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ush-over方法分析桥墩的P-△效应

2010-09-04 09:26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杜长虹李晓莲
河南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墩顶分析模型桥墩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杜长虹 李晓莲

用Push-over方法分析桥墩的P-△效应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杜长虹 李晓莲

P-△效应是指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结构产生了较大的水平侧移和存在着较大的竖向荷载,而在结构构件中产生一定附加内力和附加变形的现象。

Push-over方法建立在静力非线性分析基础之上的,通过结构的非线性变形能力评价它的抗震能力,并且可以给出结构的破损倒塌机制,从而发现结构的薄弱环节,与通常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相比,具有计算简单、结果明确的特点。本文采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桥墩的P-△效应。

一、计算实例

本文进行Push-over分析计算所采用程序的是Buffalo大学AndreiM.Reinhorn等人编制的IDARC程序。

1.算例一。某市立交桥,1991年竣工,该桥为连续梁桥,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墩,主桥长234米,宽9米,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5~17米不等。混凝土等级为C20,该桥按地震烈度七度设防,场地为Ⅱ类场地。桥墩在竖向平面内高度差异很大,为一典型的不规则桥梁结构。在进行Push-over分析时,鉴于该桥全部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且各桥墩配筋相同,故选取三个典型桥墩,进行结构的P-Δ效应分析。墩顶集中质量均为1900kN。截面计算如图1所示。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推荐的方法建立Push-over分析模型。

图1 桥墩简图及Pushover分析模型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对于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横桥向各墩的地震荷载,均按单墩模型计算,即把一个墩相邻两跨质量的一半集中在墩顶,不计各墩之间由于上部结构所产生的联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我们这里在计算时假设墩底固结。基于以上建立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表1 圆形单柱式桥墩,截面参数

单柱式桥墩截面参数见表1计算参数见表2。

表2 圆形单柱式桥墩,计算参数

根据结构考虑Push-over分析的结果,画出结构考虑和不考虑P-Δ效应的基底剪力和墩顶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单墩的基底剪力和墩顶位移曲线

图3 双柱式桥墩简图及Push-over分析模型

2.算例二。某市立交桥,1992年竣工,该桥为17孔单层立交桥,桥长337米,宽9米。立交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桩,灌注桩基础,板式橡胶支座,混凝土等级为C30。该桥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场地为Ⅲ类场地。桥墩配筋相同,选取一个典型,墩顶集中质量均为2180kN。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推荐的方法建立Push-over分析模型,同算例一。另外,在动力分析中,建立合理的梁与墩顶之间的位移关系,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大,对于横桥向动力分析,特别要注意梁与墩顶的横向水平位移关系,以及梁与墩绕竖向轴的转角关系。对工程中常见的情况,可以假设梁与墩顶的横向水平位移相同(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方法,所以不考虑支座及梁的高度),而梁与墩绕竖向轴的转角关系与支座类型及支座布置方式有关,需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所以本文假定主梁横向与墩固接。计算简图如图3。

双柱式桥墩截面参数见表3,计算参数见表4。

表3 圆形双柱式桥墩,截面参数

表4 圆形双柱式桥墩,计算参数

根据结构考虑Push-over分析的结果,画出结构考虑和不考虑P-Δ效应的基底剪力和墩顶位移曲线,如图4。

图4 带横梁的双墩的基底剪力和墩顶位移曲线

二、结论

1.P-Δ效应的影响与结构的本身物理参数有关。

2.结构1-1,1-2,1-3的P-Δ效应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原因在于这三个结构的截面相同、配筋相同、所受轴向荷载值相等。但高度不同,导致了三个结构的抗弯刚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P-△效应的影响随结构计算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3.结构2-2和结构1-1的刚度相近,但轴向荷载值结构2-2要大于结构1-1。结果它们受P-Δ效应影响程度相差很大。可知,轴向荷载值的增大会导致P-△效应的影响增大。

4.笔者认为,并不是实际工程中所有结构都要考虑P-△效应影响,合理配筋的长细比小于5,轴压比小于0.2的结构可以不用考虑P-Δ效应影响。如结构1-1,1-2。对于自重较大,轴向荷载也大的桥墩,必须考虑P-Δ效应影响,如2-2。

猜你喜欢
墩顶分析模型桥墩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装配式预制小箱梁下部结构墩柱计算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轨道交通预制拼装桥墩设计和施工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重载运输条件下桥墩横向振幅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启发式语言分析模型
墩顶现浇段长度对横隔梁的影响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
IFC4结构分析模型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