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临床观察

2010-08-17 08:55孙宁田丽君
中外医疗 2010年30期
关键词:烯酮司酮异位症

孙宁 田丽君

(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的常见病,具体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最常发生部位在卵巢,容易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尽管大多表现为良性病变,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甚至恶变,术后另加药物治疗可减少复发[1]。我院近年来对52例患者进行了跟踪治疗,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以及停药后的复发率进行了对比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52例,均为育龄妇女,平均28.6岁,其中腹腔镜手术30例,开腹手术22例,5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进行分期,52病例全部为Ⅲ期以上。所有患者术前3个月均未服用过激素药物,术前检查排除肝脏疾病和内分泌等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平均年龄相近,临床期别和激素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服用孕三烯酮组25例,服用米非司酮27例,两组都在月经来潮第2天给药。孕三烯酮组: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疗程为6个月;米非司酮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用药期间每月回院复诊,全面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复查肝功能。术后每半年回院复查1次,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妊娠等方面情况。

1.3 临床观察与疗效判断

52例患者均在术后服用药物,用药后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进行妇科例行检查,必要时B超检查,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比如经期痛、下腹痛、性交痛等是否减轻,服药时是否有副作用,比如体重增加,皮肤改变或者阴道异常出血等。

1.4 疗效判断标准

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妇科检查盆腔异位结节触痛减轻或未发现盆腔包块;无效: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复发:术后再次出现周期性下腹痛,盆腔包块以及结节出现,即原有症状减轻后再次出现。术后复诊,服药期间每月1次,停药后半年1次,2组平均复诊时间相近,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表1 2组临床疗效分析[例(%)]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分析

2组患者术后服用孕三烯酮或米非司酮连续治疗半年,2种药物术后控制症状有效率达100%,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下腹痛、痛经、性交痛等症状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组药物用于术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用药期问均无复发,米非司酮组27例,全部缓解,停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7.4%;孕三烯酮组25例,全部缓解,停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8%,对2组药停药后半年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2.2 副作用比较

2组患者服药4~8周后出现肝酶升高,孕三烯酮发生率67.8%;米非司酮组发生率为36.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米非司酮组引起的体重增加及皮肤改变均低于孕三烯酮组,而2组药物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见表2。用药期间2组个别患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服用米非司酮出现呕吐随即停止用药,大多数患者服用胃复安、维生素B等均能坚持到疗程结束。

2.3 停药后月经恢复对比

2组患者停药后月经都能够自然恢复,孕三烯酮组为25~40d,米非司酮组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24~37d,2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月经恢复较快。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2]。目前而言腹腔镜手术是最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卵巢抑制是最好的药物治疗,手术-药物-再次腹腔镜手术三阶段是最好的联合治疗,妊娠和助孕技术是最好的期待治疗。

目前EMS手术首选腹腔镜手术,但其术后复发率为40%,与开腹手术较为相似,单独用手术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不能达到痊愈的效果,因此手术后服用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衍生物,第11位上有一个二甲氨基苯的侧链,对孕激素和皮质醇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和中度的抗雌激素作用,它能抑制排卵,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及异位病灶生长。研究表明孕三烯酮通过与调节基因表达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对靶组织起作用,它可抑制垂体FSH与LH的分泌,与孕激素受体有强的结合能力,并能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对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作用微弱。并有弱的雄激素活性,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升高,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导致异位内膜萎缩甚至吸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主要是头痛、体重增加、潮热、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能有效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米非司酮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抑制卵巢的功能,诱发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还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下调其性激素受体的含量,阻断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性,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还有可能降低异位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旁)分泌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我院研究资料显示,以上2种药物的疗效非常相近,无显著差异,均可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

表2 副作用比较(%)

目前治疗内异症药物很多,但并无统一标准,而且有的药物如EnRH激动剂由于价格昂贵[3],患者经济压力难以承受,故而不能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我院选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内异症,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使异位病灶萎缩,降低复发率,且停药后月经能自然恢复。而就副作用而言,在胃肠道方面,米非司酮的副作用比较明显,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停止服药,而2组在肝功能损害、痤疮、体重、阴道无规则流血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因为孕三烯酮为激素类药物,用后出现体重增加,痤疮、潮热明显等症状。孕三烯酮在肝功能损害、阴道无规则流血等方面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一言以蔽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能有效地防止异位症复发,提高妊娠率。通过以上的分组用药的临床观察,直接证实了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有巩固治疗的显著作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相比较而言,2种药的疗效相同,但副作用方面,米非司酮副作用相对较轻,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熊朝艳,张莲香.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14).

[2]庄桂莲,侯加平,张平,等.孕三烯酮联合直肠用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9).

[3]高冠峰.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4).

[4]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 8):478~ 480.

猜你喜欢
烯酮司酮异位症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缩宫素与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