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的经验证据

2010-10-20 07:27邓春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比重竞争力服务业

邓春宁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技术进步与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的经验证据

邓春宁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文从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出发,结合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相关评价指标,运用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服务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探讨技术进步在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和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技术进步;服务业竞争力;贡献率

1 引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影响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并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然而,与同等收入的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无论在水平上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近些年来,国外学术界关于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与竞争力的关系(DAVid,2001)、某一服务业行业的竞争力研究(Philip,1998)和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Paul,1999)等.国内学者则主要侧重于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人大课题组,1997)、服务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黄作明,2004;王淑婧,2005;李廉水,2008)和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倪鹏飞,2004;李江帆,2005)等.但是,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的差异,他们对于服务业竞争力的界定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对此,本文从区域服务业整体的角度认为,服务业竞争力是一国或某一区域服务业本身以及相关要素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综合.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因素和管理要素.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之一.

2 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梳理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拟采取递推法探讨迈克尔·波特关于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和笔者关于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2.1 迈克尔·波特关于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 lE.Porter1947~)从企业、产业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着手,对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基于此,迈克尔·波特从产业层面系统阐述了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由竞争核心、战略要素、竞争领域、竞争模式、价值链、竞争阶段、竞争力获取途径、竞争力优势维系等8个方面组成的极富操作价值的系统性产业竞争力理论.同时,迈克尔·波特提出,“技术革新是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产业结构变化以及新兴产业创造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所有能够改变竞争规则的因素中,技术革新属于最显著的一种因素.”[1]“技术除了自身对成本或差异化产生影响,还通过改变或影响其他成本或差异化驱动因素来影响竞争优势.”[1]

2.2 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以技术进步为纽带的发展战略,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服务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且“技术革新可以增加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在金融服务、计算机和通讯等产业中,技术革新正使产业边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把全体产业包陇在一起.”[1]也就是说,利用技术进步,将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等高技术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娱乐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改造与更新,在不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加强服务业与其他部门的渗透与融合,将服务业各部门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和成熟技术在其他部门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能够迅速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而且有利于改变产业自我循环和产业关联度差的状况.

3 技术进步对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绩效评价

3.1 1978~2008年我国服务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演变

按照国际惯例,衡量一国或某一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或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两个:(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体就业人数的比重.

表1 1978~2008年我国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 单位:%

从表1可知,1978~2008年,我国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从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分析,1978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仅占我国总就业人数的12.2%,2008年这一比重则攀升至33.2%,几乎占总就业人数的1/3,表明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与世界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具有较大的差距.截至2008年,我国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仍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产值比重(50%~60%)和就业比重(45%~60%),显示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在国际上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

3.2 利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变化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水平及其产生原因,本文采用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Solow)提出的“余值法”测算1980~2008年我国服务业增长过程的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剖析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估计结果如下:

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1980~2008年间我国服务业不变价总产值、不变价资本存量和劳动者人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57%、14.34%和5.44%.其中,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17%和26.16%.同时,计算得到1980~2008年间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增长速度和贡献率分别为5.17%和44.66%.显然,相比世界发达国家60%以上技术进步贡献率,我国服务业产出的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3 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考察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有赖于分析技术进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对于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省为例,借鉴李建平等人研究的科技竞争力和服务业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及排名(如表2),分析科技竞争力对于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表2 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科技竞争力和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比较

根据表2可以看出,科技竞争力是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地区科技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基本和服务业竞争力的排名相吻合,即科技竞争力越强,服务业竞争力的排名也相对越强.考虑到科技竞争力是制约或促进着技术进步速度的主导因素,所以,区域科技竞争力越强,意味着该区域技术进步速度相对越快,区域服务业竞争力也相对越强.

4 利用技术进步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4.1 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平台,对于加快建设基础性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充实消费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从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要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从信息技术、市场需求、人才培育等方面,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作为商品生产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4.2 利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

利用技术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大现代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与渗透,对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分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此,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健全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和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快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和邮电通信业的信息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扶持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

4.3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普及和运用,对于拓展服务业产品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引导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最终改善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此,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提升百货、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不断开拓消费性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技术装备,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点,整合和改造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黄茂兴,等.技术选择与产业机构升级——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李廉水,等.长三角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测度及比较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4〕王宜虎,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

F 719

A

1673-260X(2010)12-0066-03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08JC790018)

猜你喜欢
比重竞争力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