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的路径探讨

2010-12-22 06:56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加工业湖南升级

许 烜 肖 霞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的路径探讨

许 烜 肖 霞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在整个加工贸易出口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目前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还处于价值链底部,附加值较低,配套产业发展缓慢,且产业辐射力度不强,农产品加工贸易基础薄弱。应采取整体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链、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贸易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延长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和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措施来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路径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在整个加工贸易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还处于价值链底部,附加值较低,配套产业发展缓慢,且产业辐射力度不强,农产品加工贸易基础薄弱。因此,分析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的路径,对于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完全转化为湖南区域经济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均有积极意义。

一、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主要有十大加工产业,它们分别是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产业、油脂加工产业、蔬菜加工产业、饲料加工产业、纺织(服装、皮革、毛皮)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以及林果加工业。其中前三大产业占农产品加工产业的40%左右。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产品目前已出口至 8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过 3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有 12个,农产品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出口市场不断拓展,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近几年,全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明晰产权,转换机制,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一是湖南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由 1335家增加到 266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 5000万元到 1亿元的 37家,过亿元的 48家。二是外向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多。目前,我省形成了以茶叶、生猪、水果罐头、水产品、制革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1]。新五丰、湘潭伟鸿食品、湘阴振湘食品、益阳泰升果汁、湘乡怀其制革、益阳益华水产品等公司都已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贸易处于价值链底部

湖南农产品加工产品中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企业能耗高,产出效益低。所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有一些农产品的加工贸易仍以来料或进料加工为主,农产品加工贸易基本上仍处于价值链的底端,是产品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湖南生猪出栏数量居全国第二,而生猪的加工转化率仅 1%,远低于全国 5%的平均水平。10多家畜牧重点龙头企业也大多是卖初级产品。湖南省每年有2900吨左右的秸秆,500多万吨的糠,100多万吨的玉米芯,20万吨的蔗渣,1000万吨的稻壳[2]。目前,这些资源不仅开发的比例极低,没有形成产业,而且大部分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另外,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资源损耗大,综合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成本远大于发达国家,缺乏价格竞争优势。

如图 1所示,农产品的研发和品牌的拥有权在美国产商手上,原材料来自日本和印度,产品在湖南加工生产,商品的检验和包装在香港,而最后在欧洲销售。在农产品加工贸易中,我省仅赚取少数加工费,而给经销商创造了较多的利润。

2、农产品加工贸易的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升级所需要的原料基地和一些配套设施还未建立和完善,产业关联度不强。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已走过 20多年,但由于长期忽视加工业对农产品品质和品种的要求,致使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而原料生产的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更加突出了农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的要求。当前,省内农产品加工贸易的规模对国内企业和农产品其他相关产业的辐射力不强,不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同时,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湖南省物流产业规模小,运行方式落后,物流时间长、成本高。一般情况下,一个货柜从郴州运到广州黄埔港需 6000元,到深圳盐田港需 6600元,比珠三角地区运输费用增加 5000元。

3、农产品加工贸易基础薄弱

由于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起步较晚,因而许多企业资金有限,受行业赢利以及企业规模所限能获得的银行信贷的机率也小,而又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时间的集中性,对于全年生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一次性投入太大,导致资金周转缓慢。另外,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受技术、相关行业的支持和配合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以及依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技术方面,由于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我省 80%以上的科研经费和研究力量都被投放到产中的技术革新,特别是投入到了增产技术的研发中,从而造成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储备严重不足,技术水平落后。湖南历年农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五至第七位,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国第十二至第十五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 40%左右,而中部 6省平均达到 53%以上[3]。

三、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路径选择

1、整体提升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链

我省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一直以来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为主,农产品的深加工比例较低,处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底部,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升级就是要将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从产业链上所处的增值率最低的“凹”形位置转移到增值率较高的位置,不仅使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涵盖到产业链中更多的领域,更应当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由简单加工为主逐步向研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以及售后的方向转型升级,也就是整个产业链的向上的跃动,从而从低附加值位置向高附加值位置上升,转型升级如图 2所示。

图2 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

由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晚,大部分出口贸易商品还处于简单加工阶段,从整体提升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可以开发有特色的深加工系列产品,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推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如湘西的猕猴桃可加工成猕猴桃汁;桔子深加工成系列产品如桔子糖、桔子酒以及相关的医药保健品;玉米加工成玉米油、玉米糖等[3]。同时,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合理的利用农产品的废弃物进行资源的再次利用。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众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屠宰废弃物经过适当加工后作为原材料出售给一些高科技生物企业,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植物纤维资源作物秸秆、稻壳、麦麸和蔗渣等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再次进行高科技的加工利用,可以成为生物企业的原材料,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再次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培育、引进、推广普及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以适应人们对于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

2、延长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产业链

我省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可以通过向两端延伸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来实现。价值链是一条“微笑曲线”,它的价值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资本与技术密集生产、劳动力密集生产和管理与信息反馈。如图 3所示,在第一环节中主要是产品设计、原料生产和其它辅料生产;第二个环节主要是加工、包装,而最后一个环节是销售和品牌建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也就是推进上游产业链,重点发展研发和设计产业;精选中游产业,从事高价值低物耗产品制造;延伸下游产业链,促进国际物流配送等服务企业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这就意味着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链中的更多加工环节要留在省内,省内的加工环节越多也就意味着产业链越长,包括产品研发、生产、组装、销售、品牌等环节。

将农产加工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需要在价值链上游进行农产品的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农产品加工贸易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的进程,提高出口农产品加工产品的竞争力,是实现农产品加工贸易升级目标的正确途径。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全力建设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平台和科研团队,专门攻关制约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要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模仿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开发[4]。在产业链下游则需要注重品牌的创建,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经营自主品牌。在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品牌创建中,为了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掌握开发设计营销网络的主动权,把间接加工变为直接贸易[5]。对于有利于树立民族品牌的项目应优先考虑,慎重对待大批量生产的定牌加工,因为定牌加工中利润大多为外商所得。

图3 延伸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链曲线

3、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贸易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政府要根据农产品加工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在税收、信贷、融资、技术设备改造和引进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支持,加强对重点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扶持。各级财政要充实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对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完善农产品出口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企业投保比率,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协调金融服务机构,改善金融服务,降低信贷担保门槛,推行项目担保、合伙连保、财产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投放的额度。加快改革科研体制,促进科技资源转向企业,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引资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要注重外资政策与技术政策相协调。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投资,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将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重点的推进国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实现技术本地化,以增强企业的技术消化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6]。

4、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构筑坚实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建设与完善全国或本地区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农产品加工贸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与升级的特殊人才需要。建立加工贸易各类人才的强化教育和培训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产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建立加工贸易各类人才的强化教育和培训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加强“产学”结合,即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协作,培养大批适应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其次,要逐步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有针对性的、“订单式”的技术工人培养方案。第三,要加强在职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这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分配培训资源,为农产品加工贸易持续升级提供合格劳动者。

[1]屈孝初 .湖南农产品加工农头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20-23.

[2]屈先进 .湖南农产品现状及其对策初探 [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28-29.

[3]张 群,单 杨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湖南农业科学,2007,(1):99-102.

[4]兰 勇,杜红梅 .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132-134.

[5]兰 勇,周 萍 .广东经验对湖南加工贸易升级的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5):53.

[6]董 文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36-37.

F307.5

A

1009-4148(2010)06-0096-03

2010-10-21

湖南省情决策与咨询课题“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研究”(编号:0910ZZ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许 烜(1981-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加工贸易、农产品贸易

(编辑:芝山;校对:朱恒)

猜你喜欢
加工业湖南升级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回暖与升级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