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0-11-01 07:10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河南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堂

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朱 伟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朱 伟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一浅谈。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笔者认为,要让信息技术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画图”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实践。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笔者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美丽的图画绘制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刚开始,笔者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啦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成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学生的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笔者启发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变化颜色等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画。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勇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促使他们勇于创新。也就是说,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信息技术课堂,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摆在信息技术课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和谐创新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淡化教师权威,激活学生创新的灵感。21世纪的优秀老师应该倡导现代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要做到这点,老师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在教学中顽强地表现自我,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犯错,表扬学生错得有思想、有道理、有典型意义,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就错改错。另外,一定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现代教学不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有民主才有对话,对话是相互的沟通、交流,是积极的互动。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积极地回应,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情绪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地调动,创新空间才能得到大额地开拓。

2.注重角色切换,营造有利的创新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方面的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展。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的关键在于老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分享创造、发挥的愉悦。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多操作,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从理论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负起责任,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等诸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创新

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去想“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如在学习《艺术字》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有多种选择,并多次修改,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创新。如今,几乎所有学校电脑室的教师机上都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笔者在平常的听课当中发现教师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其实过多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的一项原因就是: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决不代替。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人格指创新精神或创造性个性倾向,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保证,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那些心理特征。创新人格的组成成分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不能一提起创新,就想起具有社会价值的计算机的发明和制造、计算机的飞速更新和换代。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而言,新的程序设计、新的操作途径和新的操作技巧等都是创新,只不过是在窄小的群体范围内体现价值创新而已。其次,要消除学生创新的自卑感。不要认为创新都是专家的事,其实人人都可以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第三,要抓住学生的任何一点点新想法、新做法或新设计等,进行简短地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行为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明确自己创新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第四,鼓励学生进行超越,与时俱进。最后,要经常赞美学生,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成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