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论

2010-09-25 03:11赵继棠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 赵继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论

○ 赵继棠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真信,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任何政党、组织和个人,信仰什么主义,做出何种选择,必须用实事说话。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是有根有据的,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

一是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令人信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许许多多的先进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试,却无一成功。自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它既作为建党的根本指导原则又作为推进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建立新中国,使中国的前途命运出现重大历史转折,奠定了中国向前发展的全部基础。“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未来怎么发展?曾一度成为困扰共产党人抉择的重大战略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和解决了这一课题。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前途命运再次发生了重大转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何在和平环境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摆在了共产党人的面前。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大大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了脚跟,发展成就再创新辉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所肩负历史性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发展中面临的矛盾、问题、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我党面对的新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一枝独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中国的前途命运被世界普遍看好,社会主义在中国大放异彩。

二是“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令人信服。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结果,得票居高榜首的是马克思。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人类社会过去的一千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千年,是造就巨人的一千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它虽然遭到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被误解者质疑和责难,或者是被教条者阉割和扭曲,但都未阻挡前进的步伐。它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三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从反面证明马克思主义令人信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纷纷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这对于解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政治、社会的因素,也有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等等,但是,究其管总的原因还是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我们都知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这些国家起初也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后来把马克思主义引向了教条、僵化、穿靴戴帽的死胡同,其结果,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搞得人们不信服马克思主义,搞得没有了指导思想。思想的多元并泛滥,势必引起统一意志、共同理想、组织结构的分解,最终导致政党垮台,国家性质改变,甚至国家解体,沉痛的教训值得世人铭记。

长时期以来,少数人鼓吹马克思主义是舶来品,连包含德国人在内的欧洲人自己都不信,为什么中国人要信?在这样的思潮鼓噪下,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信仰。以暴露出来的一些腐败分子为例,他们在忏悔罪行时,首先反思的是失去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以至迷失了人生方向,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反面。真信,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根本标准。只有真信,才会自觉自愿地真学、真懂、真用,才会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巩固信仰,不至于误入歧途。党员干部要做真信、真学、真用的表率,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众多英雄模范人物那样,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二、活用,让马克思主义永葆勃勃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说,《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的阐述和我国建党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才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

一是与时俱进地运用这个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对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总的指导原理,而对于这些原理的具体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江泽民也曾指出:“离开本国实际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些深刻论述告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掌握其中的理论精髓,更要将蕴含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推动实践的科学指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要牢牢把握几个“变”与“不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没有变;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有的东西是变化发展的,比如,中国变化发展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甚至有些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现在来看却是错误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来发展它、修正它、完善它。

二是不断创新这个理论。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深入研究、实践、总结和创新,我们党相继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个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就是要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是用理论作指导做好正在做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还要通过指导实践来检验自己、发展自己。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各项成果,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保证,转化为谋划工作的科学思路,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干好我们正在干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学发展。第三,做事情要做得更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要做得又好又快,以树立社会主义中国新形象。

三、普及,让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所掌握

先进的科学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大众化后,才能使人民群众从不认同到认同,才能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一是必须反映人民利益。按照马克思的阶级观点来分析,任何理论和学说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从本质上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先进科学理论,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突破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必须向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聚焦,向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向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聚焦;必须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火热的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源头活水。只有这样,理论才能吸引群众,才能为群众所看重。

二是必须让更多的人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学说,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用这种理论体系教育人民,必须有一个大众化的转化过程。大众化就是运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把政治话语转化成为大众话语,把停留在政治文件和报告文献中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易于被人民大众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理论从理论家的书本上、从思想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真正被群众掌握,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大众化不是简单化,更不是庸俗化,是一种深入浅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方法;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有的放矢的创造性的理论教育活动。我们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国情,努力创新大众化方法,在掌握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注入中国元素和时代气息,说自己的新话,增强表达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

三是必须坚持用好的学风作引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自觉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关键是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统领,着眼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广大党员干部首先用理论武装起来了,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然后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武装广大群众。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善于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在历史关键时刻正确选择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关系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我们深信,只要坚持真信、活用和普及,就一定能让鲜艳的理论之花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

(作者单位 湖北省罗田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 楚 朴)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