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体系探究*

2010-12-19 05:52
关键词:农村土地物流金融

胡 愈

(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205)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体系探究*

胡 愈

(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205)

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构筑农村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关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农村物流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产权制度设计、财税制度安排、土地制度创新、社保制度健全及监管制度完善,以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创建,构成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也是实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农村物流;农村金融;物流金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一 引 言

现代物流金融已成为我国物流界专家学者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现代农村物流作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立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给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本文结合物流和金融,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探讨如何发展农村物流金融,使现代农村物流发展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问题提出

加强现代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在更高层次上构筑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关系,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振兴现代物流产业,推进流通现代化,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和发展战略。

1.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现代农村物流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日益得到了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以人为本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重农科学发展观思想,把反哺“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建设现代农村物流早已列入国家“十五”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又重点将现代农村物流从区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区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与区域物流体系规划同步进行,提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建立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尤其在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52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为促进我国物流业自身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而且为推进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2.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日益发展的强劲推动。近年来,随着全球现代物流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日益发展。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3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物流总额与 GDP总量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高于“八五”时期的1.6和“九五”时期的1.7。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59.6万亿元,增长24%,国内物流业增加值为14 1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1%。尤其是2007年我国物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全国物流总额达75.2万亿,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年加快2.2个百分比;货运总量达到225.3亿吨,增长10.7%,物流业增加值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7.1%提高到17.6%,增加了0.5个百分比,占 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6.7%提高到6.9%。[1-2]由此可见,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日益发展,强劲推动了现代农村物流建设。

3.我国现代物流成本日趋下降的现实牵引。据国家发改委行业报告,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3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8%;2005年物流总成本为33 860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占 GDP的比率为18.6%,同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的比率为18.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991~2007年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共下降了5.7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特别是2007年,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际成品油供需偏紧情况下,我国物流费用保持平稳运行走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4%,比2006年仅上升了0.1%。[1-2]可见,我国现代农村物流成本的降低,也离不开现代物流成本日趋下降的现实牵引。

4.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物流全球化、网络化,使超越空间限制的物流业结算及支付的物流金融服务要求不断增强,现代物流金融已成为我国物流界专家学者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纵观国外物流金融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国内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基于此,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在寻求金融支持时,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我国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加强现代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推进流通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然要求。

图1 1991-2007年中国大陆物流总费用与GDP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三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的可及性与可得性

为推进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解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基础设施落后及金融供给短缺瓶颈,必须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建立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融资机制,这不仅是解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瓶颈的前提基础,而且是推进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金融支持的根本保障。

1.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解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瓶颈的前提基础。从现代物流发展态势来看,虽然我国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增速有所减慢,GDP比率进一步下降,但与发达国家1997年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就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其需求增长。2004年物流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0.7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低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的铁路运输投资增幅只有16.5%;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万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24.8%,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4%,其增速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低7.4个百分点。[1-2]可见,我国现代物流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投资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瓶颈”性因素。因此,为解决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及金融供给短缺瓶颈,加大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及其金融支持力度,必须要求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推进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金融支持的根本保障。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如表1)及其制约因素分析[3],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事实上,我国农产品运输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早已投入了巨额资金改造铁路干线、修建高速公路,改造县、乡、村道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路、高速公路、内河、民航、管道多渠道、立体式的运输网络,2004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3万公里,增加15.49%,货运量达到1 706 412万吨,增长9.29%[4];2005年2月商务部在全国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截至2009年2月底(数据来源: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数据统计),商务部在我国农村地区已建设全国村级店243 805个,乡级店30 608个,全国配送中心595个;为推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村流通产业,初步建立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道路硬化率较低,基础水利设施不完善,农村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整个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依然存在着规模小、贷款抵押难、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土地承包权抵押难度大,缺乏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加之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无力归还贷款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致使新型的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如物流银行、物流融通仓和保兑仓,以及物流保险等)难以在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5]。因此,加强现代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现代金融业全方位为现代农村物流业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和保障作用,这些都必然要求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

表1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3.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为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金融支持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寻求从根本上为推进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方面,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创新诸方面,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通过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产权制度、财税制度、土地制度、社保制度及监管制度的创新,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创新体系,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立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发展现代农村物流获得金融支持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技术创新,通过拓展现代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6],创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7],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应用和开发农村土地质押融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融资机制,提高现代农村金融资本市场效率,从而实现创建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中物流、资金流 、土地流、信息流紧密结合和集成管理的融资需求机制,以满足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开展“融资信贷、结算理财、分散风险”等物流金融综合业务的帕累托改进[8],为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提供技术支撑。

四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的体系架构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核心[9]。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有赖于现代资金流的支持,现代资金流活动的核心问题又是激励问题[10]。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关键在于现代农村的物流、土地流、资金流的高效融合时各利益主体间的有效激励,其相互激励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10]。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模式,应从以下方面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框架。

1.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产权制度设计。针对现行农村金融企业存在着产权制度模糊、产权结构不合理等严重缺陷,必须改革与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制度。一方面,要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清晰,不仅包括法律制度清晰,要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要有比较完整的法律地位,受法律保护,还包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经济制度清晰,即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权清晰,要求企业产权主体对产权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充分实现责、权、利的内在统一,这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另一方面,要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结构合理,交易成本的下降需依赖于合理的产权结构,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作为资金专用性较强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在其产权制度设计上需要创新。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财税制度安排。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刚起步,财税政策的不明确性和不可操作性,制约着我国现代农村物流行业发展。发展现代农村现代物流,解决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的财税问题,增强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竞争力,要求合理安排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的财税制度。首先,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税费制度安排,应遵守“中性”和“公平”性原则,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业的税费应采用政策扶持,实行政府贴息、财经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明确现代农村现代物流金融业税费改革的方向,正确引导大量的资金投入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为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的金融支持提供一个良好的财税制度环境。其次,要统一营业税税率、合理确定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的营业税计征基数,降低抵扣“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物流运输抵扣增值税问题,降低税收成本。此外,统一“所得税”,合理运用优惠政策,扶持新兴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做大做强,为各类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11-12]。

3.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土地制度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在稳定承包权和有偿转让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逐步形成均分承包制、两田制、投包制、反承包制、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局面。然而,为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解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土地质押信贷等难题,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土地制度创新,无疑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土地制度创新,首先应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遵循价值规律,在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基础上,允许农村土地自由转让、抵押,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化、规范化和市场化,搭建现代农村土地信托流转交易平台;其次,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土地制度创新,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明晰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制度,破除农村土地财政制度,实现城乡土地同价,农村土地物权化,全面推进现代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政策补偿机制,稳步推进现代农村土地资本化。

4.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社保制度健全。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社保制度,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具有极丰富的内涵。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从整体上说,我国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依然相对滞后,现代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保”制度、扶贫救济及优抚安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尚未全面推开,尤其是社保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尤其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土地制度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创建,需要加快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社保制度建设,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借鉴江苏“土地换社保”成功经验,改变土地集体所有虚拟性质,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一体的基本生活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金等社会保障制度。[13]

5.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监管制度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包括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市场监管、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监管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实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的有效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评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风险,确定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风险的临界水平,及时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策略[14];强化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的资产进行及时的风险量度和风险预警,并采取及时控制和防范措施。其次,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内部控制与治理,建立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设施稳健的经营策略,要求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务部门相对独立,明确职责分工,会计核算系统相对独立,健全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6.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的创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是现代物流“融通仓”模式的拓展[6]。“地融仓”模式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土地质押融资难问题,而且能促进现代农村土地流转。“地融仓”可以界定为:“地”是指农地,“融”是指资金融通,“仓”是指获取物流仓单。简单地说,“地融仓”就是农地质押(融资)而获取物流仓单[7]。“地融仓”模式作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新模式,从宏观层面说,“地融仓”模式是面向现代农村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金融机构(银行业)应用和开发农村土地质押融资的金融衍生产品,有效地融合现代农村物流、资金流、土地流和信息流,协调地组织现代农村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提高金融机构(银行业)资金运行效率,为金融机构(银行业)赢得更多的商机。从微观层面说,“地融仓”模式是金融机构(银行业)、农地拥有者(农民或农户)和农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现代物流供应链运营中,通过农地质押给金融机构(银行业),向农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开具物流仓单,提供“融资、结算、分散风险”增值的综合业务,为弱质的农村物流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7]。总之,“地融仓”模式,为实现农村物流、资金流、土地流、信息流的有机整合和集成管理,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融资机制,降低现代农村物流成本,提升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综合服务质量,增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战略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五 结束语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客观性、现实性和科学性,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因此,应该加快现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创建现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体制及物流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现代农村物流“土地合作银行”,拓展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运作模式,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融资机制;健全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农村物流金融财税制度,搭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信用及保险的交易平台;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建立城乡统筹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强化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监管制度。这些措施无疑都是实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 [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8.

[3] 陈秀丽.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2005,(5):81-82.

[4] 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胡愈,许红莲,岳意定.基于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求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7-70.

[6] 罗齐,朱道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7] 胡愈.农村物流金融模式的选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2):37-41.

[8] 岳意定,胡愈,陈伯军.中国农村金融组织架构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分析[J].系统工程,2006,(12):56-59.

[9] 付锦锋.对金融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考[J/OL],中国金融网http://www.zgjrw.com 2005-12-26.

[10]胡愈,周敏.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利益主体激励相容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22-25.

[11]朱冬梅,孟旭.完善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21.

[12]陆明亮等,厦门地方税务局课题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税收政策[J].涉外税务,2004,(3):19-22.

[13]曾业松.按照城乡统筹思路创新现代农村制度[J].理论前沿, 2003,(21):15-17.

[14]胡愈,谢慧娟.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9,(5):18-21.

The System Explore of the Innovation for the Institution and Technology to Modern Rural Logistics Finance

HU Yu

(1.School of Economics,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 China; 2.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College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China)

Modern logistics finance in China is new areas for the research.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echnology for the modern rural logistics finance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and basic protection of the modern rural logistics construction for financial support,but also a new facing topic to push forward the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and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All constitute a theory system and policy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the modern rural logistics finance,of the design for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of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taxation system,of the innovation for the land system,of the sound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of the perfect for the regulatory system s,as well as the mode to create for the modern rural logistics supply chain finance"Land-finance -warehouse",In this paper,logistics and finance,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e system and technology to exp lore how to develop the logistics finance,no doubt it’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application value to promote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to establish a modern rural land-finance system,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and develop the rural logistics,

rural logistics;rural finance;logistics finance;system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

胡 愈(1964—),男,湖南耒阳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学、农村金融、现代物流.

F832.35

A

1008—1763(2010)03—0070—06

2009-04-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090450628);湖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8YBB195);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9JDZ001);湖南省软科学课题(2008ZK3134)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物流金融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