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接触相对运动关系的判断

2010-09-06 02:55胡向阳姚慧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乙车甲车附着物

胡向阳,姚慧芳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湖北警官学院 实验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4)

车辆接触相对运动关系的判断

胡向阳1,姚慧芳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湖北警官学院 实验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4)

作者结合实际研究了交通事故或涉车案件中,如何判断两车是否接触、接触时的相对运动关系等问题,总结了两种较有效的判断方法。

车辆;接触;相对运动关系;判断

在交通事故或涉车案件中,尤其是大车刮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时,对两车是否接触、接触时的相对运动关系的判断,往往对事故或案件性质的判断起到关键作用。所谓相对运动关系的判断,即是对事故发生时两交通工具相对运动时的速度、主动和被动关系的判断。本人结合多年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及交通痕迹鉴定经验,总结了两种检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利用擦划痕迹判断相对运动关系

在交通事故中,当事双方车主在紧急情况下,常会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车身侧面碰擦、挤压的情况多见,因而常在车身侧面形成线条状、片状、撕裂状和切划状的痕迹。而痕迹的特征,与它们接触部位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弹性、韧性、硬度等)、表面涂层等因素有关。

(一)车身碰擦痕的结构特征

车身碰擦后会形成线条状痕迹,具有一般线条状痕迹的结构和特征,包括痕起缘、痕止缘和痕迹面三个部位。车辆的碰擦痕迹一般有两种形状:

1.锥状形状

呈“锥”状的,一般是造痕体从开始接触物面,力量由小增大,痕迹由浅入深,直到运动终止而形成的痕迹。观察此类痕迹,可见起点处光滑,无颗粒残渣堆积物,比较整齐,由浅入深,由窄变宽,呈“锥”形。痕迹中被括起的毛刺尖端指向起点,终点一般有停顿和印压现象,且常存有从物体表面擦刮下来的颗粒状残渣或堆积物。

2.棒锤形状

呈“棒锤”状的,一般是造痕体与物面接触时力量轻、痕迹浅,直至接触终止时造痕体仍在继续运动。观察此类痕迹,可见起点处光滑,无颗粒残渣堆积物,比较整齐,由浅入深,由窄变宽,在接近终点时,痕迹又由深变浅、由宽变窄,逐渐缩小成“棒锤”状。痕迹中被括起的毛刺尖端指向起点,终点处没有停顿和印压现象,痕迹面上可见微量的油漆及灰尘等物质。

痕迹的起点形态与接触的角度、速度、接触部位等因素有关,撞击时有的先形成凹陷状痕迹,后形成线痕。

线条状痕迹的种类特征是痕迹的长、宽和局部形状。线条状痕迹的个别特征是单一凸起和凹陷线痕峰、腰、谷结构,它反映了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部位的外表或端面的细微凸凹特征。特别粗大、明显、连贯的凸起或凹陷线痕,能客观反映造痕体接触部位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突出特征,它稳定、可靠,鉴定价值高。车体侧面长的线条状痕迹一般呈波浪状和断续的情况;车辆上突出的螺母和螺栓,在接触中会在承痕体上形成凸凹线痕;车辆上突出的长条形部件,会在承痕体上形成片状的擦划痕迹,这些痕迹常能反映出反光镜、车门把手、螺母、螺栓和其他接触部件边缘的形状特征和加工特征。

(二)车身碰擦时的相对接触状态及痕迹的方向

1.甲乙相向

车身侧面碰擦时,无论两车各自的速度如何(两车都在运动,或一车运动一车静止),两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均是由车头向车尾(见图1、2)。

2.甲乙同向的4种接触状态

(1)甲静止乙运动

甲静止、乙运动时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是由后向前;乙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则由前向后。

(2)甲运动乙静止

甲运动、乙静止时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的方向是由前向后;乙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则由后向前。

(3)甲快乙慢运动

甲、乙都在运动,甲比乙快,甲超车时与乙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是由前向后;乙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则由后向前。

(4)甲慢乙快运动

甲、乙都在运动,甲比乙慢,乙超车时与甲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是由后向前;乙车车身侧面的擦划痕迹方向则由前向后(见图3、4)。

图3 甲车

图4 乙车

通过观察和检验车体刮擦痕迹的轻重变化、线条痕迹的粗细变化,镶嵌物的压入方向,痕底附着物翘起端的指向和堆积物的形态、附着物的拉伸方向和颜色变化等,能够分析判断造痕体相对于车体的运动方向。

二、利用油漆、泥土等附着物的堆积方向判断相对运动关系

(一)痕迹形成的机理

车身表面常见的附着物有液态的与粉末状的两种,如油、水、油漆、泥土和灰尘等。当两车发生碰擦时,在接触部位上不仅会形成擦划痕迹,而且车身表面的油漆、泥土和灰尘等附着物也会发生转移。

甲乙车辆相互接触后,产生的物质交换现象存在3种形式:

其一,由于碰撞和刮擦作用,两车接触部位的附着物发生互相转移,即甲将其表面的附着物留在乙车上,而乙车将其表面上的附着物留在甲上。

其二,乙车表面的突出物在甲车侧面刮擦,而将甲车表面上的附着物质刮走。

其三,甲车表面的突出物在乙车侧面刮擦,而将乙车表面上的附着物质刮走。

(二)车身碰擦时的相对接触状态及附着物的堆积方向

甲乙两车侧面碰撞时,由于接触的方向和接触状态不同,镶嵌物的压入方向和附着物的堆积方向也不同,堆积物总是向超车方向堆积,检查接触部位粗糙面上附着物的堆积方向,可以判断两车碰撞时的主次关系。具体的判断方法是:

1.甲乙相向

车身侧面碰擦时,无论两车各自的速度如何(包括一车静止),两车身侧面附着物的堆积都在运动方向的一面(见图5)。

甲、乙相向运动

图5

甲静止、乙运动

图6

2.甲乙同向

(1)甲静止乙运动

甲静止、乙运动时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附着物堆积在背向乙车运动方向的一面;乙车车身侧面的附着物堆积在朝向运动方向的一面(见图6)。

(2)甲运动乙静止

甲运动、乙静止时发生碰擦,甲车车身侧面的附着物堆积在朝向运动方向的一面,乙车车身侧面附着物堆积在背向甲车运动方向的一面(见图7、8)。

甲运动、乙静止

图7

甲运动、乙静止

图8

(3)甲快乙慢同向运动

甲车车身侧面的附着物堆积在朝向运动方向的一面,乙车车身侧面附着物堆积在背向甲车运动方向的一面(见图9)。

甲乙同向运动、甲比乙快

图9

甲乙同向运动,乙比甲快

图10

(4)甲慢快乙同向运动

甲车车身侧面附着物堆积在背向乙车运动方向的一面,乙车车身侧面的附着物堆积在运动方向的一面(见图10)。

三、应用案例

2008年11月28日22时,某市发展大道唐家墩国美电器商店门前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12月8日,该市公安局交通大队送来东风牌两轮电动自行车左刹车手柄一个,要求鉴定手柄球面上的油漆及擦划痕迹,是否为事故中的电动车与大货车撞击所形成。

经检验,电动自行车左刹车手柄(见图11)为白色铝合金材料制,外层涂有一层黑色油漆,长15.10cm。在手柄末端球形部外侧左上方有一处宽约4mm、长约5mm的线条状擦痕(见图12);擦痕下边沿至后侧有一宽约1.2mm、长约2cm的蓝色油漆痕(见图13)。

技术人员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手柄上的痕迹,并制作了痕迹检验照片。

图11

图12

刹车手柄上的擦划痕迹,线条平行分布,深度、光洁度、方向均一致,是一次形成。因痕起缘在右侧,痕止缘在左侧(见图12),作用方向是从右向左,相对现场车位即从后向前,与交通事故情节一致。但仔细观察线条状擦痕表面,绝大部分表面没有油漆附着,仅在擦痕下边沿的两条线痕表面上沾附有油漆(见图13),说明手柄上的擦划痕迹不是与有油漆的车身碰撞时形成,据此推断,手柄上的擦划痕迹不可能是电动自行车与卡车碰撞形成。

图13

图14

后经交警调查查明,事发当时当事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在路口追上大货车后,在大货车静止时用左刹车手柄从侧面由后向前擦蹭车身,形成了如图14反映的油漆痕迹,与鉴定结论一致。

[1]刘建军主编.交通事故物证鉴定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高国斌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3]解云等.痕迹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李 烽】

Judgment on Vehicle Contact Relative Motion Relationship

Hu Xiangyang1,Yao Huifang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2.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Wuhan 430034,China)

Authors summarized two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issues on how to judge whether two vehicle contacted each other,an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relative motion from the realistic traffic accidents or cases involving vehicle problems.These two methods are of practical value.

vehicle;contact;relationship of relative motion;judgment

D912.1

A

1673 2391(2010)03010103

20091223

胡向阳(1964-),男,湖北英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乙车甲车附着物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邛海湿地冬季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船底涂层有什么作用?
谈“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求甲车的速度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巧思妙算
理解中点巧求路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