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案例

2010-08-22 05:40齐仁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通信协议搜索引擎基础知识

齐仁德

“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案例

齐仁德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84

1 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网络基础及应用。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4)学时数:用时1周,其中上正课1课时,实地调查、访谈、课下动手操作、学件制作等课外用时3~4课时。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3)了解构成网络的软硬件资源;4)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2.2 教材分析

第四章“网络基础及应用”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例是“网络基础及应用”的第一节课,是本章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网络世界的门槛。学好这一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整体性的认识,让学生对网络这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不仅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充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本节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计算机网络的构成4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简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现场环境让学生对网络的类型进行认识,并穿插几个相关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其重点在于网络的功能与分类,难点在于相关有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的理解等。

表1

2.3 学习者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网络的机会很多,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网络进行聊天、网络游戏、浏览网页等操作,但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基础知识了解非常少。

3 设计思路

本节课例内容理论性较强,为了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除结合日常接触到的实例和上课用的网络机房讲解基础知识外,还可以设置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查找相关任务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就地取材,利用学校的网络机房,结合平时的上网实践和常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引入构成网络的3个要素——通信主体、通信设备、通信协议,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风网络的一般定义。在介绍网络的功能、分类和构成时,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任务中的相关信息,并协助学生对所查出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

4 教学准备

1)硬件:网络机房整理。2)软件:制作教学幻灯片。3)资源:高中信息技术课本、搜索引擎。学生在本课时之前已经能够使用IE访问Internet,会使用搜索引擎。

5 教学过程(表1)

6 课后反思与评价

本课时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免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灌输,成为填鸭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本节课在教学中以实际存在的和学生实际应用的例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摆脱一味的灌输,而且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获取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判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通信协议搜索引擎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基于Z-Stack通信协议栈的红外地温采集电路设计
掌握基础知识
基于DMX512通信协议的多路转发器设计与研究
基于NS-3的PLC多频通信协议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网络搜索引擎亟待规范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Nutch搜索引擎在网络舆情管控中的应用
基于Nutch的医疗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开发
广告主与搜索引擎的双向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