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从运气学说论治温病的贡献与特色探析

2010-09-12 03:33岳冬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吴鞠通李瑞吴氏

岳冬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温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变化规律关系密切。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1758~1836)对温病发生与运气变化的相关性作了详细阐述。吴鞠通撰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和《医医病书》等著作。吴氏生活年代温疫多发,促使其对温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了外感热病的学术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对中医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氏深谙运气之理,认为“医不备四时五行六气之学,万不能医四时五行六气之病”[1],总结了温病发病、诊治与运气条件的相关性,为温病诊疗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温疫易发时段与六气格局分布相关

吴鞠通强调温疫易发时段与六气格局分布密切相关。在《温病条辨·原病》中开篇引用了运气七篇大论原文:“《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2]”吴氏《温病条辨》刊行原因之一,即是预备来年(己未,1799年)二之气的温厉大行。

六气变化规律及温疫发生年份举例表

可见,六气之中温疫发生时段为初之气、二之气、五之气、终之气,与现代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季节相近。且温疫好发之时虽然主气各不相同,但客气均为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

2 君相两火加临易发温厉

吴鞠通特别强调君相两火加临易发生温厉。吴氏指出:“试观《六元正纪》所载温厉大行,民病温厉之处,皆君相两火加临之候,未有寒水湿土加临而病温者。[3]”《温病条辨·原病》提到:“叙气运,原温病之始也。每岁之温,有早暮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相加临而然也。[2]”说明各年发生温病有早晚轻重的不同,是由于每年的司天、在泉、客气的循环变化和主气、客气之间相互加临不同的缘故。

吴鞠通还指出:“痘证与温病之发同一类也。[3]”吴氏在《温病条辨·痘证总论》中提出:“议病究未透彻来路,皆由不明六气为病与温病之源。”其阐述了痘证发生于子午卯酉之年而他年罕发的原因,认为痘证发生机理为“人生之胎毒如火药。岁气之君火如火线,非此引之不发”[3]。文中阐述:“盖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人身之司君火者,少阴也。少阴有两脏,心与肾也。先天之毒,藏于肾脏。肾者,坎也,有二阴以恋一阳,又以太阳寒水为腑,故不发也,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3]”

3 气运不同决定疫病寒温性质各异

3.1 子午丑未之年多发伏暑

吴鞠通提出,地支为子、午、丑、未的年份多发伏暑。《温病条辨·上焦》三十六条原文指出:“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子、午、丑、未之年为多也。”吴氏阐述了子、午、丑、未之年伏暑为病多见的缘由:“子、午君火司天,暑本于火也;丑、未湿土司天,暑得湿则留也。[4]”

3.2 气运为寒水之年寒疫易发

吴鞠通强调认为,太阳寒水司天、在泉的年份,以及阳干丙年水运太过之年,或加临客气为太阳寒水的时段均易发生寒疫。如吴氏在《温病条辨·寒疫论》中云:“盖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中加临之客气为寒水,不论四时,或有是证。”

4 运气胜复、标本中气理论阐述温病证治机理

吴鞠通运用运气学中亢害承制、标本中气等重要理论论述温病病机、诊治之法。运气胜复主要是指五行生克关系基础上的运气相胜相制、先胜后复的相互关系。标本中气理论主要研究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变化规律及其与三阴三阳的相互关系。

4.1 运气胜复、标本中气理论阐发秋燥

吴鞠通根据运气胜复机制,结合标本中气理论阐述秋燥的发生。吴氏在《温病条辨·补秋燥胜气论》开篇即云:“秋燥方论,及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温病条辨·补秋燥胜气论》原文第一条云:“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吴氏自注中云:“揭燥气之大纲,兼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而燥气自明。重则为寒者,寒水为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内经·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又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按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这也正是吴氏述本论“初未著燥金本气方论……附见于寒湿条下”[5]的原因。

4.2 胜复之理、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分析方药运用

吴鞠通运用胜复之理、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分析方药应用之理。吴氏在《温病条辨·补秋燥胜气论》中指出,近代注释之家多不深求甚考,而不明“胜复之理,与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并举例张仲景《伤寒论》中之麻桂、姜附“治寒之胜气也,治寒之正化也,治寒之本病也”;白虎、承气“治寒之复气也,治寒之对化也,治寒之标病也。余气俱可从此类推。”并在自注的释意中详论其理:“太阳本寒标热,对化为火,盖水胜必克火,故经载太阳司天,心病为多。末总结之曰:病本于心,心火受病必克金。白虎,所以救金也。金受病,则坚刚牢固,滞塞不通,复气为土,土性壅塞,反来克本身之真水。承气,所以泄金与土而救水也。在经谓:寒淫所胜,以咸泻之。[6]”

4.3 标本中气理论阐明伤寒当汗、温暑不当汗之理

吴鞠通运用标本中气理论,比较分析伤于寒者当汗、伤于温暑不可发汗之理。《温病条辨·六气当汗不当汗论》原文云:“盖伤于寒者,必入太阳,寒邪与寒水一家,同类相从也。其不可不发者何?太阳本寒标热,寒邪内合寒水之气,止有寒水之本,而无标热之阳,不成其为太阳矣。水来克火,如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急用辛温发汗,提阳外出。欲提阳者,乌得不用辛温哉!”吴氏提出温暑伤于手太阴断不可发汗。《温病条辨·六气当汗不当汗论》原文指出:“若温暑伤于手太阴,火克金也,太阴本燥标湿,若再用辛温,外助温暑之火,内助脏气之燥,两燥相合,而土之气化无从,不成其为太阴矣,津液消亡,不痉何待!故初用辛凉以救本脏之燥,而外退温暑之热;继用甘润,内救本脏之湿,外敌温暑之火,而脏象化气,本来面目不可失矣。[7]”此温暑不可发汗之理,并强调不发汗之辛甘,亦在所当禁。

5 精通气运之理,临证自有准的

吴鞠通强调精通气运之理,有先知之妙,临证自有准的。吴氏在《医医病书·气运论》提出“五运六气之理,天地运行自然之道”,强调了精通运气之理的重要性。原文云:“精通气运之理,有先知之妙,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未至,太过、不及,何者为胜气、何者为中气、何者为化气、何者为复气,再用‘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者责之,盛者责之’之功,临证自有准的。[8]”吴氏在《医医病书》中设有气运论、医不明六气论和医必备四时五行六气论等专论阐述运气理论对温病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吴鞠通重视温病发病与运气条件相关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提示我们在气候变化无常、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的今天,重视运气变化对疾病发病的影响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1]清·吴瑭.医医病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7.

[2]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34.

[3]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726.

[4]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68.

[5]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80.

[6]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78.

[7]宋乃光,李瑞,赵自强.温病八大名著.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723.

[8]清·吴瑭.医医病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6.

猜你喜欢
吴鞠通李瑞吴氏
Molecule opacity study on low-lying states of CS
李瑞
Wimbledon Tennis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从吴鞠通药食同源应用规律看淮扬菜的中医药养生价值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艺术百家:李瑞
试考“医者,易也”之首倡者兼论其意义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