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不是好现象

2010-12-20 01:24曹思源
关键词:思源国有经济亏损

曹思源

(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

“国进民退”不是好现象

曹思源

(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

中国“民营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种“国退民进”应当说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发展潮流。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了国有化,结果不约而同都搞起了非国有化,鼓励和保护民间资本。但是最近却出现了一股“国进民退”的逆流,其危害在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经济一旦出现亏损,就不得不通过国家财政补贴转嫁到社会和全体公民头上。经济改革中的“国进民退”现象值得警惕。

“国进民退”;国有经济;民营经济

一 “国退民进”是潮流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国有经济;一为非国有经济,习惯上又称民营经济,其主体是私有经济。1949年以来,这两种经济成份中,私有经济比重经历了由高向低,而后又由低向高的发展轨迹。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数据,1949年中国工业国有经济占 26.3%,非国有经济占 73.7%。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加上各种政治运动,把非国有经济拼命往下打压,压到了10%左右。但是在文革后期,经济太困难了,老百姓要找出路,还是需要私有经济。尔后,改革开放了,私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相应地,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到了 1999年,私有经济的比重达到 71.3%,基本上回到了 1949年的状况。这就相当于一个U形,两边高、中间低,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的大U形。它反映了私有经济的内在生命力,是怎样拼命打压都打压不了的。因为全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私有经济。中国现在私有经济或曰“民营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民有经济比重的上升,国有经济比重的下降,这种“国退民进”应当说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发展潮流。

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我们就放眼北望,看看瑞典和苏俄吧。二者都是 1917年起步的。瑞典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保护和发展私有经济;苏俄搞集权社会主义,消灭私有经济,只允许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两种经济之间竞争了大半个世纪。结果瑞典现在是世界首富之一,它的人均 GDP排在全球第七,很多数据都是世界排名第一。我曾两度应邀到瑞典讲学,顺便请教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前总书记,也就是前任首相。我说:卡尔松先生,贵党曾经连续执政 44年,那么长时间你们为什么不搞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体系呢?卡尔松一听就笑了,他说:不行。要那样搞我们就得不到选票,老百姓不拥护,我们就要下台。我们现在商业 85%、制造业 94%都是属于私有经济。这种经济效率很高,能把蛋糕做大,我们政府也就能收更多的税,进行第二次分配时,就能更好地照顾那些比较贫困的人。而国有经济是个“无人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的产权是 A先生的吗?不是;是 B女士的吗?也不是。无人所有、无人关心。结果呢?就造成了苏联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卡尔松先生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大家都看到,苏联站不住了。苏联建政74年,最后垮台了,庞大的国有经济滑坡是其垮台的基础原因之一;而建立在高效率私有经济基础上的瑞典依然巍然耸立在世界的北方。所以说并非搞社会主义就一定要大办国有企业,大办国有企业并非老百姓之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弄明白的事,或者说是假马克思主义愚弄老百姓导致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了国有化,结果没有一个搞得好的;第三世界有的后起之秀搞国有化,经济效果也不行,最后都走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不约而同都是搞非国有化,鼓励和保护民间资本。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国退民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 “国进民退”是逆流

最近山东发生了一件钢铁公司兼并重组案,引起了全国各界议论纷纷,都说是“国进民退”。缘起山东钢铁公司 2009年计划盈利 5亿元,但今年上半年就亏损了 12.85个亿,将近13亿元,几乎全国人民每个人被它亏掉了一块钱;另一个公司叫日照钢铁公司,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印钞厂”,日均销售收入高达 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盈利 18个亿。这两本账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应该谁兼并谁、淘汰谁呀?大家都觉得应该由日照公司兼并山东公司,可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由于山东钢铁公司是国有企业,结果它反而兼并了日照公司,用银行贷款入股 67%,占控股地位,上演了一出巨亏企业吃掉如日中天的盈利企业的滑稽剧,很多人称之为“逆向淘汰”。这个“逆向淘汰”的提法也反映了“国进民退”是一股逆流,跟民营经济蒸蒸日上的趋势正好相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很奇怪,银行为什么愿意把巨款贷给亏损企业?恐怕银行也有它的苦衷。很多问题难以想象,如果说民营企业是处于在野的话,那么,国营企业就是在朝的,国营企业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紧密相连,只要政府、国企说一句话,私营企业的老板敢不听?

再譬如,山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发动了民间资本来开发煤炭资源,形势喜人。但是,一声令下,说要兼并,要由国有煤矿兼并民营煤矿,而且要强力推行。什么叫“强力推行”?就是强迫命令。据《南方周末》报道:煤老板同意把煤矿卖给国营煤矿,就可以拿着钱走人;如果不同意,不签字不让走;稍有不满的言论,马上派税务局、工商局到他公司去查账。这就是一种威胁。还有另一种胁迫办法,就是不让你生产,而煤矿每天还需要有维护费用,一天要花一两万元。不能生产,又不能来钱,每天还要花那么多钱,煤老板急不急?急就遵命卖矿吧!有一个煤老板说,刚开始评估他的煤矿值 2.8亿元,后来七算八算只算一个亿,就拦腰一刀,强买强卖。如果你再不卖,各种压力都来了。许多煤老板只好把矿卖了,卷铺盖走人。这样一来,很快就要在山西全省形成国有煤矿的垄断局面。我们搞国有经济改革 30多年,大家都明白,国企处于垄断地位会产生多大的弊端。首先从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讲,就保证不了煤炭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合理化,煤炭涨价各行各业都傻眼,其他毋庸赘述。

三 国企亏损,殃及全民

无论国营还是私营,都面临经营风险,偶有亏损是难免的。但是,相对于私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亏损往往有三大特点:

第一,国企亏损面积大。据我了解,国企三分之一的明亏、三分之一的暗亏,明亏暗亏加在一起是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陷于亏损状态。

第二,国企亏损时间长。国有企业常有“捷报”频传,比如“××工厂一举摘掉了连续 22年的亏损帽子”。这样的捷报有什么值得庆幸的?问题还在于这并非个别现象。

我这里有一张统计表格(见图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此表将 1977年到 2007年连续 31年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净盈利进行比较,每一年都是非国有企业超过国有企业,而且超过很多倍。大多数年份在 3-4倍以上,1999年竟高达 70倍。此外,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之后居然是净亏损——负数,无法望民企之项背!

[图表] 两类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实现净盈亏比较 金额:亿元;比重:%

(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据 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P22、P23制表)

第三,国企亏损能转嫁给社会,而私有企业则不可能转嫁。国有企业为什么可以把亏损转嫁给别人呢?我们不妨作三点追踪:

1.通过国家财政补贴,攫取全国盈利企业和纳税人的劳动果实

任何企业的亏损,皆由其所有者承担损失,这是天经地义的。非国有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应由张老板、李老板掏钱弥补亏损,或削减企业规模;倘若仍不能及时扭亏为盈,那就只好破产倒闭,关门大吉。这些老板的损失根本无法或者很难转嫁给其他人。

国有企业的亏损则由其所有者——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国家的补贴款从何而来?当然是纳税人和盈利企业上缴而来。于是国企的亏损就“自然而然”地转嫁到了其他企业和全体公民头上。

2.打破国家财政支出的合理结构,制约各项事业的发展

国家财政本应是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支出主要用之于非赢利的部门,如政府机关和国防、外交、科研、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等等。国企亏损补贴数额过大,势必破坏国家财政支出的合理结构,挤占其他方面的经费,阻碍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最后又进一步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均衡发展。

3.通过银行呆账形式,无偿占用城乡居民存款

国有亏损企业不仅要吃国家财政补贴,而且长期占用银行贷款,无力偿还(有的不能还本,有的连利息都付不起),造成沉淀呆滞贷款。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城乡居民存款户。因此,亏损国企无偿占用的实际上是城乡居民储户的血汗钱。银行在一方面不能收回这部分呆滞贷款,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储户能够提取其存款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导致储户取回的存款悄悄贬值;而且一旦发生挤兑存款的风潮银行应付不了的话,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我们祈祷这种灾难不要降临,同时更需要釜底抽薪,坚持对国有企业采取根本的变革措施,以减少灾难爆发的可能性。

在对大量统计数据和严酷的经济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我曾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人间正道私有化》。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靠的是什么呀?是私有制条件下人民辛勤劳动才创造出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世界五千年也是如此。假定五百年前就搞国有化,大家穷得叮当响,都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最后就会倒退到原始社会去。别的不说,我们记忆犹新的,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国有经济铺天盖地,剩下一点集体经济,可以说是清一色的公有经济,结果怎么样?当时中央文件明确地说“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人民真是苦不堪言。

对于那些老是要搞国有化,老是要以国有企业吃掉民有企业的人,我倒要问一句:同志啊,你们这样热心搞国进民退,就不怕经济崩溃吗?就不怕饿死人吗?在经济竞争当中,没有常胜将军。但是国有企业亏损了怎么办?亏损了,您赔得起吗?您赔不起就要政府来赔?国家的财政补贴从哪里来,最后还不是要老百姓背国企亏损的大包袱吗。如果是这样,请问:您的责任心何在?

[1]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2]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F20

A

1004-342(2010)02-17-04

2009-12-19

曹思源(1946-),男,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思源国有经济亏损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My Dreams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Hippie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