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芬兰、丹麦三国学前教育目标比较研究

2010-12-27 05:23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国平
当代学前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丹麦芬兰瑞典

■ 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张国平

瑞典、芬兰、丹麦三国学前教育目标比较研究

■ 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张国平

瑞典、芬兰、丹麦三国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共同点是:保育与教育同等受重视,特别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注重托幼机构与家庭的合作;看重自然环境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从表述方面看,教育目标也各有侧重:瑞典侧重文化多元;芬兰侧重适应严寒;丹麦侧重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教育目标 社会性 多元文化

瑞典、芬兰、丹麦是高工资、高税收和高福利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了综合性的学前教育模式——强调卫生、福利、教育三合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2003年,芬兰近96%的6岁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几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并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典范,肯定与其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因此,其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一、三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一)瑞典

1998年瑞典正式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使学前教育拥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且成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国家课程详细规定了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表述如下:

1.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性,丰富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体力、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2.增长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经验,使儿童不仅能了解、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尊重、接受外国的文化。

3.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学会认识周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

4.全面细致地关心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5.培养儿童的民主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帮助儿童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芬兰

芬兰是北欧较早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国家之一,但是芬兰的教育体系不包括实际的学前教育机构,而是由小学和托幼中心提供学前教育。根据芬兰基础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龄前儿童都有权利自愿接受学前教育,全国各地的市政当局有义务为本地区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从2001年起,芬兰年满6岁的儿童可以自愿进入基础学校的学前班,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芬兰的学前教育目标表述如下:

1.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儿童个性成长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2.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儿童的各种活动,使儿童感受到安全、温暖和爱。

3.以儿童的需要、家庭的文化传统、父母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促进儿童在身体、社会性、情感、艺术、智力、道德、宗教上的发展。

4.增强儿童的责任感,培养儿童热爱和平,关心环境的精神。

5.培养儿童抵抗寒冷的能力和意志,使儿童能较好地适应这个除冰岛以外世界上最冷的国家的环境。

(三)丹麦

1999年,丹麦政府颁布实施了《社会服务法案》,指导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孩子年龄分成了三个层级:日托中心(6个月~3岁的孩子)、幼儿园(3~5、6岁的孩子)或综合机构(1~5、6岁的孩子)、学前班(5、6~7岁的孩子)。其学前教育目标表述如下:

1.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预防与支持体系。有特殊需要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和移民儿童两类。

2.托幼机构与家长合作为儿童提供保育,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儿童的自尊。

3.托幼机构为儿童提供各类活动和体验的机会,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应为儿童学习和游戏提供足够的空间,并提供一个可以让儿童与周围环境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4.托幼机构要让儿童能够参与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进行决策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并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5.让儿童理解文化的价值,以及学会与自然的交互作用。

二、三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一)共同点:

1.保育与教育两方面都给予重视。

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托儿所跟幼儿园的旧有区分被取消了,教育和照顾被规划融合在同一个幼教体系中,并且追求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以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这与同处北欧的冰岛有所不同,冰岛的幼教专业取向突出,侧重教育功能及幼小的衔接,而忽略照顾功能。

2.注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瑞典强调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合作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芬兰强调儿童责任感和热爱和平的精神,丹麦强调儿童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三国的幼儿教育都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

3.注重托幼机构与家庭的合作。

瑞典政府责成卫生与福利部组成委员会,负责研议学前及课后托育的内涵及目标。该委员会于1987年发布的成果报告中提到,托育必须与家庭相连,而且,跟父母的密切合作是重要的。

芬兰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与父母的宗教信仰对儿童的影响,赋予家庭相当大的教育责任。芬兰的父母可以把不满7岁的孩子送到照护中心或学前班,但家庭要负起主要的教育责任。芬兰学校每天的上课时间短,寒暑假中也没有所谓的作业,学校也不开辅导课。因此,父母得担负起为孩子安排活动的责任。芬兰的父母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非常民主,让孩子很小就树立起自信和自尊。

丹麦的相关法律中,父母被纳入参与教育机构的正式轨道。他们可以组成家长委员会,为该教育机构制定教学等活动原则、制定预算及财务管理原则、选派代表参加地方政府的托育委员会(此乡镇托育委员会负责甄选幼托师资、分配地方预算等事务)。

4.重视自然环境因素。

瑞典学前目标中提到儿童要学会认识周围环境。在瑞典,有条件的幼儿园大都有自己的“林中教室”。孩子们会在“林中教室”观察、认识各种动植物和学习滑雪。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在“林中教室”里做实验,让大家亲身体验、学习环保知识。

芬兰重视环境与儿童的关系,如: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儿童对环境的关怀。芬兰的幼儿教育践行自然教育的理念,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在学前班通过对自然知识的学习,懂得了应该如何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丹麦强调儿童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幼儿教师们开辟了“绿色课堂”,组织儿童外出郊游,去体验乡村生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丹麦也有森林幼儿园,幼儿们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而学习,培养出了敏锐的观察力,激发了其学习动机。从追求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愿望来看,森林幼儿园力求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

(二)不同点:

1.瑞典。

(1)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注重儿童学习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1996年起瑞典将托育的主管机关从卫生与福利部移至教育部,其用意在于让学前机构为终身学习服务,学前教育被视为终身学习或教育活动的一环。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不仅表明了儿童早期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学前教育在创设未来教育环境中的角色和任务,同时也显示了瑞典政府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决心。

(2)重视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强调热爱本民族文化,同时尊重和接受外国文化。

瑞典曾经是“一种语言、一个种族和一种宗教”的同质社会,二战后大量移民涌入(据2007年统计,瑞典现在约20%的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民族文化多样性逐渐形成和发展,这使瑞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如何处理移民与少数民族问题成为瑞典政府和民众面临的重大课题。政府致力于创建和谐与平等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就成为融合移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3)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反映出以民主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1998年,瑞典颁布并实施的《学前教育课程文件》指出,民主构成学前教育的基础,所有学前教育活动都应与基本的民主价值观相一致。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帮助儿童建立民主的价值观,包括人类生活的不可侵犯性、个体的自由和诚实、所有人的价值平等、性别之间的平等以及对弱、残者的同情和团结等。

2.芬兰。

(1)芬兰的学前教育目标表述中,单独列出一条——要培养儿童抵抗寒冷的能力和意志。

芬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在芬兰,一年之中有半年被冰雪覆盖。特别是北极圈内,结冰期更长,达六七个月,甚至常年冻土,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芬兰的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学生,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都必须先在户外等候学校开门。每节课后,学生不能待在温暖的教室里,必须到室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只要不低于零下15摄氏度或遇上大风雪,老师都会带着全园的小朋友,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两三回。在芬兰也很少因为风雪与酷寒而停止上课。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力。

(2)在瑞典和丹麦的学前教育目标中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芬兰的学前教育目标中却没有。

难道是芬兰并不重视幼儿在此方面的发展吗?其实,芬兰父母从小就有在家阅读、念报给孩子听的习惯,并且从小就带孩子们上图书馆。孩子们养成了良好阅读的习惯,阅读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

1966年,芬兰建立了流动图书馆,作为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的补充。目前,芬兰各地共有近200个流动图书馆。这些流动图书馆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为离图书馆较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在赫尔辛基市儿童流动图书馆每天下午轮流到市内的11个流动图书站和幼儿园为小读者服务。全国所有图书馆藏书均在流动图书馆免费借阅范围内,这种灵活机动的服务形式深受人们特别是小读者的欢迎。这些习惯和措施都大大促进了芬兰人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2000、2003、2006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组织的三次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评中,芬兰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成绩都远远高于其他参与国家和地区,其中2000、2003年都名列第一,2006年名列第二。这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重视阅读的最好证明。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目标中没有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原因不言而喻。

3.丹麦。

(1)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体现出对教育平等的追求。

丹麦公民享有的平等程度位居全球前列。丹麦家长和学校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平等待人。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怀特2006年7月发布的《世界快乐地图》报告称,丹麦在全球178个国家中,列名快乐国家的榜首。丹麦因其民主、平等及和谐而令其国民感到最快乐。

丹麦的特殊教育界提出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正常化”教育的主张,即无论残疾儿童的类别和程度,应尽可能使每一位残疾儿童有正常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以避免残疾儿童和社会大众的隔离。同时,丹麦较早以立法实施“一体化教育”,即在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双轨制的教育体制下,试图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教育残疾儿童。在鉴定残疾学生的类型之后,尽可能让他们接受一部分或全部的普通教育。丹麦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很快为挪威、瑞典所效仿,对北欧乃至整个世界的特殊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重视发展幼儿参与与自己有关问题的决策和独立能力。

丹麦社会安宁、稳定,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晒太阳,自己则呆在屋里,偶尔会看一下窗外孩子还在不在。丹麦的父母很放心让孩子从小就到外面去玩,甚至带着孩子去外面玩而忘记带孩子回家他们也不会太担心,最后往往是孩子自己回来或者由警察送回来。在丹麦,当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得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比如孩子想拿冰箱里的饮料喝,爸爸妈妈往往不会帮他们从冰箱里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取。

[1]李继红,刘俊华.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式[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8

[2]刘璐.“童话王国”丹麦的学前教育概况.教育导刊,2009,3

[3]刘毓秀.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制度.http://www.chinajiaoan.cn/you4/onews20.asp?id=3065

[4]南北.丹麦人特别注重平等.环球时报,2004-10-25(14)

[5]钱小龙,邹霞.丹麦特殊教育的发展概况[J].中国特殊教育,2004,4

[6]曲玲.芬兰学前教育寓教于乐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2009-11-15-4

[7]杨淑娟.芬兰:用家庭教育赢过世界.海外星云,2007,6

[8]赵长春.芬兰独具特色的儿童流动图书馆.http://news.qq.com/a/20090423/000309.htm.

资料:

①近几年,芬兰和丹麦也非常重视终身学习。芬兰教育部终身学习委员会于1997年发表报告,终身学习作为立法被纳入国家教育和工作战略的一部分,终身学习应覆盖所有年龄阶段的人,涵盖个人学习进程中的方方面面。2006年丹麦在欧盟的推动下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通过一个从学龄前到高等教育的连贯的教育体系,为每个人都获得良好的基本技能、高质量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稳固基础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空间。

②据芬兰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到2007年12月为止,全国总人口达到530万人,移民人数为2.59万人,移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据丹麦统计局的统计,到2009年1月为止,丹麦全国总人口为552万,外国移民约占总人口的5%。

③“正常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丹麦存在的一种社会思潮,其主要的精髓是“平等”,“帮助每个人拥有正常的生活”。丹麦是公认的“正常化”思想的发祥地,这种思潮很快进入了特殊教育领域。

猜你喜欢
丹麦芬兰瑞典
瑞典没有“剩宴”
真相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丹麦Skovbakken小学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古老的瑞典
丹麦圣诞季
深不见底