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读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

2010-12-08 04:32熊斗寅
体育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

熊斗寅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探索与争鸣·

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读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

熊斗寅1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奥林匹克宣言》原本是顾拜旦于1892年11月在巴黎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但讲稿遗失很久,在1994年才被发现,后世称为《奥林匹克宣言》。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历史文献。顾拜旦分析了当时的世界,特别是欧洲体育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首先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议。研究从《宣言》产生背景、内容、意义3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奥林匹克宣言;奥林匹克运动会;顾拜旦

1 《宣言》的背景

说起《奥林匹克宣言》,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非常严肃而重要的政治性文告,例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二战结束时的《开罗宣言》等等。但是,《奥林匹克宣言》与众不同,它不是顾拜旦当年作为文告发表的,而是 1892年 11月 25日他在巴黎索邦大学会议上的一次重要讲话。这本来是一次庆祝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大会的总结性发言,当时由布冬演讲古代体育,朱瑟朗讲中世纪体育,作为该会秘书长的顾拜旦讲现代体育。但顾拜旦在发言结束前突然离开了讲稿,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号召。他在《奥林匹克回忆录》中说:“我已决定用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来结束我的讲演,向世人宣告我恢复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心,我这样做了。”

有趣的是,这份重要讲稿竟失传达百年之久,1966年,由德国卡尔迪安研究所出版的《顾拜旦选集》只引用了讲稿的结束语。据国际顾拜旦委员会主席、选集主编米勒教授介绍,直至1994年德阿马特通过洛桑的大桥出版社,以“奥林匹克宣言”为题,发表了这一讲稿法语手稿的复印件、抄本和英译本。这个“宣言”的标题据说是出于萨马兰奇的建议。米勒认为:“本文在奥林匹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顾拜旦正是在这场演说中,第一次公开大声宣布希望在现代社会复兴古希腊奥运会。”《奥林匹克宣言》全文正式发表,是在2008年1月2日,纪念顾拜旦诞辰145周年之际,在北京举行中、英、法3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首发庆典上。

顾拜旦之所以在大会上突然提出复兴奥运会的愿望,绝非一时的冲动,而是他在心中蓄念已久的打算。早期顾拜旦在一本著作中就表示对古代奥运会的向往。他说:“在古代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奥林匹亚使我魂牵梦萦。这个梦想中的城市从它的形式来看是严格奉献人类的物质需求,但它被祖国的观念变得纯洁而伟大,可以说它拥有一所充满活力的工厂。在我青年时代的心中不断建立起一根根顶天立地的廊柱,在我梦想以革新的原则来发掘它的废墟时,我极力想重建它,让它能够复活。”1896年,他在首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指出:“恢复奥运会并非天真的梦想,而是当代世界大趋势合乎逻辑的结果。”他在描绘了当时的国际体育发展形势后指出:“体育运动逐渐地变得更具国际性,拓宽活动范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变成了可能,当然我甚至可以说变成了必然。”在顾拜旦的晚年,1935年8月4日,他在日内瓦广播中心,以题目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基础》的广播讲话中,重申了这个观点。他说:“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历史的召唤。”他接着说:“历史是和平的最好保障。要求各国人民相互友爱只是天真的幻想,而要求他们互相尊重却绝非空想的乌托邦,但互相尊重的前提是互相了解。此后教育青年纵观几百年,放眼全世界的世界历史,是构建真正和平的唯一基础。”这一教育观和历史观正是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思想基础[1-8]。

2 《宣言》的内容

如前所说,顾拜旦在索邦大学的演讲,实际上是庆祝法国体育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的总结发言,由他来分析当时世界体育的发展形势。所以他开宗明义就从世界体育的3大中心谈起。顾拜旦说:“现代世界体育活动有 3大中心:柏林、斯德哥尔摩和伦敦。3种体系从这3地起源而向其它地区蔓延。这些体系建立在古代世界所深刻了解,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有意无意接受了的理念之上。这些理念可用3个词概括:战争、卫生、体育。我想简要谈一谈这些体育活动的特点,指出这些活动在当代的进程,并描述一下法国参与这一伟大运动的情况。这个伟大的运动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体育的复兴。”

顾拜旦经多次出国考察,对世界体育特别是欧洲体育的发展了如指掌。同时他一直在为法国的教育改革和体育振兴呕心沥血,对法国体育现状更是一清二楚。他所指出的3个体育中心,标志着现代体育发展的3大体系。我们不妨顺着他的思路来了解一下3大体系的基本情况和他对3大体系的许多精辟的论述,正是这些论点构成他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论基础。

19世纪的德国,不仅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发源地,而且是创建新兴资产阶级理论的国土。特别是拿破仑帝国对外侵略扩张,占领了普鲁士的大部分领土,激发了德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德国人民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决心,促使他们发展体育,走上军事体育的道路。这就是德国体操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

说起德国体操,我们要首推它的创始人雅恩(Friedrich Ludwig Jahn 1778~1852年),他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父”,在近代体育史上又称他创造的体操为“杨氏体操”。他是一位体育教育家,普鲁士出生,大学时期学习神学、历史和德语。1811年在柏林郊区修建德国第一座体育场,设有跑、跳、投和角力等场地,还有许多体操器械。他是把学校体育引向社会的第一人,在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国体操的显著特点是将体操运动用于对青少年的军事训练和游戏,强调在训练中应有军人姿势,动作成直线,一次练习多次重复,要求十分严格。强调组织纪律性,要求有坚决服从命令的军人素质。德国体操对于后来体操运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它过分强调军事素质的培养,忽视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人体的健美作用,压抑了参加者的主动性,当时就遭到国际体操界的非议。

从顾拜旦的论述中,看来他是不太赞成德国体操的理念和做法的。这也可能与他的法国立场有关。他对当时法国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状况进行讽刺。他说:“他们(指法国人民)陶醉在胜利中,渐入梦乡。而此时在它们身边,失败,一个痛苦的、彻底的、可怕的失败,已经极大地激发了那些为诸位所知道的事业——德意志帝国的事业而奋斗的人们的力量。由此在柏林诞生了军事体育活动。”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者自身在其革命政党的组建中,也曾带来某些黩武主义的东西,黩武主义在本世纪的进程中曾侵入整个德国。”看来顾拜旦对德国体操的政治倾向持怀疑甚至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从身体的角度上看,德国体操是机械而造作的,构成它的动作本身并无存在的理由,也并非出于自然。只是由于人们赋予其一种目标,赋予其某种伟大的、崇高的、令人激奋和吸引人投入的东西,人们才接受了这些动作的操练。先生们,今天它的成功之处,也许明天就会导致它的衰败。”

由于德国的大批人民移居国外,德国体操在美国盛行起来,同时在澳大利亚和法国也有所发展。顾拜旦分析了美国当时的状况,他说:“美国公民的爱国主义是我所知道的最强大的和最惊人的爱国主义之一。由此而导致的一切(意指德国体操的盛行),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顾拜旦的结论认为:“总而言之,哪里有巨大的野心需要满足,哪里有抱负需要实施,哪里有奴役制度需要粉碎,哪里就有军事体操萌生的机会。” 最后他说他发现一个重要的社会法则:“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远大目标、主要倾向是与他们理解和组织体育锻炼的方式息息相关的。”顾拜旦的这些结论和发现,在近代体育史中有所验证。德国体育后来走向法西斯化,对许多国家的学校体育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谈到瑞典体操,这个体操体系与德国体系似乎针锋相对、完全相反。它的动作柔和优美,被人称之为“弱者的体操”。它比较适合儿童和老人,也适合于病人的康复锻炼。它的创始人之一是林格(Pehr Hunrik Ling 1776~1839年),因此又称“林氏体操”。林格在大学攻读神学和语言学。1799~1804年定居丹麦哥本哈根,1803年开始研究丹麦体操,在那特加尔创办的体操学院学习。1804年回国,1813年在斯德哥尔摩创建皇家中央体操学院,被政府授予教授、院士头衔和北极星勋章。他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医疗体操、军事体操和艺术体操。他认为体操的唯一任务是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所创体操流行于世界各国。

顾拜旦认为:“从德国体操过渡到瑞典体操,就像是在听过一部《英雄交响曲》之后听一部《田园交响曲》。瑞典人民是幸福的,百年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麻烦。他们平静地投入到滑冰这种有益的全国性体育运动中去,也热衷于一种独特的、看似平和的体操,人们以其发明者的姓氏称之为‘林氏体操’。”他在描述瑞典体操的特点时说:“这种体操,概括地说,就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即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部位的锻炼。这是一种奇特的医疗性体操,建立在极其深入的机体系统研究基础之上。这种体操甚至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疗效非常显著。”顾拜旦一方面对瑞典体操缺乏竞技性而感到遗憾,同时他对瑞典体操也抱有希望。他说:“当瑞典体操不再仅仅着眼于病者和弱者的时候,我看不出还有什么会阻止它传遍世界,我绝不会反对促成此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顾拜旦对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评价。

至于英国体育,顾拜旦极为推崇,他两次访问英国,在1888年和1889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著作:《英国的教育》和《在法国推行英国教育》。但是,他在报告中谈到了鲜为人知的英国不久前的体育和社会状况。他说:“当时的英国则只有两种消遣:规矩或不很规矩地做生意,半醉或烂醉地饮酒作乐。中学是社会的缩影,那里没有任何团结精神,教师方面是漠不关心,学生方面是弱肉强食。从这种粗俗而拙劣的组织中,当然预见不到后来的一位教育家以其天才点石成金地创造出那些完善与精妙。是的,我这里要一反法国流行的偏见而坦言,世界上再没有比当前英国青年教育体制更完善、更精妙和更温情的了。”他在这里所提到的教育家,就是顾拜旦十分崇拜的被称为“现代体育之父”的阿诺德。

阿诺德(Thomas Arnold 1792~1846年)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1818年大学毕业后成为教会执事、牧师和家庭教师。1828年任拉格比城的学校校长,他把传统的民间竞技游戏引入学校,利用学生自治的方式使运动组织化,并成为学校一门课程。这一创举形成了学校体育体系,世界各国纷纷效仿。顾拜旦在考察了英国教育之后就在法国和欧洲大力推行这一教育制度,取得了成效。这也是顾拜旦进一步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萌芽。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实际上是顾拜旦教育改革的继续,也证实了现代体育是从社会走向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顾拜旦说:“阿诺德这位伟大的公民,英国教育家的领袖和典范,赋予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一种具体而明确的形式。这个事业得到响应并取得胜利。英国遍地都是运动场地,体育协会层出不穷,你们无法怀疑它的数量。伦敦有多种多样的体育协会,不仅只在贵族区,而且在穷苦的贫民区也有,每个村庄都有一两个。这样一来,即使英国法律没有做出儿童体育教育的相关规定,个人的倡导也会大大弥补这种空白。此外,当英国的子弟们离开故土的时候,他们也随身带上了这些宝贵的锻炼之道,体育运动蔓延到气候迥异的两个半球。”这一段描述显然是顾拜旦在赞扬和宣传英国的体育成就。接着他还提起美国、澳大利亚、开普敦、牙买加、香港和印度开展现代体育的情况。顾拜旦认为:“一股真正的体育热潮正在掀起。”对于法国体育,它把希望寄托在学校体育方面,这是他亲手缔造的事业,尤其是加强学校体育协会的工作。

最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国际体育发展形势,顾拜旦说:“在世纪演变的这个阶段中,它表现出两个新的特点,即民主性和国际性。第一个特点保证了它的未来,现在没有任何东西比民主更具生命力了。第二个特点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前景。当有些人和你们谈到战争的消亡时,你们把他们视为乌托邦主义者;但是,当有人相信战争的可能性将逐步减少时,我并不将此看成乌托邦。这是显而易见的。电报、铁路、电话、深入的科研、会议、展览等等,远比各种外交条约和协议对和平的贡献更大。而体育运动则会做出还要大的贡献,我对此一直抱有希望。”

讲话的画龙点睛之笔就是其结束语:“这些已足以激励我本人开始考虑计划的第2部分(第1部分指教育改革),我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帮助我,我将同你们一起,在符合现代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继续和实现这个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3 《宣言》的意义

《奥林匹克宣言》作为顾拜旦在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传世之作,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经典文献。它的发表距离我们已118年,超过了一个世纪。但我们读起来似乎听到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的大阶梯教室里,面对法国政府要员和体育界名流,以激动人心的十分亲切的声音讲述了当时的国际体育发展形势,正当人们洗耳恭听的时候,他在最后突然离开讲稿大声疾呼:“我将同你们一起,在符合现代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继续和实现这个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尤如一声惊雷,震动了会议大厅,他在《奥林匹克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忐忑不安的冒险心情。他当时做了各种思想准备,例如,有人反对、讥笑、无动于衷,但全然不是。使他完全没有料到的是全场掌声雷鸣,表示赞同,并祝他成功。它回忆说:“他们满怀善意,当时并不理解我的思想,不能领悟一个早已被遗忘的事物——奥林匹克主义。他们也无法将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本质、原则从那些古老的形式中分离出来。那些曾包容奥林匹克主义的古老的形式已经被埋葬如坟墓1 500余年了。”这里我们看到顾拜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家的智慧和胆识,也看到它的远大理想和执着追求。

《奥林匹克宣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顾拜旦第一次向全世界正式宣告要使沉睡 1500年之久的古代希腊奥运会在新时代重见天日。这一声号角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颗照明弹,它唤起世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仅仅4年之后,尽管经过很多艰难险阻,终于在雅典恢复了现代奥运会。可以设想,没有顾拜旦冒着风险提出这一伟大号召,就不可能实现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如果我们联想到奥林匹克运动时至今日的发展,就不能抹杀《奥林匹克宣言》发出的第一声号令。

其次是顾拜旦为了说服与会的官员和同行,把当时的世界体育的三大主流加以评述,爱憎分明。显然他认为德国军事体操不可取,而且注定要走向衰败,对其影响表示忧虑。我国在引进西方体育的早期,也有一部分留德学者提倡过在我国学校中开展军事体操,后来一直在体育教学中有军事操练的影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顾拜旦对瑞典体操比较赞许,但他认为缺乏竞技性。其唯一推崇的是阿诺德创立的英国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中心的体育制度。它预见到一个体育复兴时代已经到来。

顾拜旦在分析了当时的国际体育形势之后,认为:“在世纪演变的这个阶段中,它表现出两个新的特点,即民主性和国际性。”这个论断恰恰是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论基础。说明这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他多次公开发表这一论点并强调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根本区别。1894年 11月16日,顾拜旦在雅典以《现代社会的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为题的重要演说中重申了这个观点。他说:“先生们,我想提醒大家,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呈现出两种倾向,它逐渐变得民主,亦变得国际化。社会革命已经在人们中间完成,也许很快将在事物中展开。这造成了体育发展的第一个倾向;而交通手段的日益快捷和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则造成了它的第二个倾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组织原则和《奥林匹克宪章》充分体现了它的民主性;而4年一度在世界各国轮流举行的奥运会以及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积极参与体现了它的国际性,国际奥委会会旗的五环标志就是国际性的象征。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文化体育活动。饮水思源,我们不会忘记顾拜旦当年为此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付出了光辉的一生。

从这篇演说的历史意义来说,它作为《奥林匹克宣言》是当之无愧的。

[1] 国际顾拜旦委员会. 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皮埃尔·德·顾拜旦. 奥林匹克回忆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 皮埃尔·德·顾拜旦. 奥林匹克理想[G]//顾拜旦文选.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4] 体育词典编委会. 体育词典[M]. 上海:上海词书出版社,1984.

[5] 李晋裕. 学校体育史[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6] 熊斗寅. 一定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J]. 体育学刊,2008,15(7):11-14.

[7] 中国体操协会官方网站. 德国体操体系[OL]. 百度网,2007-10-16.

[8] 中国体操协会官方网站. 瑞典体操体系[OL]. 百度网,2007-10-16.

A great undertaking that brings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Reading the Olympic Manifesto by Pierre de Coubertin

The Olympic manifesto was originally a speech given by Pierre de Coubertin at the University of Sorbonne in Paris in November 1892, but the speech script was lost for a long time, found until 1994, called as the Olympic manifesto later.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iece of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Olympics. Pierre de Coubertin analyzed the world at that time, especially the state and trend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proposed to resume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uthor interpreted the Manifesto in such 3 aspects as the production background, contents and meanings of the Manifesto.

Olympic manifesto;Olympic Games;Pierre de Coubertin

G811.21

A

1006-7116(2010)10-0001-04

2010-09-22

熊斗寅(1926-),男,研究员,教授,研究方向:宏观体育、奥林匹克研究。

XIONG Dou-yin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

猜你喜欢
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
顾拜旦思想及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研究回顾
锦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中的江南贡献
奥林匹克日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开幕
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