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解决社会纠纷背后的具体利益
——以湖北省随州市化解三起村民事件为例

2010-09-25 03:11冯仲凯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12期
关键词:征地纠纷矛盾

○ 冯仲凯

着眼于解决社会纠纷背后的具体利益
——以湖北省随州市化解三起村民事件为例

○ 冯仲凯

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本文以徐蓉信访案、金锣山村铁路征地补偿案和李畈村民围堵国道事件的化解处置经验为例,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

一、三起农村事件的概况

随县均川镇徐蓉信访案。2004年徐蓉在均川镇胡家台村租2亩地种植兰草,2007年被洪水淹没,她以此为由,先后6次到京上访,要求均川镇政府给予9万元资金扶持其恢复兰草生产。

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铁路征地补偿案。1999年宁西至汉丹铁路联络线征占草店镇金锣山村土地115.43亩,补偿征用费9.1万元。村民周兴华等人以没有给予农田调补为由,先后8次进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广水市长岭镇李畈村民围堵国道事件。2009年7月30日,安陆市两辆运砂车到该村运砂,碾坏李继成房屋门前的地坪后,双方发生冲突,造成堵塞316国道事件。

二、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调解处置能力不强,催化了矛盾纠纷

当前,部分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对群众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不关心、不解决,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恶化;习惯于发号施令、凭经验办事,不愿意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不稳定因素。如周兴华等人要求“村里给占地农户调补农田,给予失地期间的经济补偿”等等,因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村民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李继成房屋门前的地坪被碾坏后报警,镇派出所接警1个多小时后才出警,到达现场的警察也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抓捕犯罪嫌疑人,激起民愤,引发了围堵国道事件的发生。

(二)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制造了矛盾纠纷

当前,许多群众缺乏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当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后,不是立足就地解决,而是急于求上。“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已成为某些人的思维惯性。徐蓉自认为种植的都是名贵兰草,价值20余万元,其实是普通兰草,不超过3万元。她多次上访,实质上是要“敲一笔”钱。周兴华等人为达到重新分配征地补偿金的目的,一直阻挠调田工作,又利用群众对有关政策不了解,制造矛盾,不断挑动村民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恶势力打击不力,激化了矛盾纠纷

地方恶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煽风点火,是普通矛盾纠纷升级演变为恶性群体性事件的直接隐患。李继成的房屋门前地坪被碾坏后,为所谓“平息事态”,砂场承包人孙立鹏纠集20余名社会闲散人员,携带管制刀具到李畈村行凶滋事,将4名村民打伤,引起村民激愤,导致发生围堵国道事件。

三、化解基层矛盾的策略

基层社会矛盾一旦发生,就要灵活政策,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及时处理。

(一)领导挂帅,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处理,将矛盾就地化解;一旦引发突发性事件,党政领导要迅速赶到现场,及时调集警力,维护好现场秩序。对草店镇铁路征地补偿纠纷案,随州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情况汇报,市委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统一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态度,由市、县、乡镇三级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驻村进行深入调查处理。”李畈村民围堵国道事件发生后,广水市委书记、市长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成立案件侦破、治安维护、调查处理、法制宣传四个工作组,成功处置化解了围堵国道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抓住重点,依法处理

少数组织策划的重点人物、为首者、组织者是矛盾纠纷引发成群体性事件的主因,在处置过程中,要做好为首人物的控制工作。对借群体性突发事件达到个人企图和目的的煸动者、造谣者,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在处置铁路征地补偿案件中,公安机关依法对非法鼓动村民闹访、无理缠访、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周兴华、常元庆、罗永勤、刘成贤等人进行训诫、警告和行政拘留,遏制了他们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广水市在查处组织围堵国道的12名犯罪嫌疑人后,及时抓获了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平息了事态。

(三)抢抓时间,迅速处理

化解社会矛盾的首要观念应当是争取时间,控制事态的发展。铁路征地补偿案件发生后,随州市委迅速成立市、县两级纪检、审计、国土、林业部门和草店镇政府组成的调查工作专班,立即展开调查处理。工作专班先后走访群众30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重新审计了铁路征地补偿资金的收支及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将审计报告和2000年市支铁办关于青苗补偿费标准的文件向全村群众公示;对违规违纪使用集体资金的两名村干部予以党纪处分并勒令退赔;将36家被征地农户的农田全部调补到位。工作专班通过1个月的工作,成功化解了铁路征地补偿纠纷事件。

(四)加强督办,帮扶处理

加强对积留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及时有效解决上访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是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周兴华等人信访积案由随州市委督查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信访局等单位联合挂牌跟踪督办,市信访局每周以《信访摘报》的形式向市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针对部分农户失去经济来源后生活困难的现状,原曾都区政府按照金锣山村农民2001年至2007年种田的纯收入确定了补助标准,向被占地农户发放了4.6万元“生产自救补助”。在解决徐蓉困难方面,救济1.05万元,减免其儿子高中培养费2万余元,纳入城镇低保,批准为城镇廉租房对象,争取创业扶持基金贷款3万元,帮助她走上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之路。

四、化解基层矛盾的几点经验

(一)坚持两种理念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是稳定之源。坚持实事求是,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地方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做好群众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反映和维护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优先解决特困群众的困难,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设和谐社会。

(二)完善五大预防机制

一是完善情报搜集机制。层层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第一线信息,获取深层次内幕信息;加大信访网络建设,开通书记市长热线,拓展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广泛收集、迅速发现不稳定因素的信息,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完善纠纷排查机制。坚持情况报送制度,重大情况随时报送。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回访等台账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规范化、科学化;定期召开调解协调会议,集中了解纠纷排查情况,排查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是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网络,推行首问责任制、首席调解员制、调解员等级制和联席会议制,真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四是完善决策民主机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在作决策、定政策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

五是完善舆论导向机制。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凡是发生涉法舆情,要以党委宣传部门或政府新闻发言人为主,统一发布口径,公安机关不宜先出声,一旦网上有动静要迅速反应,快速报告事实、快速澄清谣言、快速追究责任,慎报原因、慎下结论、慎重对案件定性。

(三)加强五个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领导体系,深入开展为群众“说事日”活动,由党员干部轮流值班,接民访、听民情、化民忧、解民难,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做到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

二是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高、思想过得硬、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化解矛盾纠纷队伍。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综治干部、人民调解员、公安民警等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应急处置等能力。

三是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加强乡镇、村(社区)党组织、民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组人民调解网络,发现纠纷及时调解。

四是加强责任制度建设。实行领导负总责制,具体负责的领导要全面负责信访积案的处理、结案和息访,全程督办,一包到底。实行交办反馈制,各责任单位在承办领导批转的信访积案时,在规定时间内要向交办的领导和信访部门反馈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实行挂牌督办制,对排查的重点信访积案全部实行挂牌督办,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办毕。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工作不力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坚决实行维稳责任追究。

五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随州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楚 朴)

猜你喜欢
征地纠纷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署名先后引纠纷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纠纷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