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脑梗死药物治疗中的护理观察

2010-10-17 03:56杨文郁赵玉莲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塞急性期

杨文郁,赵玉莲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疾病。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面积,使缺血再灌注、降低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病6 h内)行静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1]。我科于2007年10月~2009年2月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1~83岁,平均62.4岁。发病均在6 h内就诊。临床表现:意识清楚、言语不清、偏瘫28例,浅昏迷伴失语、偏瘫8例,深昏迷1例。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非血管性异常,无出血倾向及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首先给予尿激酶50万U+0.9%生理盐水20 ml静脉滴注,然后予尿激酶100万U+0.9%生理盐水250 ml静滴,30~60 min滴完。次日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后,给予肝素50~100 mg皮下注射,连用7 d,第9天后予以胃溶阿司匹林75 mg,口服,1 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1],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⑥死亡。有效=①+②+③。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本组3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及相应的精心护理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3 护理

3.1 溶栓前的准备

3.1.1 心理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大部分意识清醒,

表13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结果

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症状,并因此加重病情,影响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应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礼貌的言谈举止、情感表达以及娴熟的护理措施等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焦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十分重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及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顾虑,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溶栓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3.1.2 一般护理 急性脑梗死发病6 h以内为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2],根据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特点,为了使梗死的血管及时再通,需尽量减少从患者入院到给药的时间,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协助医师筛选病例,获得简短、细致的病史,确定有无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立刻行头颅CT检查及各类相关化验检查。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

3.2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与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或共用同一静脉通道,防止溶栓药物外渗,控制输液滴速在60~70滴/min[3]。使用静脉输液泵输入溶栓药物时,正确控制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溶栓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在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鼻衄、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等出血现象,如有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终止溶栓并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动态观察患者肌力及语言变化情况,患者入睡后应每2小时唤醒1次,必要时可再溶栓。由于脑梗死患者动脉内膜损伤较重,在病变内膜局部较易形成血栓而发生再闭塞。动脉溶栓治疗后,需要一定剂量的静脉维持用药,也可在24 h后合用肝素、阿司匹林,以巩固溶栓疗效[4]。

3.3 静脉溶栓后的护理

3.3.1 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征象,心电监护、血压监测12 h。如有意识改变、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本组1例患者并发颅内出血,通过密切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了异常,并通知医师处理后准确采集各项血标本送检,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3.3.2 并发症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颅内、皮肤、黏膜、泌尿、消化系统出血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寒战、变态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有2例患者24 h后症状有反复,复查脑CT排除了出血。部分行脑血管造影者可局部用砂袋压迫,以防止出血[5]。

3.4 康复护理

由于脑血栓起病急,且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急躁,康复欲望强烈,后期会感到悲观失望,因此,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如安慰、疏导,嘱患者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学会自我护理,以利于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在术后1 h鼓励其进食流质,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 ml,可预防血容量不足、低血糖反应及胃肠道突然扩张而诱发的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尽可能缩短术后进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6]。

4 结语

综上所述,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根本性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力争在时间窗内溶栓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1]张海欣.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0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40-41.

[2]林近.急性脑梗塞早期静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2):144-145.

[3]甘敏.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545-1546.

[4]郑东明.367脑梗塞治疗体会[J].武警医学,2001,(5):284.

[5]沈言修.脑梗塞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1994,22(4):19-21.

[6]徐亚军.脑梗塞治疗体会[J].武警医学,2001,(5):283.

猜你喜欢
尿激酶脑梗塞急性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