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研究

2010-09-15 01:15冯德连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铜陵市非公经济比重

冯德连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优化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研究

冯德连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降低风险,增大创新创业成功率,增加创新创业机会,吸引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对铜陵市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优化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发展非公经济,扩大出口贸易,改善环境质量,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工作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铜陵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促进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力引擎,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可见,铜陵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创新创业者的成功取决于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劣。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降低风险、增大创新创业成功率、增加创新创业机会、吸引和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然而,铜陵市的创新创业环境怎样?在安徽省17各地市中的排名如何,需要改善的在那里?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指标体系

(一)区域创新环境指标

区域创新环境(Regional Innovative Mellieu)的概念,最初是由1985年成立的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的学者们在研究欧洲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们将创新环境定义为,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主要的行为主体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集体学习过程,建立的非正式的复杂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提高了本地的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主要有资源、技术、人才、制度、市场、文化等方面,见表1。资源、技术、人才是创新活动的土壤和基础,制度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市场是创新活动的实现场所,文化是创新活动的氛围。只有创新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时,创新主体才能借助这些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外力作用发挥最大的效率。

(二)区域创业环境指标

创业是指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创立新的事业,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的过程。创业者是指参与了企业的创立,或者是创业活动的推动者。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创新动力、最活跃的经济活动,推动了技术进步,带来了新产品、服务和物质财富。同时,创业活动的开展也总是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下进行的,与创业环境密不可分。区域创业环境创业则是由GEM开发出来的用于反映对创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经济和社会特性。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是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它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现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和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评估政策体系等。创业环境指标由9个方面组成。他们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商业环境、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见表1。

(三)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指标

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业环境都是对特定地理区域而言的,都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但是,两者所考察的侧重点不同。区域创新环境重点考察市场主体(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集体学习过程,而建立的非正式的复杂社会关系。而区域创业环境重点考察对创业者影响的因素。

整合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和区域创业环境指标体系,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指标体系主要有六个方面,即资源与公共条件、科学与教育、市场与商务环境、非公经济、制度、创新创业文化。如表1。

表1 三类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分指标评价

(一)资源与公共条件评价

资源与公共条件指创新创业的资本、非农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取五个指标,即人均GDP(元)、职工平均工资(元)、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公路客运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和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天)。利用2008年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提取主成分Y1,用线性回归法取值。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58以上,特征值3.357,KMO为0.681。可以解释资源与公共条件的67.146%。

表2 铜陵市资源与公共条件评价

表2可见,铜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为创新创业的资本投入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生活环境质量不够理想,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天)排名14。客流量也不大,公路客运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排名12。资源与公共条件主成分排名4。

(二)科学与教育指标评价

科学与教育指地区科学技术、教育支出和人才情况。取四个指标,即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R&D人员占全省R&D人员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等学校数(所)和每十万人口中大专以上人数。提取主成分Y2,用线性回归法取值。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37以上,特征值3.391,KMO为0.638。可以解释科学与教育指标的67.818%。

表3 铜陵市科学与教育指标评价

表3可见,铜陵市人才队伍学历层次高,科学技术支出比重大,但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排名13。科学与教育主成分排名4。

(三)市场与商务环境指标

市场与商务环境指地区市场开放程度、利用外资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取四个指标,即出口贸易依存度(%)、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省的比重(%)和上市公司数量(家)。提取主成分Y3,用线性回归法取值。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807以上,特征值3.672,KMO为0.807。可以解释市场与商务指标的91.794%。

表4 铜陵市市场与商务环境指标评价

表4可见,铜陵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排名6,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合肥,但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省的比重一般。对外贸易依存度虽大(74.13%),但是主要是进口依存度大,出口依存度不高,只有4.10%,排名9。市场与商务指标排名4。

(四)非公经济指标评价

非公经济指非国有经济,反映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取四个指标,即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比重(%)、个体从业人员数比重(%)和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提取主成分Y4,用线性回归法取值。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427以上,特征值2.670,KMO为0.705。可以解释非公经济指标的66.758%。

表5 铜陵市非公经济指标评价

表5可见,铜陵市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重排名17个地级市最后,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比重也只有29.30%,排名15位。非公经济排名倒数第三。

(五)制度指标评价

各个地级市都要执行国家和省的统一政策。其差异往往因开发区的层次和所在经济区的特殊政策而异。安徽省国家级开发区有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他各地级市具有省级开发区。芜湖有国际级出口加工区。皖江城市带9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属于国家级实验区。铜陵市还是国家级的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有一定的特殊政策。具有国家级优惠政策的城市赋值2,其他赋值1。皖江城市带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属于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属于第一层次。

表6 铜陵市制度指标评价

(六)创新创业文化指标

2004年11 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7年1月,安徽省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合肥3家,马芜铜各1家。2009年,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名单的通知》(人社厅发 [2009]14号),安徽省合肥、淮北、芜湖、马鞍山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名单。铜陵市没有入围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是试点市或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名单。这三类国家级项目都没有的,赋值1;具有的赋值2。总体赋值分为四级,没有1类、有1类、有2类、有3类者分别赋值1、2、3、4。铜陵市在三类中只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赋值2。

表7 铜陵市创新创业文化指标评价

(七)总体评价

取17个地级市上述六个指标的主成分线性回归法取值,提取主成分Y。特征值4.265,KMO为0.667。可以解释创新创业环境指标的71.086%。可以看出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在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中处于第4位。创新创业环境的综合评价如表8,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六个指标的排名如表9。

表8 安徽省17个地级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表

表9 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六个指标与总评排名表

三、对策建议

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瓶颈在于城市创新创业领域地位、非公经济、出口贸易、空气质量和创新创业文化。

(一)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

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或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加快完善以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市场、政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扩大外地生产要素(特别是产业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大企业的资本)在铜陵市的集聚。创造有利于产业竞争与发展的环境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微电子、旅游产业的创新创业,壮大注意力经济。

(二)发展非公经济

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发展非公经济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举措。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切实减轻非公企业的不合理负担。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的素质,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忧解难。打造创业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加快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步伐,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非公经济的信贷支持。

(三)扩大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范围,而且有利于培育企业家阶层。欧洲大企业家众多与其出口贸易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有一定关系。企业家能力特征(国际化视野、国际市场敏感度、国际市场风险意识)和国际化经验(制度性知识、业务性知识和国际化知识)与企业出口绩效呈正相关。铜陵市出口贸易发展严重滞后,需要大力扶持。

(四)改善空气质量

积极创建宜居城市。以控制大气环境污染为主攻点,以解决环境扰民问题为着力点,实现了城市空气质量。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

(五)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创新创业主体是人,创新创业文化是魂。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文化不仅包括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勇于冒险、不怕失败、宽容失败、敢于冒尖等传统精神,还应具备高科技、大市场、资本流通等新理念。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教育引发创业者的创业兴趣。打造与推广创新创业文化,弘扬勇于承担风险的冒险精神。

[1]李卫宁等.企业家能力、国际化经验与中小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

[2]陈艳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创新环境的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4).

[3]江 虹等.论省级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估——以江苏省各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24).

(责任编辑:吕 进)

F127

A

1671-752X(2010)02-0001-04

2010-03-20

冯德连(1962-),男,安徽明光人,铜陵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中小企业。

2009年度铜陵市重点课题《优化铜陵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研究》(编号:TLKT2009-05)成果。

猜你喜欢
铜陵市非公经济比重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简述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