,处于动态变化中。胰岛素输至中后段时,由于胰岛素液体流经输液管以洗脱为主,致使液体中胰岛素浓度高于标准浓度,使胰岛素输入集中在后阶段,增加了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本组患者中占 5例,均经换为 0.9%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液后症状消失。(2)过度严格控制饮食或食欲差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本组患者中 2例初发患者,过度严格控制饮食,1例老年患者食欲差,热量摄入不足,导致低血糖症。 (3)用药剂量过大。本组患者有 1例患者根据单次监测血糖值自行加大达美康用量,导致低血糖症。部分老年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因视力减退导致看错剂量,导致低血糖,本组占 1例。部分患者记忆力减退,忘记是否服药,导致重复服药,造成药物剂量加大,出现低血糖症,本组占 1例。 (4)运动时间不当或过度运动。部分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因担心空腹血糖偏高,晨起空腹进行运动,部分患者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症。本组患者有 4例。(5)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时,胰岛素在体内降解慢,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高,同时糖异生障碍引起低血糖症。本组患者有 3例。(6)大量饮酒。酒精不仅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作用,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下降。本组有 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管理问题患者自行外出,大量饮酒,导致低血糖症。

1 次严重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甚至可能成为致命因素[4]。因此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研究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低血糖发生:(1)加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学会正确判断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对糖尿病伴随疾病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加强降糖药物的作用要有清楚的认识,以便调整用药。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用药后低血糖要有清楚的认识,因输液袋输入胰岛素时,胰岛素的吸附率低于输液器,有条件应用输液袋输液,避免低血糖发生。无条件可采取在输液前及输液中摇晃输液瓶的方法,保证单位时间内输入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均匀。(2)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是一种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有效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详细的饮食及用药指导,饮食要求定时定量,保证营养充足,如果患者食欲差饮食不好要及时调整用药,将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及正确处理低血糖。(3)糖尿病患者出现记忆力及视力下降者应该在家属及护理人员监督下用药,避免患者用错剂量或出现重复用药。(4)糖尿病患者提倡运动,但运动量要适中,以轻、中度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后低血糖发生,最好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30min/次,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立刻监测血糖。如果外出活动,应随身携带糖块。 (5)由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糖,因此对此类患者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磺脲类降糖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占很大比例,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提示,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每年发生率为 19‰,而其诱发低血糖反应的病死率是4.3%,老年人用磺脲类治疗其低血糖发生率可达 20%[5]。因此老年人用磺脲类应从小剂量开始,建议选用半衰期短、蓄积作用小的降糖药。(6)患者住院期间加强管理,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大量饮酒,预防低血糖发生。

总之,加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工作仔细认真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加强血糖监测,完全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6-8]。

1 汪幸思.低血糖症及其发病机制 [J].生物学教学,2003,28(5):59-60.

2 江明性.药理学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07-408.

3 王晨荣,廖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206-207.

4 Cryer PE,Davis SN,Shamoon H.Hypoglycem 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902-1912.

5 韩辉,姜秀云,张栩.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77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27):56-57.

6 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7 黄伟雄.健康干预对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

8 罗翠花,张海珍,邓伟娴.糖尿病患者社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76.

猜你喜欢
低血糖症磺脲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低血糖症应如何调治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