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符号的组合构思方法初探

2010-10-20 07:27郭希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解构景观设计符号

郭希彦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景观设计符号的组合构思方法初探

郭希彦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个完美的景观作品不是符号的堆砌和任意拼凑,而是经过设计师对多种符号进行提炼、组织、整合,最终体现为理想的景观效果,本文从实际设计案例中研究设计符号的组合关系,总结分析出引借、解构、夸张、共融、重复、置换等六种符号构思手法,以期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中,对设计符号的应用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

景观设计;符号;组合构思

世间的万物就其本身形态而言都存在某种结构,因而有了事物形态上的差异.同样,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结构,它使事物成为联系的整体.比如建筑,建筑自身具有某种形式结构,建筑之间也通过某种结构形成组团、街区、城市.景观和建筑一样,一个完美的景观作品不是符号的堆砌和任意拼凑.因此,研究景观设计上的符号组合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设计符号的组合构思方法.

1 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表达

符号是一种通过可感知的事物现象并显示其意义的媒介物,它传达给人特定的信息.景观设计的本质就是在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同时传达给人深层次内涵的情感和思想.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的初期构思往往只是一些点、线、面、体的基本符号,经过设计师对多样符号进行不断推敲、提炼、组织、整合,最终体现为充分准确表达设计师理想的景观效果.例如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琉璃瓦、红柱、大红灯笼、漏窗、匾额及对联、京剧川剧脸谱、龙凤纹样等符号,就能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则将复杂文脉、不同背景的文化,利用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材料进行整合重构与解构,将人们熟悉的符号变形、分裂、重新编排,从而体现出一种新的紧随时代的特殊意味和效果.现代设计则更是将灯光、科技、材料在组合上运用到极至,从而在视觉上传达出极强的时代符号.

2 景观设计中的符号组合

创造符号固然重要,但仅有好的符号而无好的选择和组合仍无法得到完美的整体效果;景观符号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景观作品的形态千变万化,并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和文化特征.因此,笔者试从实际设计案例中分析景观中的符号组合手法.

2.1 引借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符号手法.环境景观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和时代文化脉络紧密联系.人们对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是一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将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投射到当代景观设计中,使其带有传统的文化信码,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作品能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不少现代景观的优秀作品就是较好地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符号而获得成功.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主体和环境景观的设计中都引借了大量传统的建筑文化符号:江南园林中的白墙黛瓦,民居中窗的形式,重檐的凉亭,院落式的空间及园林小品等,走出了一条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演绎传统文脉的路子.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中心水池的造型借用了意大利地图,罗马风格的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陶立克柱式以及塔斯干柱式等多种古典柱式的引用,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符号引借的景观作品.

2.2 解构

解构是指对传统符号和现有规则约定的一种颠倒和反转处理.解构强调的是符号的分解、碎裂、叠合和组合,主张符号的解散、分离、片段、缺少、不完整和无中心.解构打破了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强调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解构的设计手法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表述方式,从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视觉面貌.对设计符号的解构,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分裂、片断、不完整和持续变化的创作手法,使原有的视觉元素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新整合应体现其朴拙、大气的文化内涵,或以浓烈的色彩,体现其强烈而浑朴的生命本质,加之动感丰富的空间构架,形成全新的空间语境.只要解得典型,构得和谐与自然,就能鲜明显现出设计的文脉与创造价值,既合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又合乎观众的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保留文化符号的某些肌理,通过对元素符号的重新解构,使人们在感受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领会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草坪和铺地设计,(见图1、2)解构的铺装,用一种稍显扭曲、破坏、混乱的手法,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段泥泞、一段黑暗的历史.

图1 、2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解构式扭曲、混乱的铺地和草坪

2.3 夸张

按《辞海》的解释,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予以夸大和强调,达到既超越实际又不脱离实际,既新异奇特又不违背情理的境地,从而突出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效果.”因此,夸张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在某种限度和原则指导下的夸大和强调.在设计中,夸张往往是对符号的提炼、分裂与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并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象征符号,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景观设计中通常应用于具有某种导向性的构筑物或标志性的雕塑上,这种夸大的结果使人第一眼就了解作品的“形”所强调的意义.如福建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广场景观中,设计师在广场入口标识的设计上就采用夸张的手法,以夸大的民居建筑构建作为入口标志,强调了导向标识的同时也体现了特色民居文化.(见图3)西安大雁塔广场的主入口雕塑,是一本巨大的摊开的书本,仿佛在引导人们进入这个历史定格的景观场所中.书本的雕塑是一种符号,夸张的变形可以让人们联想到书本里述说的历史故事.(见图4)

图3 闽台缘博物馆的入口标识雕塑

图4 西安大雁塔广场的入口标识雕塑

2.4 共融

符号的共融主要用在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改造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的设计方面,即让旧建筑的精彩片段嵌入新的环境景观中,成为新景观的一部分.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历史得到延续,新旧景观得以相互协调.如上海“新天地”的空间环境改造设计,既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又赋予新的功能.在海派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天地”,反映不同审美追求性质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习俗,彼此相得益彰,融合共存.在“新天地”的原有空间环境中,保存下来的老墙体和玻璃与混凝土建成的新墙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了旧建筑的生命力.上海的“新天地”一方面展示着上海这个城市商业文明的独特传统,另一方面又表现着城市当代经济生活的面貌和特色.历史悠久的里弄建筑,其传统的空间形态与现代空间相结合和叠加,既保留了很多传统商业经营的特色,又表现了公共活动的独有情趣,历史与文化在此得以关联与延续.

2.5 重复

重复是在符构层面上对符号进行组织的基本手法.在景观设计中,提炼出一种符号作为基本单元,并将其重复使用,从而起到刺激感官、强化主题的作用.这种符号的重复可以造成强烈的韵律感和秩序感.如古希腊神庙中的柱廊,使用相同的柱子作为基本体,以矩阵的形式不断重复,形成威严、肃穆之感.在一些具有纪念性意义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中,符号的重复组合也是常用的设计手法.如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纪念园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在代表双子塔的基坑周围的广场上创造了一片栎树林,树木以直线式栽种,形成强烈的秩序感.同时利用栎树特有的拱形枝干,使人们联想到大教堂的拱顶,设计师在改善其荒芜环境的同时也用巧妙的符号重复手法表现着对创伤的抚慰.

2.6 置换

“置换”本为化学名词,是指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换出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符号的置换更多的表现为材质或功能的替换,是设计师用新生材料和现代设计语言来诠释传统文化的方法之一.如苏州博物馆新馆里的亭子的设计,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亭中部为洗漱台.整个亭的形式是对“中国古亭”的解构和重塑,保留了传统亭的结构,用现代材质置换了传统园林的土木结构,使传统的园林元素有了新时代的印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符号置换的典型.(见图5)在其他细节设计中,如屋顶不用瓦片,而是铺设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隐喻“瓦片”.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添了新的诠释,营造出“望远”的意境.

图5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亭子

“瓦当”则用钢材加工而成,造型上也对传统瓦当进行了简化,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的置换创新,对传统瓦当作新的诠释.

多样的符号需要合理的组合才能准确应用,从众多成功的设计案例当中可以看出,设计符号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引借、解构、夸张、共融、重复、置换等手法是笔者尝试着从前人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总结分析出的符号组合构思,而且这些组合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们往往同时并存于一个设计作品当中.因此,研究景观设计符号之间的构成关系及组合关系极为重要,将符号组合关系的构思引入到景观设计中无疑会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3 结语

景观设计师有效运用设计符号在自己的设计行为中就像人们运用文字语言一样,有利于交流传达的通畅.在设计工作中,既要扎根于往昔的经验、继承人类文明的遗产(古今中外、已存在的典型的代表性符号),又要不断紧随时代,将人文、科技、环保等主题大胆融入到新的设计符号中;既要掌握创造丰富信息的基本符号,又要对这些符号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准确地运用于设计工作实践中,才能使设计师的设计目的在与受众沟通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传达和认可,使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胡飞.艺术设计的形式符号及意义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过伟敏.置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命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戴志中,舒波,羊恂,赵冶.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TU 986.2

A

1673-260X(2010)12-0133-03

猜你喜欢
解构景观设计符号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还原
学符号,比多少
解构“剧本杀”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符号的由来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