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与分析

2010-09-28 10:50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参与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刘 湘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与分析

刘 湘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密切相关。本文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9级四个教学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课堂;参与;定量和定性分析;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好比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这就意味着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学,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因此,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进行自己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英语课堂参与度研究的意义

1.学生的心理需要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需要”在心理学上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根据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需要大致分为两个等级:归属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者的满足使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得到尊重,在班级里拥有与其他同学平等的地位,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而后者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动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求自身的不断发展。

2.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外语课程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通往交际目标的一系列言语活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实际交际活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标作了解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语法规则和英语句型;学生而不是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所以应该大力鼓励学生的参与。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都以考试为导向,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是真正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显然,这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让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时间得到保证;换言之,就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

要改善和提高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首先要了解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为此本课题组利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数控专业和制药专业四个教学班共 156名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状况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存在很多误区,其参与现状极不乐观。

1.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定量分析

本课题组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学生在一节英语课45分钟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优、中、差三类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调查所得平均结果,对学生在一节、一周内的参与情况进行推算,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课学生参与情况一览表

由上表可知,按照学生每节英语课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平均水平推算,一节之内,他们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就达19分钟,累计一周则要浪费38分钟(0.8节课)。更值得注意的是,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时间方面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差生与好生相比,一节之内,相当于要少上24分钟(0.5节课),累计一周则要少上48分(1.1节课)。固然差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过以上对英语课堂学生参与时间的累计分析,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差生将会不断产生,而且,他们与优等生、甚至与中等生的差距还会不断加大、加深。

Allwright & Bailey(1991)对学生课堂参与模式进行了粗略的分类。他们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分为可观察到的活动和不能观察到的活动,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参与都是可以观察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在的心理现象。因此,本调查将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分为言语参与和非言语参与两个方面。其中言语参与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质疑;主动回答,齐声回答,点名后回答;询问同学;课堂讨论,对话;戏剧表演等活动;非言语参与包括:做笔记;听课但沉默;倾听他人的回答;点头或摇头;上课的坐姿;目光或面部表情等。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对学生在英语课上的参与形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5%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以非言语参与为主,以言语参与为主的学生仅占不到20%,而且他们的参与多数只停留在全班齐声回答或教师点名后回答这些被动的形式上。而近15%的学生自认为几乎没有课堂参与。

2.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定性分析

让学生描述一个积极参与的学生形象,或让教师列出判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标准,尽管具体的描述或标准会因人而异,但是,他们公认的一个答案是:积极参与的学生是那些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在这种误解的导引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存在着以下误区:

(1)积极答问即为课堂参与。

课堂上,教师往往热衷于用频繁的问答来制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教师滥用提问时,使许多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显然,“答问”并非学生参与的唯一形式,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实施或甚至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参与。

(2)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

多数教师将课前准备的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根据 “剧本”中“剧情”发展的需要,设计几个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作为“点缀”,学生没有主体地位,仅仅是“课堂表演”中的一个配角。所谓积极参与的好学生不过是一个好的配角,不参与的学生则是一个不合格的配角。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相反,却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觉”——教师需要我们参与,否则,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不能完成,这场戏就得演砸了。

(3)学生的参与是对教师的服从。

既然是配角,学生自然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必须得到教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教师为他们设计的种种活动。慢慢地,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充当“配角”。于是,解题能力下降了,知识的迁移能力也慢慢退化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逐渐缺乏,因此,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和交际能力始终很难得到提高。

三、本研究引发的思考

对学生课堂参与的以上理解显然违背了主体性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目标,在这些观念指导之下的教学必然不能真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教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和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信息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

1.实践因材施教,让学生有能力参与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常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但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那么,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意愿,提高课堂参与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呢?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都是不错的方法。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时可适当地分层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前进;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达到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整个课堂设计有起伏,有层次,这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与实践。

2.实施课堂参与,解决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已经接触很多遍,教师也讲解很多遍的题目或知识点,学生还是一遍一遍地错,有时还涉及到很多同学。其原因并不是问题本身的难度,而是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只充当“听众”。他们一直都只是在听老师分析,而不是自己真正地进行分析、思考!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独立思考,参与知识的构建。

3.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从认真剖析学生特点入手,找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施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改变学生偏重记忆、理解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1]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过曾元. 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J]. 中国高等教育,2000,6.

[3] 刘炜. 英语教学课程的活动本质论[J]. 基础英语教育,2005,4. [4] 黎红亮. 职高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情况的调查[J]. 基础英语教育,2006.

[5] 陈华. 参与式教学的原理、形式及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Researches and Analysis o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 in English Classes

LIU Xiang

The effect of class tea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rticipating of students. The thesis carries on the quota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survey result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class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school. It strongly suggests reform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s’participation to increase teaching competence of the English class.

English; class participation; the quota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teaching patterns

G42

A

1008-7427(2010)11-0140-02

2010-09-19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校级课题(2010YB19)《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参与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