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谍战剧的类型创新和有效传播——兼论电视剧《密战》

2010-11-25 22:57陶家璇
文艺论坛 2010年6期
关键词:谍战剧传奇情感

■ 陶家璇

自从2006年《暗算》热播以来,谍战剧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再一次绽放出其传奇的魅力,引起了观众的观赏热潮,于是也出现了扎堆拍谍战剧的现象,但好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大多数谍战剧都是人物单薄、节奏缓慢、逻辑混乱。2009年年初的《潜伏》则有了一次发展,将谍战剧推向了高潮,俨然形成一种全民讨论“潜伏”现象。然而《潜伏》之后,谍战剧是否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谍战剧如何能实现突破?这都成为创作者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不过,随着一部反映现代涉外保密防谍斗争题材的《密战》的出现,则较好地实现了谍战剧类型的创新,再次调动起观众的观赏欲望。

一、类型创新:“传奇”和“感伤”的融合

电视剧《密战》的成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类型融合的创新尝试。中国观众有着两种观赏的审美期待即“感伤”和“传奇”①。“感伤的日常生活表述”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后来也被中国电视剧所借鉴。“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感伤,发掘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感伤性。无论悲剧或喜剧,都是以强烈的感伤性为基础的。这种感伤是在都市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建立的想象……它具有典型的情节剧特色,显示了现代都市对于情的特殊敏感性。这种情的直接宣泄和表达,一方面是对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情的困境和匮乏的热切抗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情的渲染和表达透露日常生活现代主体的想象空间。感伤的市民生活的表述就是依赖于对家庭日常生活和个人机遇的表达,来获得自己的观众的认可的。它们往往异常琐碎,却又极大地满足了都市大众的文化想象。”②家庭伦理情感剧是在中国有着充分的情感基础的电视剧类型,有着充分的观众的基础,这和中国电视剧观众的收视群体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牵手》、《金婚》等电视剧受到欢迎的原因。艺术是关注于人的情感,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首先是要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典型人物或群像,通过他们的命运际遇,生活的起伏跌宕与普通观众的心灵产生契合。《牵手》《金婚》等家庭情感伦理剧则是以“情”为线索,着重塑造这种感伤的情感生命体验。

如果感伤类的作品着眼于“情”,传奇作品则着眼于“奇”。所谓“传奇”就是“极大满足人们从现实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超越的愿望。它是白日梦般地超越平庸的现代都市日常生活的症候。它提供了一种对于正义、秩序、英勇行为、侠肝义胆等等的超越性想象。”③可以说《潜伏》《暗算》等电视剧就是使得观众在对传奇的感受中得到想象性的满足。传统的谍战剧,能够将每个人物塑造的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典型性,但他们又经常有着传奇性和神秘感,如《暗算》《潜伏》中人物每个人都很典型,而且很有传奇色彩,电视剧也是想着重塑造这种传奇的魅力,给观众以审美享受,但在同时,观众也会感觉这些人物离我们很远。

单一的电视剧类型在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充分发展,各种类型电视剧都被观众阅览无数后,这种电视剧已经很难再调动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如何再度吸引观众则需要在关注观赏的“集体无意识”中置入新鲜的血液,从而给观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就是《密战》所取得的突破所在。《密战》在一定意义上则是完成了这两种类型融合的创新。使得观众在对人物的“传奇性”的想象中,完成自己“感伤性”的情感宣泄,获得情感的认同。《密战》看起来,“谍战”是明线,“情”是暗线,两条线索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但实际上“情感”线是更能起到主导作用的线索,谍战的惊险,更是为了凸显保密人的执着和敬业,以及生存的压力,是为完成“情感”线上这些平民英雄形象的塑造,突出他们“平凡的伟大”。武梅她们的“传奇”谍战经历为这些保密人的“感伤”的情感生活起到反衬的作用,“传奇”与“感伤”的互相依托,在满足观众“窥视”“传奇”的同时,最终完成了对“感伤”情感的表达,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塑造出典型人物。

在好莱坞的创作中,电影的类型杂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状态,旧好莱坞时代的西部片、歌舞片、恐怖片等七大类型电影,发展到新好莱坞时代,早已被类型融合的电影所取代。尝试给予观众不同的观赏、审美体验。《暗算》《潜伏》等引起观众观影热潮的传统的谍战剧,它们显得精巧别致,它们极力向内挖掘,着力将故事讲到极致,充分利用悬念设置等技巧,吊足观众的胃口,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审美感受。不仅仅是在叙事结构、叙事技巧、矛盾冲突、悬念设置等层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塑造了一个个有着生命质感的鲜活的人物,并给观众传达了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意义”的价值。他们可以称为单一类型的深度突破,有着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不同于它们,《密战》在塑造人物形象,平民英雄的同时,更多的是将谍战类型和情感伦理统一,将“感伤”和“传奇”融合在一起。反谍是武梅他们的工作,与国外间谍组织的暗战是故事的一条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好似是一条线,但在这条线的每个面上,有把诸多人物的情感故事勾连在一起。在这每个面上,每个“保密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心路历程等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他们和每个普通都一样,也有着情感的困惑,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纷扰。武梅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老保密”沈家父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秦风与儿子的相依为命,刘志军的情感纠葛、佟一凡的宦海浮沉等等。只是他们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要比一般人经受更多的压力和困惑,他们对家庭,对子女,对朋友的愧疚,而这些生活状态的真实呈现,在剥落了保密的神秘感的同时,将他们还原成了一个个普通的人,使得观众能够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观众在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的感受中,体悟着一种纠结的感情,也就能够理解他们,同情他们,进而敬仰他们。在这种经典叙事中,无意识当中就把主流的意识价值形态和观众的审美感受得到很好的缝合,完成一次完美的融合,这是传统的谍战剧所不能达到的一种效果。

二、有效传播:“观赏性”和“思想性”的交融

电视剧的生产其实就是一种大众传播。传播是有目的性的,不仅是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在确保人类文化的历史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谍战剧就是主旋律精神的一种传播,如何达到传播的有效结果则是必须关心的问题。每一个传播过程都由传播者、传播内容、讯息载体、媒介渠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等要素和环节构成,“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传播效果实际上是作为这些环节和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出来的”④。具体到电视剧的创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关系,电视剧是内容产业,要实现有效传播,首先要传播内容价值观念的正确,其次,就是要注意传播技巧的应用。以前传播主体过分估计了传播媒介的能力,提出了“子弹论”“皮下注射论”⑤,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传播的能力很强,但研究证明,传播效果的实现还必须依赖于传播技巧。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诉求法等等。内容提示法有“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⑥之分,前者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只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者则是在传递对自己有利信息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传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一理论其实在电视剧创作中也有应用,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以前的谍战剧等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只注重“一面提示”,把我们的正面人物塑造得成为“神”,无所不能,而对反派角色则很弱智。试想如果反派一个个都是面瓜一样,何以我们的英雄会有如此的牺牲?本身就缺乏可信度,也就无法调动起观众的观赏欲望,而只有高手对决时,这样才会好看,这是以前的主旋律电视剧经常出现的毛病。而“两面提示”则改变了这种状况,这在《暗算》《潜伏》《密战》中都得以体现,它们塑造出了具有典型性的反派人物,反而更映衬出正面人物获得胜利的艰辛。《密战》中在塑造了武梅、刘志军等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间谍“蝴蝶”这个反派形象。“蝴蝶”有着清晰的思路,对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有着细致、精密的安排,手段毒辣但又诡秘异常,武梅正是在与这样的高手的交锋中才凸显出来,在精心塑造“蝴蝶”从而最终完成了对武梅的沉着、冷静、缜密形象特质的塑造。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剧的运作已经非常商业化,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而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是应有之义,谍战剧由于能够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性的戏剧矛盾冲突和主旋律的所要宣扬的精神实现完美的对接,所以很受欢迎。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谍战剧在面向市场的同时,由于其本身还负载的传递主流精神的价值诉求,需要在商业,意识形态之间追求平衡,达到“观赏性”和“思想性”的融合,这就使传统价值观念的硬性传播必须柔性表达。

在传播技巧上还有“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⑦的区别,而通过娱乐的方式诉诸感情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选择。电视剧是商业的,但又是艺术的,商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电视剧的艺术呈现,艺术是人的情感的表达,一部好的电视剧首先要有正面价值的传递,同时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关注人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的“好”电视剧才能最终实现商业和艺术价值。“如果说早期谍战剧的英雄凸显了一以贯之、神性的榜样一面,那么重视审美感性,既体现日常生活中人性的一面,又有历史反思,强调精神信仰成为近期谍战剧的文化特征。从创作实践来看,新谍战剧的文化特征首先在于从‘任务’到人物进行艺术辩证探讨,是主旋律电视剧艺术品质的提升。”⑧《潜伏》《暗算》《密战》之所以好看,在于把人物写活了,塑造了安院长,阿炳,黄依依,余则成,翠平,武梅、刘志军、沈伟国、李崖、陆桥山等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形象。以人物的“真”来打动人。所有的艺术都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而这依托于人物的塑造。《密战》尽力争取在保持传奇特质的同时剥落其神秘感,让剧中每个正面人物都显得平实,质朴和真诚,增加其平民化的色彩,力图塑造出真实和现实感。武梅等形象的去神化,这样的英雄人物让人感觉更真实,刘佳的表演也很到位,朴实,真挚,没有矫揉造作,感觉就是我们周围的人,让观众感同身受;沈伟国这个老保密的形象,没有以往死板的面孔,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有着温情的一面;秦风则有情有义,正是由于看重友情,使得他对佟一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继而造成了自己的遇害;而佟一凡这个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有着复杂的内心挣扎;“蝴蝶”很酷的感觉如同《潜伏》中的李崖一样,人物形象性格很鲜明。

除此之外,《密战》还以高科技的“炫”来吸引人,这也是传播的技巧选择,诉诸于直观的感性感受。受惠于得天独厚的时代条件,《密战》作为现代谍战剧,尝试在剧情中大幅度引入科技元素,力图对当今时代保密防谍工作高科技和信息化特色的呈现,其对高科技的应用是《暗算》《潜伏》所无法企及的,这使得观众大开眼界,虽然与好莱坞谍战片差距不小,但也不妨碍这些高科技在电视剧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很“炫”的感觉,带来“视觉快感”,增加了吸引力。但由于是初次尝试,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如若干技术环节的不够严密,网络上流行给《密战》中的高科技技术应用纠错、找虫,其实这未尝不是好事,可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借鉴。

电视剧与电影一样都负载了传播文化的功能。《密战》等谍战剧比较成功的实现了将主流文化传播完全通过商业的模式来传递,自然地引导到对精神,信仰的主旋律表达方面去。通过轻松、娱乐的路径,从而达到主流文化传递的彼岸,观众随着情节的推移,很自然的被引入到了剧情所设置的情景之中,在自己的观影欲望被满足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影片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如同《云水谣》一样,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来隐含表达着对团圆的乞求和渴望,通过这种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演绎,从而达到观众的情感的共鸣。

《密战》在电视剧类型融合和有效传播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尝试,这比一些主旋律影视剧直接的表白要高明了很多,应该说是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式。

注 释

①②③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第9页、第10页。

④⑤⑥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第193页、第203页、第206页。

⑧南华:《从〈潜伏〉看谍战剧的热播与发展》,《当代电影》200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谍战剧传奇情感
安-225,昨日的传奇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坚持,造就传奇
台上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