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扩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

2010-08-15 00:51赵青海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孔底沉渣清孔

赵青海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灌注桩认识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等截面灌注桩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挤扩多支盘灌注桩。所谓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就是在等截面灌注桩桩身伸展出去支盘,该支盘提供了比该段桩身更大的侧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桩本身的承载力。该施工工艺具有技术简单,施工方便,无挤土、振动、强噪声污染等优点。然而,由于多支盘施工的特殊性,这对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我公司在济南西客站施工的住宅楼挤扩多支盘灌注桩,对影响孔底沉渣的主要原因、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1 孔底沉渣过厚的原因分析

1)清孔方式选择不合理。清孔方法应根据现场具体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方法等合理选用。清孔方法直接影响清孔效果,清孔方法选用不合理,将不能有效清除孔底钻渣和置换孔内泥浆,也就无法控制孔底沉渣层厚度。2)清孔泥浆指标控制不准。清孔过程中采用的泥浆指标(主要是指密度、粘度、含砂率等)不符合要求,或孔内泥浆指标未达到终止清孔标准即结束清孔,也会导致孔底沉渣厚度过大。3)孔壁泥皮掉入孔底。施工机具碰撞孔口或孔壁,导致孔口坍塌或孔壁泥皮剥落,使孔底沉淀物增多。4)清孔结束与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太长。清孔结束与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过长,造成孔内泥浆中砂粒沉淀,使孔底沉淀物增多。5)清孔时间不够。清孔持续时间不够,不能有效地将孔底钻渣清除干净,或孔内泥浆置换不充分,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过大。

2 实际施工中对孔底沉渣控制的方法

2.1 成孔方面的控制

1)根据现场条件和规定要求设置护筒,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护筒的保护,防止碰撞或振动造成孔口坍塌。2)钻进成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泥浆循环情况,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 1.15~1.25。3)钻进时根据地层情况适当调整钻进参数,控制钻进速度。4)施工过程中保持孔壁任何部位静水压力不小于0.02 MPa,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 m以上。5)上下钻具、钢筋笼和导管安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撞孔壁。

2.2 泥浆的指标控制

1)清孔过程泥浆指标。清孔时泥浆密度一般应比钻孔泥浆密度小,但泥浆密度及粘度过小,会影响孔壁的稳定性;采用正循环清孔时,泥浆密度及粘度过小,还会影响泥浆悬浮钻渣的能力,降低清孔效果。清孔过程中泥浆指标控制为:相对密度1.05~1.10;粘度 16 Pa◦s~ 20 Pa◦s;含砂率小于 4%。2)终止清孔泥浆指标。终止清孔泥浆指标一般控制在以下范围:相对密度1.03~1.15;粘度 17 Pa◦s~ 20 Pa◦s;含砂率小于 4%。3)清孔的方式(采用三清孔法)。本工程清孔分三次进行:a.当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一次清孔,一清利用钻具进行。待孔口泥浆密度1.15 g/cm3~1.25 g/cm3、漏斗粘度18 s~28 s、孔底沉渣小于100 mm时,经质检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提钻具下挤扩机进行支盘施工。b.挤扩支盘成型后,提出挤扩机下钻具二次清孔,确保孔内泥浆及挤扩掉块、孔底沉渣符合要求。二次清孔完毕提钻具下钢筋笼、安放导浆管。c.三次清孔利用导浆管进行。钢筋笼在孔内固定完毕,导管全部入孔后,将导管底口提离孔底约0.30 m,采用正循环工艺进行第三次清孔。当泥浆密度在 1.03~1.15、孔底沉渣小于50 mm后,经质检员、现场监理检验合格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3 沉渣厚度的检测

对于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而言,混凝土灌注前,如果孔底沉渣太厚,不仅会影响桩端承载力的正常发挥,而且也会影响桩侧阻力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了桩的承载能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孔底沉渣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端承桩不大于50 mm;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大于200 mm;摩擦桩不大于100 mm。

因为支盘桩是以端承为主的桩,可以按照端承桩的要求进行沉渣厚度的控制,也就是沉渣厚度应控制在50 mm以内。由于目前孔底沉渣厚度的测定方法不够成熟,所以介绍我们施工的具体测定方法——垂球法。

测量孔底沉渣所用的垂球是采用钢质材料做成的小圆柱体。在垂球的上端系上测绳,然后把球沉入孔内的泥浆中,慢慢下放,凭操作人员的手感判断沉渣的顶面位置,感觉垂球到达沉渣顶面时,及时记录所放测绳的长度 HC(包括垂球的高度),然后,与钻孔深度 HZ比较,两个数值之差ΔH就是沉渣的厚度,ΔH≤50 mm,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测量后必须复合测绳的长度,以消除由于垂球的下坠引起的测绳伸缩,避免产生误差。

4 检测结果

所有桩在混凝土灌注前均进行了沉渣测量,孔底沉渣最大为40 mm,满足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合格率100%。

桩的高、低应变动力检测由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检测中心完成;按设计要求,现场随机抽取了39根桩进行了高应变动力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对189根桩进行了低应变动力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桩身完整性均良好,166根为Ⅰ类桩、23根为Ⅱ类桩;无Ⅲ,Ⅳ类桩,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语

影响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施工中只要我们能够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机具设备等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加强施工检测,就可以将孔底沉渣厚度控制在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就能确保多支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及承载能力。

[1] 武 熙.挤扩支盘桩及其成型设备——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43.

[2]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 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 《桩基工程手册》编委会.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 黄 海.挤扩支盘灌注桩桩身变形对桩顶位移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8,34(23):100-101.

猜你喜欢
孔底沉渣清孔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基于数值模拟的上向扇形孔孔底距优选研究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浅谈内孔孔底精整创新技术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冲击成孔灌注桩桩底零沉渣施工方法
关于灌注桩沉渣厚问题的探讨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
中和铁氧体法净化低浓度Co2+废液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影响和沉渣性质
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管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