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2010-09-28 01:19李聚方
测绘通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顶岗测绘技能

李聚方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李聚方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构建了“两轮顶岗,五化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两轮顶岗;五化教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 2006年启动的首批 28所示范性建设院校,通过 3年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创新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该模式对于其他相关测绘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两轮顶岗,五化教学

1.两轮顶岗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是基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两大就业面向,即面向测绘企业和施工企业提出的培养模式。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测绘成图和工程施工测量应用两方面职业能力,并依据两方面职业能力的相对独立性,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进程划分为两阶段理论教学和两阶段顶岗实习。通过两阶段教学和两阶段顶岗实习,即学习—顶岗,再学习—再顶岗,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达到了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实习与岗位的融合。

两阶段教学分别安排在第 1、2学期和第 4、5学期。两阶段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第 3学期和第 6学期进行。

2.五化教学

为保证两轮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课程教学必须贴近岗位,为学生“两轮顶岗”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态度、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基本一致,为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了“五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任务化、技能训练标准化、实训项目生产化、顶岗实习岗位化。

1)课程教学项目化。专业课程围绕不同的测绘项目所需测量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构建项目课程,根据“项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等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工作。

2)实践教学任务化。专业与企业共同合作,结合实际生产任务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由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

3)技能训练标准化。技能训练严格参照专业资格证书要求和行业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训练。技能训练以工程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以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需测量工作的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进行技能训练。

4)实训项目生产化。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并组织学生按企业作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承担完成企业生产任务。

5)顶岗实习岗位化。学生完全以作业员的角色到企业参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参加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要求”强化训练,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感知企业现代管理制度,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 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

为保证“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常规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1.创新型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描述专业培养目标。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拓展能力 (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适合“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型课程体系,使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达到上岗的要求,同时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根据测量工作特点和所需素质要求,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特别增设了专业素质培养课。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想,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重组后的课程体系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测绘成图课程模块,第一轮定岗实习,工程测量应用课程模块和职业发展潜力课程模块;第二轮顶岗实习。

(1)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该模块主要体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必备基本公共素质和能力要求,注重“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六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设置见表 1。

表1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设置

(2)测绘成图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测绘成图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体现了对毕业生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入测绘行业关于测绘成图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该模块课程授课结束后,即进行第一轮顶岗实习。具体课程设置见表 2。

表2 测绘成图模块课程设置

(3)工程测量应用能力培养模块

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测量应用能力,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体现了在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监测中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具备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测绘仪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具备各种工程施工放样能力;具备各种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测绘行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关于工程施工测量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该模块课程授课结束后,即进行第二轮顶岗实习。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

表 3 工程测量应用能力培养模块课程设置

(4)职业发展潜力培养模块课程设置

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现了对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具有工程施工、监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中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获取、应用测绘新技术的能力。具体课程设置见表4。

三、“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教学进程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学进程:两学期的地形图测绘理论、技能教学和第一轮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形图测绘的工作能力;第二阶段教学进程:两学期的施工测量理论、技能教学和第二轮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的工作能力。两个阶段教学过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表4 职业发展潜力培养模块课程设置

2.项目课程开发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主要针对专业课程,即测绘成图课程和工程测量应用课程。这两部分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范式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产品,核心是开发过程。

1)专业调研。调查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

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实际上是工作任务的分解,目的是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描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课程结构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过程就是课程重构的过程,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重构工作体系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4)课程标准编制。项目课程标准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主要内容。

5)学习项目设计。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课程中的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

6)教材开发。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包括教科书和各种教辅材料,尤其要注重开发数字教学材料。

3.运行与实施

以专业教学进程为依据安排专业教学,主要从教学调度、资源调度、教师调度、实训室开放和技能考核等五个方面保障专业教学的运行与实施。

(1)教学调度

合理安排专业教学进程,使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有机衔接。原则上第一轮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第二轮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与课程有关的实习实训,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可分别安排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调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时,根据生产项目的内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进程。

(2)资源调度

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用于专业教学。①整合利用学校资源:主要利用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控制测量三大实训室和专业机房,进行综合实习实训教学,根据实训室的教学满足条件分批次安排各班级的实习实训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专业技能认证系统,开发网络课程和开展专业技能认证,提高教学效果。②整合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真正的测绘生产任务,以达到专业教学的目的。

(3)教师调度

充分发挥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各自优势,教学互补。在教学安排上,企业兼职教师主要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学校专任教师主要从事课程教学工作,对某些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由兼职教师代上。在教学组织上,针对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成立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教学组,定期研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提高教学质量。

(4)实训室开放

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技能训练功能,推行实训室开放制度。实训室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实训资源的效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针对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学生有组织的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认证等,实行实训室开放,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前提下,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实训室开放实行两级管理制度,测绘职训中心负责具体开放管理工作。有条件实施全面开放的实训室,可试行早 8点至晚10点的全天开放、值班运行的管理模式。

(5)考核与认证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与认证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采用校内考核与认证;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企业为主;生产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学校为主。

[1]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兰荣.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职业,2008(27):21-23.

Personnel Tra in ingM ode of Combination of Study withW ork for Engineering Survey Speciality:Creativity and Practice

L IJufang

0494-0911(2010)07-0071-04

P258

B

2010-03-31

李聚方(1963—),男,河南兰考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顶岗测绘技能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拼技能,享丰收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画唇技能轻松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